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来,就被守在家中的人给逮了个正着。
随后不顾他们心中惊恐,当面再宣传几遍。
过了半个月,江州主城中才基本上恢复了之前的风景。
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表面上看起来,此时的江州和南楚治下的江州并无不同。
至于这平静的表面下,有多少汹涌的暗潮就不知道了。
傅泽启拿下江州之后,继续往南推进。
在京都中,对未来无比期待的叶茂荣,终于等到了前线的战报。
他满怀期待地打开文书,心中猜测着,前线已经拿下了魏国几个州。
完全没想到,文书上记载的战报跟他想象中的战报大相径庭。
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截然不同。
他以为的战报,此时的北魏应该已经在分崩离析的边缘。
实际上的战报,北魏如同磐石一般,佁然不动。
不仅把江州全部拿下,还在继续往南推进。
叶茂荣怒发冲冠,眉毛倒立,一把将手中的文书捏成一团废纸。
“怎么会这样?东越的人呢?”
“回禀陛下,东越不知何故,尚未动用一兵一卒,只在一旁观望。”
此刻他的眼睛,就像是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一样,全是熊熊燃烧的烈焰。
东越一兵一卒都没动,朱熙泰在想什么?
难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朱熙泰想做那个隔岸观火的渔翁吗?
欺人太甚!
真是岂有此理!
魏楚之战中,两国军队实力对比相当明显。
东越不出手,仅凭楚国的人,完全没有胜算。
若是北魏将楚国拿下,一统天下的诱惑就在眼前,傅泽启怎么可能忍得住。
东越就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叶茂荣恨得牙痒痒。
但东越按兵不动,他也不能强行要求东越出兵。
“让咱们的人在东越动起来,一定要让东越尽早出兵。”
“是”
只有这样,江州前线面临的压力才不会变得越来越大。
他从战报中已经得知了傅泽启御驾亲征的事情。
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低估了傅泽启在北魏朝堂上的话语权。
以及傅泽启本人的抗压能力。
不管是哪个国家,朝中文臣都不是好相与的。
他们看起来文文弱弱,只知道逞口舌之利,但皇帝跟文臣的关系要是没处理好,影响的可是自己的后世名声。
人之一生,不过追名逐利四个字。
尤其是皇帝,很多东西都唾手可得,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在意。
所以他们总是追求一些非常难得的东西。
比如长生不老,或者流芳百世。
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个皇帝真的长生不老。
但却不知一个皇帝,获得过流芳百世的殊荣。
不管后世王朝如何变迁,那些留下美名的皇帝都停留在人们的心中,永不消逝。
叶茂荣自己就是一个十分好名的皇帝,推己及人,自然认为傅泽启也在乎。
之前他对北魏应对策略的猜测,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然而事实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傅泽启并不爱名声,或者说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爱名声。
所以傅泽启会,在朝堂上肆无忌惮地弹压朝臣。
想御驾亲征,便真的御驾亲征了。
但既然他已经走上了战场,就最好别回去了。
第211章 东越发起进攻
东越皇宫。
朱熙泰已经接见过孟成杰,跟北魏使团们进行了一番“真诚沟通”。
但他并没有下令,将前线的军队调转会原来的驻地。
而是下令让前线军队发起进攻。
当然,东越军队进攻的并不是北魏。
而是南楚!
他朱熙泰又不傻,明明知道此事进攻北魏得不偿失,又怎么会白白把东越将士们往火坑里推呢?
所以,朱熙泰以及东越朝中的重臣们,在见识过火药的威力之后。
十分默契地将趁乱瓜分北魏的计划抛诸脑后。
但前线已经准备了这么久,就此将计划完全放弃也是在太过于浪费。
要是真的完全放弃,那就是劳民伤财,还一无所获了。
那就是血亏啊。
好在北魏使臣孟成杰,不经意间暗示了一下北魏亡南楚的决心。
东越众人一听这话,脑海中就冒出了一个新想法。
不就是瓜分别国吗?
这打谁不是打呢?
根据黑水台对魏楚之战中,两国军力的评估。
打南楚可比打北魏轻松得多。
于是乎,东越朝臣们对孟成杰一行人态度大变。
还有一些社交牛逼症的官员,已经开始跟他们攀上了远亲。
单方面宣布,孟成杰就是他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孟成杰知道东越朝臣们的心思,这也是他一手引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