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里,高大的城门巍然而立。
因鸣沙郡少雨干旱,风沙遍地,在中原常见的守城护城河,在西北却毫无用武之地。
城墙上长满了斑驳的绿苔,光滑的没有下脚的地方。
城墙下,黑枣木所做的城门,厚重且不易燃,纵历百年之久,依旧坚固如昔。
城门背后堆满了千斤砂石,又阻断了从外头撞击城门进城的可能。
事实上城内若是没有内奸打开城门恭迎,那些贼匪想攻城进入鸣沙郡是极为艰难的一件事。
火攻,木撞,或是爬墙,不但耗时费力,且损伤也大。
所以,如焰公主才会在失去内奸配合的情形下,头一个便选用了火弹来攻击的法子。
宋真清想,如焰公主一定是疯了,她若是当真将城墙轰倒,这鸣沙郡便成了一座敞开的孤岛,到时候,她便是攻进了城,得到了鸣沙郡又拿什么去防守别人的围攻?
除非……除非,她根本就不想要鸣沙郡……不想要鸣沙郡那些背叛北凉的百姓活着……
一座满是死人的城,谁又稀罕要呢?
凛冽寒风里,从城门的缝隙中,可远远瞧见外头燃起的篝火越来越多,宋真清暗暗深吸了一口气,带着韩朔几人上了城楼。
这一夜没人敢入睡,也没人睡得着。
城外几里处,星星点点的火堆一路蔓延,笑叫声,猜酒行拳声不时传来。
城楼上一个时辰便会轮换一次岗哨,宋真清丝毫不敢放松对城下贼匪的警惕。
这夜出奇的漫长,她一刻也不敢闭眼。
她不知道都督府如今是什么情形,也不知西城大营又如何了,她唯一知晓的是,她必须守住南城门,无论如何不可让贼人进城门一步。
有人一夜笙歌,有人在冷风里站了一夜。
直到天边出现鱼肚白,城外死寂一片里,那一身红衣的妇人独自一人骑在马上慢慢朝城楼而来。
她仰首望着耸立几丈高的城墙,面上闪过一丝怅惶,似怀念似茫然,披风的帽檐遮挡了她半张脸,在一早的晨光里,只露出她尖锐的下巴。
她屈指唇畔,一首清亮的牧马曲立时响彻在城墙内外。
时而悠扬时而豪迈,仿若万千骏马奔腾在辽阔的草原上,瞬间便勾起了无数人的回忆。
鸣沙郡西北,与沙漠相隔处,有一片草原,常年绿草如茵,因着这片草原,鸣沙郡才得以不被沙漠侵袭。
春来草原牧马,秋来鸣沙郡守岁,这便是许许多多西北百姓的生活。
宋真清眼瞧着城楼上的士兵也沉浸在了这悠扬漫长的勾着人心思的曲子里,她再也忍不了了。
她拢起双手朝城楼下的红衣妇人阵阵喊道:“你心里若还顾惜百姓,便不该率这些山贼前来攻伐他们,你既来攻了城,更不该如此假惺惺的吹什么曲子,你敢说十年前率人屠了南城一条街的百姓的人不是你?”
红衣妇人微顿阖眸,片息之间猝然抬头,她眼射寒芒,“无礼丫头,竟敢扰本公主吹曲。”
纵是隔了数丈远,一个城下一个楼上,但宋真清仍能觉出从妇人眼中射来的浓浓杀意。
但她毫不在意,无视如焰公主的冷冽瞪视,撇了撇唇角,露出一抹讥讽,暗哼一声,“想扰民心,我偏不让你得逞。”
如焰公主坐在马上静静立在原地,她身前是重逾千斤的长/枪炮,身后是数百骑马策奔摇旗呐喊的彪莽贼人。
风沙吹起她披风的帽檐,露出她益发娇艳诡异的脸庞来,她面上虽笑着,但眼角却迸发出恶毒的狠意。
她轻轻启唇,一缕尖细声音传至云霄,传到宋真清耳里,“你这丫头,该长长见识了。”
宋真清愣住,竟不知这毒辣妇人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她死死盯着妇人,妇人也望向她,火花四溅的对峙里,却不知血腥才将将开始。
“清清,”耳边乍然响起了韦无冕的低呼,“你快看。”
宋真清顺着韦无冕的手指瞧去,竟见十来个与城下着褐衣包着红头巾的贼人一般打扮的,遥遥的骑着马朝城门方向而来。
那些贼人端坐在骏马之上,摇晃着身子慢慢悠悠的,但是……待看清马后绑着的人时,宋真清愤恨的红了眼。
她本就疑惑昨日这些贼人跑去做什么?
却没料到他们竟用了一夜功夫去沿路村子里劫了百姓前来。
所为意图,不言而喻。
宋真清闭了闭眼,还是她年少了,竟不知如焰公主会生出如此歹毒的计策来,好歹也曾是一国公主,一朝王妃啊。
贼人的马有十来匹,每匹马后一连串绑着十来人,十来匹马便是百多人。
磕磕绊绊里,多是老少妇孺。
眼瞧着城门逼近,那些贼人下了马将被绑着的百姓拉扯着来到了如焰公主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