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
张婴:第N次感叹这么好的苗子不是自家的。
岳昭(斜眼):可亏不是你家的。
第141章
洪昌十年,五月十五,征虏大军班师回朝。
沿途各城百姓夹道欢迎,大军行至离京城十里处,张婴下令全军停下整顿,马上要进入京城了,无论是将军还是兵卒都知道,进了城门会有百姓迎接,这是元帅给他们时间打理一下,总不能风尘仆仆就进了京。
岳昭也带着楚念等人回去换了身行头,顺带把战马也迁出来,给老伙计身上的马鞍又擦了一遍,还有一直跟着她的亮银枪,虽然每次打完仗,岳昭都很注重给自己的兵器保养,但不知为何,她总觉得这杆银枪在这段时间与白神打完仗后,枪刃变得比以往更加锋利,拿在手里都带着透手的寒意。
就连周厦都说,此物煞气更重了些。
待修整完毕,已经是一个时辰后,张扬的帅旗迎风飘扬,张婴骑上战马,望着京城的方向大手一挥,队伍缓缓动了起来。
玄甲军里,他们几个小辈都是第一次在京城见到这样的场面。
虽然之前在重阳关出门打蛮子回来,也能有这般待遇,但这么多人夹道欢迎的场面,还是让他们免不得心潮澎湃,碍于要保持住自身形象,所有人脸上都是肃穆的表情。
就连平时最跳脱的沈岐,都是一副高冷模样,看得岳昭哭笑不得。
刚一进城门,众人打眼瞧见城门两侧,站满了前来看热闹的百姓,大街小巷乌泱泱的人群,有些地方更是挤得水泄不通,不止是店家的门廊,就是茶馆酒楼靠着街道的包厢窗户,都挤满了探出头的人,每个人的脸上或是兴奋,或是崇拜,或是敬仰,直把城门到皇宫的街道都塞得满满当当。
一如当初离开吉州城时,百姓们送别他们的热情。
人群的热情很快感染了众将士,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慢慢接受,最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挺直胸膛,哪怕是走在队伍最后的小兵,都握紧了手里的长戈,跟着队伍的节奏,踏出统一的步伐。
最初,他们只是为了一口饭,为了不被饿死,入了军营,上了战场,从来没有人跟他们说过什么家国天下,他们也懂不了什么大道理,离开京城时,有人麻木,有人害怕,有人惶恐不安,但此时归来的队伍,再没有愚钝之气,反而犹如已经挣开了眼的猛兽。感受到了真实的血肉战场,亲身经历了无数伤亡,而今回来,看到了身边还活着的,为他们的归来发自真心的雀跃着的人们,他们才真的有了几分不一样的感悟。
这种感觉对于沈岐而言,同样是新奇而又新鲜的。
他余光在街上寻找着,直到在一个巷口的拐角,看到了一直想要见到的人,站在那里的老者穿着一身粗布衣裳,不是什么好料子,身上却干净整洁,仔细看去,他左边的袖子空荡荡地飘在身侧,被风一吹,掀出几分弧度,老者满头灰发,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沟壑,对他笑着点点头,示意自己看到了。
沈岐忍着想要涌上来的泪意,再绷不住脸上的神色,对着那人笑中含泪地招了招手。
师父,沈岐活着回来了。
岳昭绷着脸跟在张婴后面,无视头上洒下的鲜花手帕,和周围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她目视前方,仿佛那里有无数吸引着她视线的东西,心里想着不能跟沈岐似的笑得那么傻,但耳边总会冒出几句——
“别挤了!别挤!老子鞋都要挤掉了!”
“哎呀!那边那个小将军这么年轻啊,长得可真俊!”
“哎!这是女将军吧,乖囡快看!肯定是岳家的女将军!看起来可真威风,听说人家在外面立了大功呢!乖囡以后也做这样的大将军好不好?”
余光扫见说这话的妇人抱着怀里一两岁的女孩儿,岳昭挺着的背不自觉又直了几分,而后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一脸冷酷的楚念。
岳昭:“……”成,成吧。
知道他们今日凯旋回京,萧瑜亲自率领百官来到宫门处迎接,望着徐徐入京的大军,想到白神使臣亲手呈上的降书,萧瑜心情大好的想要和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不曾想转头就看见皇叔盯着前面,一双桃花眼带着发自内心的笑意。
萧瑜:“……”怎么突然感觉皇叔怪怪的。
“皇叔,如今心头大患已经解决,朕晚上也能得以安眠了。”
尽管觉得不对劲,但萧瑜还是将心里的感受分享了出来,他是真的高兴,经此一役,察合与白神最少十年内都不敢再犯未国,也给了他们自己休养生息的机会,待新政施遍天下,属于他造就的盛世终会到来。
听见萧瑜的声音,萧胥然并没有收回目光,而是继续贪婪地看着下方即将走来的大军,但口中应承道:“陛下勤勉于政,未国百姓会越来越好,我朝也会愈发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