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闹元修,我告诉你,我不好过也不会让你好过。你说要是我现在告诉元子均,他的发妻已经遇害,你以为他元子均和王家还会支持你吗?没了他们两家的支持,宇文泰根本不会放过你。”
“瑾儿,你给我些时间,再给我些时间。”
“元修,你记住你说的,这是最后一次。”
分道扬镳的两人,没看见草丛里那个脸色煞白的小姑凉。
她环住自己的双腿,死死的咬住唇,不发出一点声响,颤抖着缩在最角落。
脑中一片浑浑噩噩,时不时有些零碎的片段闪过。
面容模糊的女子温柔的看着怀里的小婴儿,她说“娘亲的瑾儿小宝贝要快快长大哦!”
女子再被追杀的过程中跌落山坡,却任然死死护住怀里的小婴儿,她说“娘亲会保护瑾儿小宝贝儿的。”
女子被坏女人救起,转头却被她的恩人送入宫中□□起来,她说“娘亲的瑾儿应该是平安喜乐的长大的!”
她说“以后如果哪天娘亲不在了,瑾儿也要开开心心的活下去。”
她说“娘亲走了,瑾儿!”
娘亲!娘亲!她强忍泪水努力的牵扯出一抹笑容,瑾儿会听娘亲的话,笑着活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
留问:如果有一天,你自以为的幸福崩塌了,你会怎么办?
第17章 夫妻两人回门
"爹!”元梓瑾一眼就看到站在门口的父亲和兄长,眼神一亮朝着父兄走过去。
元子均有些嗔怪,真是的,这么大的孩子了,还莽莽撞撞的,也不怕绊倒。
元子均看着出落得越发精致的小女儿,眼神怀恋道:“瑾儿长大了,一晃就已经嫁人了。”
元梓瑾轻轻地挽住元子均的手,微微一笑笑道:“嫁人了,瑾儿还是爹的女儿啊。”
说着挽着元子均进了府,她知道,这是父亲每次想到母亲时都会露出的表情,身为子女她也不能说什么。
父女两一路上一个问一个答,倒也是自有一翻温情融洽。
元孝矩在身后翻了翻白眼,他就知道,爹一见到小妹就忘记了他这个儿子。
对于抢走自家小妹的宇文护,哼!他表示一点也不想理,就这样两人跟在父女二人身后默不作声的走了一路。
到了正厅,元梓瑾又回答了元父的一些问题。
时间流逝,一转眼,已日落西山。
元梓瑾疲倦的闭着眼靠在车窗旁,昏昏欲睡。
父兄还是太过担忧她,为了安父兄的心,今天一天她都与宇文护“焦不离孟”,太累了,尤其是心理上的疲惫。
在最亲近的人面前都要带上一层面具,这不是一种悲哀吗?
闭上的眼睛是浓郁而化不开的黑色。
宇文护看见某人昏睡的样子,不禁感到好笑。
车窗外的微风让几缕发丝调皮的在脸颊上跳起舞,惹得宇文护心头像被发丝挠过一样,痒痒的。
鬼使神差的,宇文护将昏睡的人儿搂在怀里,让她靠在他的胸膛。
本来应该昏睡的人睫毛微动,总会归于平静。
————————————
元梓瑾:宇文护,你的血是热的,心是跳动的。
宇文护:你会流泪吗?
作者有话要说:
元梓瑾的名字出自南朝宋慧琳 《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的“如草之兰,如玉之瑾,匪曰熏琢,成此芳绚”,是一篇祭文。
意思就是像兰草,瑾玉,不要说什么熏香雕刻了,自然成就了它们芳香与绚烂。
梓为木中之贵者,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故帝王称自己的皇后为梓潼。)
如果非得用两句话来形容元梓瑾,那就是:
她的肩上有着两个家族的荣耀,有着无数人的期望,她的一生走在逃离命运的路上,却与命运不期而遇。
她的心中,藏了一直野兽。
第18章 ~背景介绍~
门阀,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有现象,影响十分深远。
门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兴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影响了当时的历史进程。
门阀,是门第阀阅的简称。门第指的是家族的背景、地位的贵贱;阀阅指那些为朝廷建有功勋的世家。
这些世家为标榜宣扬功勋和荣耀,就在大门的两侧竖立两根柱子,题记功业,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显而易见,门阀指的就是那些世代为官、地位显赫的名门望族。
门阀最早在东汉末期出现,后来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尊世胄,卑寒士”,对门阀的兴盛起到了推动作用。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的等级观念,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曰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膏粱、华腴,以及四姓,都是当时登记在册的人,不是显贵便是望族。换言之,普通的老百姓,或者说那些庶族之流根本没资格上户籍册。而“有司选举,必稽谱籍”(《新唐书》),出官入仕都按照这个来,这就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于是,在政治舞台上活跃的,便都是这些名门望族,其中的佼佼者便成为大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