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注意到,有个人打从她进府里就一直潜伏在王府附近,等她走了,那人跳出来在周围绕了一圈,找这个说说话,找那个聊聊天,半个时辰后才抬起脚离去,直奔安平郡主府。
“郡主,奴亲眼看见了,那女子又进了郡王府,半个时辰之后才出来。”
“奴还找人打听了,有个侍女说看到郡王为她擦泪了,看来情份不一般。”
高堂座椅之上,一身华服的女子握掌成拳,咬牙切齿。
好大会子才道,“好一个乔连连,呵,呵。”
【作者题外话】:三更稍后
第186章 小国学为难
三日的时间转眼就过。
一大早,顾城穿好学服去国学院。
乔连连带着四小子去小国学,竟奇异的顺路。
娘仨坐着马车,半路顾城下马车,剩乔连连带顾钟,直奔小国学门口。
国学院是秀才举人等人才济济的地方,建造的也宏大巍峨,但凡有人站过去就能感到满满的森严。
小国学相比之就逊色许多了,建筑稍显破旧,整体风格也更偏秀气些。
不过这也阻挡不了大家考小国学的热情。
乔连连一路走过来,就看见许多急匆匆奔来的马车,等到了地方人就更多了,放眼望去,都是些五六七八岁的孩子,由家中长辈带着,望眼欲穿地站在小国学门前。
顾钟今年六岁,在里头不是最低也不是最高的,但因为模样秀气的过了份,还是引来了不少人的目光。
四小子虽然生性内敛,但却不瑟缩,一直沉默着任由大家打量。
倒是乔连连不爽,有意无意的想挡住小儿子。
好在没多久,国学院的大门就开了。
乔连连拉着顾钟的手走了进去,按照报名日给的纸张找了位置坐下。
又过了一会,有个羊胡须的老头走了进来。
不知道是不是乔连连的错觉,总感到羊胡须老头略有深意的瞟了他们母子一眼。
很快,他清了清嗓子,“大家静一静,今日是小国学的入学试,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小国学的入学方式十分简单,只要作上一首诗,过关即可。”
“如果不过关,那就只能对各位说遗憾了。”
他摆了摆手,很快就有人送来了笔墨纸砚。
一人一份,虽然不是很好的质量,但也算对得起报名时交的二两银子了。
顾钟熟练地执起毛笔,忝了忝笔尖。
羊胡须老头摇头晃脑的道,“昨日月圆似盘,就以月亮为题作上一首诗吧。”
倒不是个很难的题材。
顾钟只思考了片刻就写了一首诗。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寥寥数语描述了一个月夜,虽没有押韵角,但却不失为一首别致动人的诗句。
乔连连看的眼前一亮,对小儿子的期许忽然高了起来。
或许这小子,真的比顾城还要有这方面的天赋。
其他能来考试的孩子天赋也不低,很快就写完了一首又一首的诗句。
羊胡须老头逐个拿起来看,当走到顾钟跟前的时候,他先是眼前一亮,迫不及待的抓起纸张,将诗句反复读上两边,眼露欣喜,仿佛看到了什么稀世珍宝。
然而当目光落在顾钟和乔连连身上时,他的目光又僵硬了下来。
“夫子,这诗如何。”乔连连信心十足的问。
她不会作诗,但却看过唐诗三百首,能感觉得到小儿子的诗句水平绝对不低。
她几乎可以肯定,小儿可以进小国学了。
然而就在她的眼皮子底下,羊胡须老头摇了摇头。
乔连连的血液凝滞了一瞬,“夫子,您这是什么意思?”
“这诗……不是特别好。”羊胡须老头艰难道,“不可以……进小国学。”
第187章 瑞王妃
没人知道羊胡须老头心底的艰难。
起先只是有人叮嘱他,不得收一个叫顾钟的小孩。
老头无所谓的应了,不过就是拒个人而已,小国学一年没拒过一千个孩子,至少也拒过八百个。
不差一个叫顾钟的。
可谁能想到,这孩子能有如此才学。
这首月夜拿出来,便是他这种多年的老夫子也要忍不住赞上一句。
搁平时,简直就要把小顾钟当神通供起来了。
可现在,他要把这孩子拒之门外。
对爱才之人来说,这委实是一种心如刀绞的选择。
“不能?”乔连连仿佛听到了什么笑话,“我儿作诗如此优秀,你却告诉我不能进小国学?”
虽然来的时候就有预感,这种全凭个人喜好的入学方式恐会不公平,但乔连连没能想到,会不公平到这种地步。
顾钟的诗词优秀肉眼都可分辨,不能说在场的孩子都不如他,但能比肩他的绝不超过两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