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松坐在前面,沈夏一家人坐在后面,开车的是梁松的朋友,就是借他车的人,叫杨春元,是以前梁松在法学院的同学。
上下铺的,关系很好。
杨春元今天的任务就是专心当个司机,除了最开始见到沈夏三人打了声招呼之外,之后一直在认真开车。
车不多,一路上很顺利,很快就到了老井胡同。
沈夏他们下了车。
车子停在胡同口的,梁松把行李拿下来。
杨春元下车帮忙,“下午要过来接人吗?”
梁松道,“不用。”
杨春元把车钥匙给梁松,“要不你自己开。”梁松是会开车的。
梁松没要。
刚才那是行李多,所以要用小轿车去接,接下来不管是去医院,还是去外头,公交车挺方便的,不需要再坐小轿车。
杨春元使眼色,不用要老丈人丈母娘面前多表现表现?
梁松摇头。
那就算了。
杨春元还说帮他们提行李的,只见沈大国吴桂英一人一个,连沈夏两手都是空的,他就没争着帮忙,跟梁松说了一声,后来开着小轿车走了。
吴桂英人生地不熟,就跟着梁松走,沈夏走在前在,还被吴桂英也扯了回来,“让小梁带路。”
觉得沈夏不认识路,怕沈夏瞎带路。
沈夏道:“妈,这边我熟。”
吴桂英心里是不信的。
反正,就跟梁松走。
没一会,就到了沈夏的四合院,门是关开的,沈成才应该在家,沈夏上前把门推开,屋里传来沈成才的声音,“是不是他们回了?”
跟谁说话呢?
沈夏进去一看,竟然是温琼女士。
梁松他妈。
“温阿姨。”沈夏叫了人。
温琼女士一脸笑着,“快进来坐,这一路上累着了吧。”
吴桂英跟温琼女士在大同父样的寿宴上见过的。
吴桂英对温琼女士的印像不错,高高兴兴的走过去,“亲家。”她以为这四合院是温琼女士跟梁松安排的。
亲家真是太客气了。
沈夏跟梁松进屋去放行李了。
她问梁松:“梁爷爷那边,是下午过去还是明天过去?”
“明天,下午你们在家好好休息一下。”梁松想了想道,“爷爷病情好转了,明天上午就出院。”
明天出院?
那不就是好了吗,那还需要见面商量‘婚事’什么的吗。
沈夏陷入沉思。
梁松低声道,“昨天请了一个老中医,扎了几针,开了药,病情好转了,那位老医生说了,只要把这三剂药吃完,就没事了。”
老中医。
难怪病情好转的。
看来是位厉害的国手。
沈夏问:“梁爷爷好了,要不结婚的事明年……”
“来都来了。”梁松认真道,“总不好不见吧。”
他想了想说道,“要是你想明年结婚,那就正月过完之后。”
这是最迟了。
沈夏不太理解,“为什么?其实可以再晚一些的。”她并不觉得梁松是一个迫切想结婚的人啊。
梁松安静了一下。
然后道:“沈叔说有人给你寄了信。”连寄了七八封,还在寄。
这是,有了危机感?
沈夏忍不住笑了,“是隔壁村的大学生,我已经回信拒绝了,还把他的信全寄回去了。”
梁松面色不变:“我觉得还是年前办比较好。”
外头传来吴桂英的笑声,“好,好。”
什么事这么高兴。
沈夏出去一看,就听到吴桂英说,“其实,两个孩子只要感情好,不管是吃糠咽菜,还是吃香的喝辣的,都一样。我觉得吧,这酒席请两边的亲戚坐几桌就行了,不用像说的大办,五十席真是太多了。”
凑都凑不到那么多人啊。
温琼女士道:“小松他爷爷身子骨不太好,想借着这桩喜事热闹热闹,古人以前也说过,这事叫什么,冲喜。”
本来挺高兴的事,这冲喜两个字一出,吴桂英脸上的笑就挂不住了。
合着她闺女跟梁松结婚,就是为了冲喜啊?
这都什么年代了!
吴桂英先前觉得温琼女士是个进步的人,没想到这思想这么落后。
温琼女士看到梁松跟沈夏出来,笑着问:“商量好了,下午去看爷爷吗?”问的是梁松。
梁松平静道:“明天去家里看爷爷。”
温琼女士瞳孔一缩。
明天去家里?
老爷子是这是好了?出院了?还是说,病情是假的?
她一时分不清老爷子是真病了,还是假病了。
温琼女士站起来,对着吴桂英道:“我想起来,家里还有点事,你们坐了这么久的车,也累了吧,等会中午让小松带你去饭店吃。”又看向梁松,“多点几个饭,点最好的,不用怕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