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鹏的成绩是在中下水平,确实再往上考是没什么希望的,所以他不仅没有信心也觉得没必要继续读下去了。
梁言苏却死活不同意,读书一向是乡下孩子唯一的出路和改变命运。
李友桂听说了大表弟的成绩后,其实是挺赞同他的决定的。
“舅,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都能出状元,表弟不是读书的料,就算再读几年也不一定能考上。”
“舅,我也不是在为表弟说话,如果我弟弟妹妹们读不了书,我可能最多让他们读到高中毕业,然后就出去开店和摆摊,地里刨食太辛苦了。”
这真的是特别亲近的人,李友桂才会说出这番心里话来,只要自己会挣钱过得好,也不是一定要学历才能活的。
再说了,“要是觉得学历低,以后家里条件好了,那就去把高二补读上,拿个高中毕业证也可以。读书识字明理,教会做人的道理,不被人骗,就已经是读好书了。”
她两手一摊,这年头读到了高中还是很厉害的了,很多只上完了上学而已,好点的就是初中毕业。本来,考大学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架式,难不成还学古代的才秀才,考到白发苍苍?!
“大哥,你听友桂的吧,你还没友桂懂得多呢。考大学还不是为了有份好工作?工作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钱?!摆摊也是赚钱啊,你先试试吧,不行下学期再继续上学。”
这时,奚文林实在忍不住插嘴了,他听着都觉得无比的有道理,敢做敢想敢干,这样的人日后的日子都是差不了的,大哥太犹豫了。
李友桂也不说话了。
她想拉扯舅舅一家,但是不愿意的话,她也不能勉强吧,总不能把自己赚的钱强行塞给人家、
今年不行也不要紧,再过十多年依然有无数的机会,于是她也不想劝了。
李友桂不劝了之后,反而让何芳心里很忐忑,妹夫又这么赞成,她也听说了李建文他们也出去摆过摊子,好像挣得还可以。
既然李友桂都让弟弟妹妹去摆摊挣钱,这活一定是赚钱的。
“友桂,我和你表弟去摆摊,你看看要我们做什么准备?到了市里我们也没有房子住,舅妈现在先给你拿上五十,你们先帮我们租个房子。”
最后还是何芳果断,一锤定音,直接把事情先确定了下来。
“舅妈用不着租房子,我二哥买的那个房子可以住,他暂时没打算重新建,刚好合适你们去住了。”
所以说,李友桂早就什么都替他们给想好了,周到得很呢。
何芳听了更加的欢喜,更加确定了要去市里试试的决定,因为李友桂什么都替他们想到了,这么多好处,不去就太傻了。
至于摆摊的货架子,李友桂就给他们画出来了,这时候是不用铁的,而是用绳子把几根竹子绑起来架好,再往上面挂衣服就可以了。
竹子这些很好找,半天就做好了,衣架倒是需要五十个,有梁言苏的帮忙,也就是一天多的事情。
既然决定好了,何芳就赶紧去和罗中队请假了,先请三个月的假。
罗中华知道之后,直接就给批了,不上工就没有工分,不来也行,反正都很公平。
接下来就是收拾东西,然后梁言苏和何芳,以及大儿子梁鹏又一起提着行李和竹子衣架坐上班车去市里,找李母拿了李建华那个房子的钥匙后,一家人就先去打扫卫生,弄干净后,再添锅和碗炉子煤球,几天下来就差不多了。
梁鹏又去和老师申请了退学,梁家就只剩下了梁父梁母,以及三个孩子。好在他们最小的都和李建环一样大,两个大点的已经上初中了,完全可以自理,不用梁言苏和何芳操心。
因为大人们都出去干活了,最后只有梁父还去鸭场上工,梁母就留在家里干活照顾孙儿。
何芳和梁鹏到了市里后,就被安排进了李建华的店里学习,教母子俩怎么招呼客人,怎么折衣服卖衣服,还要知道怎么能人找码数,能看出别人穿的尺寸。
后来,李建文他们趁着没上学也去外面摆摊,梁鹏也跟着去了。几天下来,什么不熟悉害怕担忧不好意思通通都不见了。
第409章 心思
害怕什么?!
外面又不吃人。
而且,梁鹏跟去的第二天就被表哥表姐们推出去招呼客人了。一天下来,不仅不怕,还相当的兴奋激动。
他赚了五元了。
梁鹏干了一天就拿到了自己卖掉的那件衣服赚到的钱,在出去摆摊之前,表哥表姐就和他说好了,谁卖的赚到的就是谁的。
从那天起,梁鹏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抢着招呼客人,积极得不行,他还和李建环俩个人很早干到傍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