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之谋暂且定下,各人皆着手分内之事,林济琅果然命潘绍负责巍州屯田一事,又亲赴钦州,见了钦命的刺史冯悉。
他在聂檀掌权时丢了羽林中郎将一职,近年士族中治军领兵之人凋零无几,他便再获起用,前往钦州监视林家。
林济琅与他无甚交情,此番前来主要为见升作刺史主簿的曹羡,依据他的举荐任命了各郡郡守。
“春耕不可误,此为民生大计。你点几个可用之人,我亲授屯田之法,来日分往各郡指点。至于练兵,李擎不日便至,冯悉应会时时掣肘,莫与他起冲突,尽力周旋即可。”
林济琅停留了三日,从征召兵民、选地开荒到拓宽沟渠、防旱引水,细细将二十余载的经验如数告之。
“钦州经兵燹之厄,民心不稳。如今干戈暂止,便是为官者济世安民的好时机,今年若能五谷丰稔,百姓便可安居定心。”
李擎带了一干强将前往
钦州大营加以指点,路过城郊荒芜的农田,见阿舅正俯身捧起一抔土,扭头与身边的官员说些什么,又指了指东边,拿手画了一片,许是在划定屯田之界。
他驻马望着阿舅微微佝偻的背,明白了阿耶病中为何感叹“若年轻十来岁,我愿作将军骑马冲阵,由玉平内兄安邦理政,他……终究比我更合适坐这个位置”。
好在如今他便是阿耶所说的年岁,代阿耶辅佐阿舅守土安民,亦算是满足了阿耶的心愿。
夏日炎炎,巍、钦多地一个月不曾落雨,好在白川附近的州郡开凿、拓宽了沟渠,有融水可供浇灌,不过临近邯州的两郡还是遭了灾。
雍、钦两州交界处的大峪河的水位降了不少,因周遭不宜挖渠引水,周边的百姓夜以继日地来回挑水,还为抢水出了人命。
“那一段河很窄,又有桥,平日里也不分雍州、钦州,百姓间来往密切,不少人还沾亲带故。可如今大旱,雍州的河岸太陡,取水极为危险,便过桥至钦州界内取水,再挑回雍州去。日日如此,占着取水的好位置不肯走,钦州百姓便与其起了冲突,打出人命官司来。”
听完曹羡的叙述,冯悉摆了摆手,不过是死了个雍州的乡野村夫,有什么要紧,便交由曹羡处理。
曹羡却知此事可大可小,连忙登门去见林翡夫妇。
六月钦州开始选拔女军,林翡担心冯悉阻挠,好在胎相很稳,
她又向来身子强健,决定亲自督办此事。其时,旱灾已有迹象,晏如陶意识到是个与雍州暗中往来的好时机,便一道至钦州,好生照料她。
得知出了抢水之事,晏如陶便说雍州官员来讨说法时他亲自接待,曹羡未料到他如此重视,只好说自己来安排此事。
待曹羡离开,林翡摇着扇子问道:“算是个遮掩的好法子。”
“雍州境内有大小河流,还能撑些时日,此次不过探探他们口风。大旱之后向来是有大涝,届时雍州既无朝廷赈灾,周遭的州郡自顾不暇,也不会卖粮食给他们,到了秋冬雍州便会陷入窘境。届时再提出联合,事半功倍。”
林翡点点头:“暗中送些粮食与良种,莫叫百姓受苦,也算是和谈的诚意。如此说来,年前怕是回不去巍州,还是先将阿娘找好的医师、稳婆接来。”
谁知熹平、贺宁和阿鸾跟着医师、稳婆一道来了钦州。
贺宁嗔道:“你们在钦州人生地不熟,还有那冯悉在,怎能放得下心?”
“阿娘,冯悉一个人能掀起什么浪来,不过是为了稳住朝廷不与其起争端罢了。况且表兄还在呢,军队皆由他辖制,再安心不过。”
“原先只说在钦州停留一个月,借住驿馆也就罢了。如今少说要住半年,不得赁屋洒扫,到时有了孩儿,你一人哪里顾得过来?”贺宁看向熹平,“我与你阿家明日便出门相看屋宅。”
熹平
应道:“钦州不比家中,万事皆备,还是早做打算好。”
林翡本想说似吴青那般在兵荒马乱也能顺利诞下女儿,眼下还算安稳,无须如此兴师动众,可究竟是一番苦心,她也不忍推拒,只好说:“你们还是先歇息两天,不急。”
晏如陶知她在长辈面前不善表露,便替她开口:“阿鹭与腹中孩儿都是有福之人,能得这么多亲人挂念,倒显得我这做夫婿与阿耶的不够尽心,实在惭愧。阿娘与丈母明日先歇一歇,我托曹羡寻个可靠的牙子再去相看。”
“还是阿适周到。”贺宁笑道,“阿鸾说驿馆里的饭食定是不佳,进了州城便去采买牛羊、蔬果,借了驿馆的灶房正在烹煮。”
林翡哭笑不得:“难怪方才瞧了我便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