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便是这样的放纵使得他在某一日,起了歹心,一下屠杀了闽南第一玉器行成家七十二口,唯有成家幼子逃过一劫。
这位成家的幼子便是成圆方丈。
他当时年仅十二岁,夜里正在熟睡,却被一声闷哼惊醒了,待他循着声音望去,只见奶娘匍匐倒地,一个戴着面具的男人正背着他在翻箱倒柜寻找东西,那人弯刀上的血渍滴滴落在地板上。
他虽红了眼,但也知敌强我弱的道理,且他那时已跟着父亲为他请的师傅学了些微末功夫,素来又胆大,是以他将师傅送他的匕首悄悄握在手中,只待那人前来。
那人或是没寻到东西,便朝着床榻走来,他佯装镇定,就在那人举起弯刀的瞬间,出其不意的翻身坐起手持匕首划了过去。
男人左手持弯刀,右手垂在一侧,他这一刀虽没伤了男人要害,却一下削掉了男人右手的半截小指。
男人大惊大怒之下,一刀便划破了他的前胸,他没吭一声便晕倒在榻上。
男人断指之痛,又没寻到宝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成家上下仆从也杀了个干净。
待他侥幸醒来才得知,事实上在那人到他房中之前,便已将他双亲害了,便是连他刚出生的妹妹也没放过。
他虽活了下来,但却没了家人,如此深仇大恨,他怎能安然度日?
埋葬了家人,变卖了家财,他便踏上了慢慢寻仇之路。
他记得那人戴了将军面具,并被他削去了半截小指,除此之外,他唯一的线索便是那贼人手上的弯刀。
弯刀如月,他一路打听,才终于知道那弯刀出自北凉。
彼时北凉与太秦之战正是胶着之时,他偷偷潜进北凉,在街头行乞,只为寻找那断了半截小指的人。
却不料北凉车将军降了太秦,眼瞧着太秦崔将军的军队攻进了鸣沙郡,北凉皇室狗急跳墙,派皇宫守卫抓了许多老百姓准备殊死一搏。
鸣沙郡百姓人人自危,他在街头乞讨,消息比寻常百姓灵通些,知道在鸣沙郡唯有千华寺能保他们无恙。
他还未寻到仇人,他不能死,所以他自己剃了发又偷偷溜进了千华寺。
他预料的不错,纵使北凉皇室全被太秦军队给杀了,但千华寺却静悄悄的仿若鸣沙郡并没有战火一般。
后来他饿极之后去偷东西,不巧到了平凡大师的房内,平凡大师并未揭穿他是假和尚,且还让他在千华寺住了下来。
时光荏苒,一晃便是数年。
他在经久的佛寺钟声中,渐渐消磨了仇恨,原想着便这般了却残生也罢,可谁知竟在此时又遭遇了仇人。
天意如此,纵是真正做了出家人,不欲再造杀孽,但若这般放走仇人,他又怎能为人子呢?
“呵呵,原来是你小子,”梅将军冷哼一声,竖起自己断了半截的小指,眼中迸出恶毒之色,“被我划断筋骨,竟还未死?你倒是命大,不过,今日就不一定了。”
说着,他从腰间缓缓抽出一把弯刀,轰轰隆隆的雷声里,那弯刀淬着幽幽黑光,直指成圆方丈。
成圆方丈早已今非昔比,他那时并不愿真正出家,所以名义上不是平凡大师的弟子,但实际上,他所学皆是平凡大师传授。
可他根骨不佳,不比车萧天赋异禀,所以他功夫并不如车萧师兄弟三人。
但若杀眼前这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夜越来越深,雷鸣过后,雨点子便如漏了的筛子般一泻而下。
高大的佛像旁,新仇旧恨相交的大战一触即发……
千华寺内偏僻的禅房门外,大雨滴落在地,激起一层层水花。
两名守在门外的僧人不得不暂时避到禅房对面的八角亭子里。
雨越下越大,僧人正扑打着身上的水花,再抬头,就见禅房外多了个人影。
那人身形娇小,头戴斗笠身披油布,脚步从容,一步步踩在水花中,“啪嗒啪嗒”的声音让夜色生寒。
“你是何……”僧人那个“人”字尚未出口,便突然捂着胸口颓然倒了下去,他双目圆睁死不瞑目,胸前扎着一枚系着雪白锦丝的三棱飞针,针入三寸,锦丝光滑,随风舞动。
旁边僧人一惊,正欲呼叫,但也不及那人手快,闷哼过后,“噗通”一声从亭子上的石阶倒头摔进了水里。
那娇小的人影脚步不停,甚至连眼角都未抬一下,径直推开了禅房的门。
“你来了……”
禅房内,平凡大师淡然盘坐于蒲团之上,他手间握着一枚棋子,面前摆着的是一张古玉棋盘,古玉华泽,映出一室光辉。
来人缓缓取下身上油布,又拿下头上斗笠,露出一张妇人的脸。
看妇人模样,大约三四十岁,粗布衣衫犹挡不住她眼角眉梢的如华风韵,她一抬手,将斗笠扔在棋盘之上,厉喝一声,“你配用那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