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听大姐的,去上学。”小孩用力的点头说道。
李母和李建明没想到还能这样,特别是李建明,这种情况对他来说简直是欣喜若狂了,因为李母更能全心全意的照顾他女儿。
既然是这样,那李母想来想去也只能她自己去了,不提给钱,老人帮儿子带孩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有人都是这样的过来的。
说走就走,李母当天由李建明和李友桂陪着去和罗中华说了这事儿,交出了放牛的活,并且得到了罗中华的同意和开具的证明之后,李母就开始收拾东西了。
李母大概带了三身衣服,一些生活用品,又带了三十元在身上以防万一,她大部分的钱都已经存好了,存折单放在房间里的木箱里锁着,这东西她就不带去市里了。
一大清早,李母和李建明就要赶最早的那个车子回市里,除了行李之外,还带了些青菜和鸡蛋,以及两罐的香菇酱。这回,李友桂领着小建业只送到了公路边看着母子俩上车才回。
从现在起,小建业就归她管了,小孩很听话很乖巧,一点也看不出来上辈子的渣样。这时候也上不了学了,李友桂想了想先把小孩领去牛棚,先让他和小方睿做个伴,看看一段时间的情况,她再做决定。
第325章 李友桂的另一面
一个孩子是看,两个孩子也是看。
小建业比小方睿还大了两岁呢,哥哥弟弟的节奏。
不过,小方睿是个很安静的孩子,小建业则比较好动。为了让两个孩子能坐到一起,李友桂专门挑了六本有图画的儿童书带给俩小孩,又一人发了两块饼干,一张纸和一只笔。
怕他们俩打架,李友桂还专门特意叮嘱了,要是打架就没有饼吃也没有糖,也没有书看,更不能去市里玩。
俩小孩一听赶紧直点头答应,真怕他们大姐再也不领他们玩耍了。
李友桂这才放心去上工,俩小孩就在牛棚里的凳子上坐着翻小人书,很认真的样子。
中午的午饭都是由李友柳和李建环姐弟俩做的,因为他们俩都先放学,然后李建文去找番薯藤回来剁和煮。这时,李友桂和关晓英她们才收工回来。
因为有过李友桂这个大姐的警告了,所以这一个上午,俩小孩都很乖巧,没有打闹,不是看书就是画画,写字。俩孩子见到李友桂时,还求表扬呢。
然后,小建业自然是被李友桂往家里领,到家时刚好可以吃饭,吃完再帮忙喂猪,然后才可以午休。
这样连续过了一个月,五月快过一半了,李母也去了市里一个月了,李友桂想去看李母,也想去看看房子的事儿。
要是房子真能买下来,还得趁着得空的时间修整呢,不然紧接着李建文和李友柳就要去市里上高中了,有房子要方便得多。
幸好,现在不是最忙的时候,李友桂请假也好请,生产队谁不知道她家里的情况?李母去了市里也成了新闻在生产队传了一个遍呢,这次李友桂要去市里看李母,大家都觉得挺顺理成章的,李母没了李友桂还真不行。
最近,李家的事儿真的是多,最近是个个月都往市里跑,最勤快那次还一个月跑了两次。要不是罗中华看着李友桂得带着她小弟,知道她小弟是跟着她的,不然罗中华顶多只批一天。
李友桂拿了证明就带着小建业早早去了市里,她提了二十斤大米和二十斤番薯,十斤青菜,大概三十来只鸡蛋。陆家一份,李建明这边一份。
没错,还真让李建明给算对了,李友桂还真不会舍得让李母在这边不闻不问。只要是有好东西,一定会送过来。
结果,还真的是这样呢。
李建明下班回来就见到了家里多了十斤大米和十斤番薯,好几把青菜,以及二十只鸡蛋了。
虽然这点东西抵不了他的那十元,可多少也回来了些。要是让陆母过来,说不定还得拿他的东西回去呢。
自己的妈就是不一样。
李友桂懒得和李建明这个大哥计较,她不是不知道他的心思,看在兄妹一场的份上,看在他还算做个人,她也就算了。
这一个月来,李母过得还行,陆珍珍上班她就在家里带孙女,除了带孩子,李母还帮忙洗菜做饭打扫,还帮小孙女洗尿布。陆珍珍只要买个菜和洗夫妻俩的衣服,下班再带带孩子。
因为李母在灯泡厂也没有认识的人,她一个乡下来的也不敢去和别人说话,所以就整天窝在房间里,哪也不去。
李友桂来的时候,见不得李母一个人忙碌,只好帮忙扫地洗菜做饭。
既然还没到饭点,她在得知李母来了这么久之后一次也没自己下过楼,李友桂就抱着小侄女领着李母和小弟去灯泡厂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