“我开始思索——”
“这些是我于行在随波逐流时,不会去思索的东西。”
“我开始思索,那样一个朝廷,值得它的民众那样爱戴么?”
“百姓爱大宋,大宋爱百姓么?”
“思忖这些大逆不道,或许在让我一步一步走向深渊。”
——《曾统随笔》
*
老人一下子喘不过气来,十四岁的青霓连忙给他急救——他确实会一些简易急救,都是去敬老院当义工学会的。老人缓了缓,终于不至于厥过去,仍然瞪大眼睛:“你说——咳……咳咳……你说不知何时会来是甚心思?”
少年往四周看,其他村民也在看着他,他抓了抓头发,抿了抿唇,把赵构跑去扬州的事说了一遍——这些村民可能连十里地都不一定出过,不清楚扬州在哪,但他们知道,赵官家在往南跑。
或许他们知道地球是个球时,才能安慰自己,往南跑绕一圈还能跑到河北,官家没有放弃他们啊!
现在,十四岁青霓只是想让他们与其在无望中痴等王师,不如去指望:“河北有很多义军队伍,他们真真切切在为将金贼赶出河北而战。朝廷不会给义军发粮,他们全然是靠自身信念坚持下去。”
老人愣住了,其他村民也愣住了,他们好像有些明白了什么,犹豫数息后,不再南望,而是开始审视起这片土地,它满目苍夷,河北民众却一直没有放弃它。
他们也是……河北民众吧?
有村民提起墙角锄头握了握,种田汉子力气不会小,一锄头下去,地里就是一个小坑。
他们有力气。
可是,他们好像也才知道……
哦,原来我也是有力气的。
曾统脸色时红时白,看着这些百姓,好几次握住了腰间剑,又好几次松开,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只磨了磨牙,瞪十四岁的青霓一眼,又无奈地别过头去,自欺欺人。
他们在村子里休息了一日,第二日,包袱里多了不少馍馍,有荤有素。
十四岁的青霓一拍脑袋:“哎呀,忘记说了,你们别吃山匪寨里那些肉,还不知道是什么肉呢。”
村民们都是一怔,不太懂他在说什么。
曾统对着少年摇摇头。
算了,已过去一整日,恐怕早下肚了,还不如别说出来,万一里面真有人肉,还是无知无觉比较好。
便在这时,老人也拎着自己准备那小包馍馍过来,听到十四岁青霓的话,随口道:“官人放心,人肉不是那个味道。”
其他村民这才恍然大悟。
十四岁的青霓也放下心来,与村民告别,背着大包小包馍馍和曾统继续上路,走出一段路,回头看,那些村民仍站在村口,远远望着他们,似乎许多人手里都握上了镰刀、锄头、斧子、锹这些农具。
第377章 你是女郎
午休时, 曾统取出了笔墨,再在平整青石上摊开泛黄纸张,记一下昨日见闻。
这只是简单的记载,若要转成史书, 他还得抽个空闲时间, 将这些记载整理归纳精炼,才能化为文字, 写到白纸上。
曾统记忆力很好, 那些百姓神情与话语都能记得个七八成。墨迹在黄纸上描黑, 写着写着, 写到老者话语时, 曾统摸了摸下巴, 自言自语:“这话好像有些奇怪?”
“他吃过人肉。”十四岁的青霓探头过来看时,眨着大眼睛:“可能是因为灾荒,也可能是因为这次河北浩劫。”
曾统盯着纸上那张话看,看了很久。
“我以为我会怜悯和唏嘘。”他有些茫然:“可我没有。”
什么感情也没有。
难道我是一个畜牲, 对此无动于衷?
“因为你还没有真正经历过。我说肚子饿你会想到什么?辛苦了一整日没来得及用饭, 饥肠辘辘, 拖着又软又麻的腿走向厨房, 没两步就麻得动不了了,你捂着肚子, 心急如焚等着那股麻劲过去, 又恼又气, 觉得这双腿怎么如此不争气, 好饿, 快要饿死了。”
曾统忍不住摸了摸肚子。
“但是如果问那位老人, 他就会一下子想到农田干旱开裂, 跪在地上哭,眼泪滴在枯萎禾苗上也没办法救回来。褐色树皮已经被扒得见了白,人像猪一样拱在地上吃土,旁边小孩子吃了很多,肚皮大如鼓,气若游丝对父母说好饿,肚子好胀。孩子死了,父母眼里哭出了血,旁边人感受不到那份悲伤,他偷偷去瞄小孩尸身,吞咽口水,脸上一片挣扎表情。”
“你没见过,想不出来那有多可怕,‘岁饥,人相食’对你而言仅仅是一句惊悚的话。这不是你的错。”
曾统望着十四岁的青霓,忽然觉得少年好像和往常不太一样。
脸蛋还是那般青涩稚气,眼中却好似带着一股温和悲悯,好似他经历了数百个春秋,观遍人间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