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苏苏对这个重生女没什么同情心,摇了摇头,心想道:
为什么蠢人刺杀之前总是喜欢大声喊上一句呢?这不是给人警示了吗?还是说扯着喉咙喊上一嗓子比较壮胆?
……
世人只知道九千岁心狠手辣,却暂时不知他武功竟然如此高绝。原剧情中,也是萧天逸登基过后,才发现大反派九千岁竟然是一个武学宗师。
眼见殷九歌用几根银针就轻而易举地取走莹妃娘娘华锦绣的性命,特别是面对要伤害贵妃之人的那毫不犹豫和留情的狠辣态度,众人忍不住脖子后面一凉,这恐怕得堪比大宗师了吧?
还想劝谏让殷九歌赐死贵妃的人,都不免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小命儿。
无一人再敢开口提及赐死的事儿。
他们心里安慰自己——
反正……
大雍新帝都做了这么久的假太监,喜欢一个雍帝的妃子又有什么呢?这都不是事儿!
再说了,这也是雍帝亏欠人的,谁叫雍帝不干人事儿,毒杀了这位的亲生父亲呢?杀父之仇用夺妻之恨来抵消,很公平。
想到这,众臣只得默许了大雍新帝跟前贵妃的事情,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这样的先例。
谁知,这位新帝竟然说——
要封前贵妃华时初为皇后!
第165章 贵妃与九千岁(终)
大臣们只觉得新帝他是疯了!
纷纷上书谏言:
“陛下不可,陛下万万不可啊!”
“华时初再怎么说都是前雍帝亲封的贵妃,举国皆知,臣等同意让陛下纳她入后宫为妃,就已经是最大的让步,皇后是天下女子至尊,乃是我大雍皇朝上下女子的表率,一国之母怎么能够是一个曾经做过前雍帝贵妃的女子来当?”
“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陛下……”
可,殷九歌是能这么轻易被这些性格迂腐的大臣要挟的人吗?
显然不是。
殷九歌本来对这个皇位就没有什么兴趣,甚至最初待在雍帝身边的想法是颠覆皇权,只是后来为了白苏苏,听某个小女人说想当皇后,才认真地谋划了一场。
可以说,殷九歌做这个大雍帝王的初心,就是正大光明地给白苏苏一个皇后之位。
这些人,自然无法阻止他。
然,殷九歌也不是蠢笨之人,昔日惊才绝艳的天策帝之子,也完全地继承了其父的多智近妖, 他知道,如果跟大臣们硬来,哪怕白苏苏登上凤临天下的后位,声名也会遭到天下人的诟病,那不是殷九歌想要看见的。
既然曾经许诺给她一个皇后之位,那么这个皇后之位自然要清清白白地送到白苏苏的手上。
于是,殷九歌手下的势力倾巢出动,在大雍皇朝各地宣扬华时初的美名,说她自幼就被千佛寺的慈安大师批命,天生凤命,堪为国母,如果没有雍帝弑兄窃国的事情,那年是天策帝登基为帝,镇北侯府嫡长女华时初本身应该是天策帝之子的妻子,今时今日的皇后……
前雍帝倒行逆施,如今新帝理应迎娶镇北侯府嫡女华时初为后,将被前雍帝改变的历史拨乱反正,否则整个大雍江山都会动荡不安,给黎民百姓们带来不好的后果……
时下,古人都信奉鬼神,对封建迷信深信不疑。
传言经过各种渲染,越传越玄乎。
特别是百姓们听说,如果不能够将雍朝历史拨乱反正,最先遭殃的肯定就是他们老百姓,事关己身,百姓们第一个重视起来,万民请愿——
“请陛下迎娶镇北侯府嫡女华时初为我雍朝皇后,拨乱反正!”
“请陛下迎娶……”
至于镇北侯府嫡女华时初是前雍帝的贵妃?
对不起,他们选择性遗忘了。
比起黎明百姓,天下苍生来说,迎娶前雍帝的贵妃为新后而已,这重要吗?
百姓们想,反正身为帝王可以坐拥佳丽三千,就辛苦陛下为了天下娶个皇后回去做吉祥物啦~
殊不知,正中殷九歌的下怀。
甚至,如今这样万民请愿的场面,就是他亲自一手促成。
萧氏皇族宗亲以及朝中大臣明知道所谓的万民请愿就是新帝弄出来的风波,然而眼下闹得这般大,几乎是举国上下都在请愿上书,要求新帝为了黎明百姓,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大雍江山的千秋万代,迎娶镇北侯府嫡女华时初为后,即使是心中憋闷得想要吐血,觉得被新帝给摆了一道,却也只能让步。
同时,这些大臣们的心中再次有了一个认知——
你九千岁还是你九千岁,即使当了皇帝,也依旧不是能够被臣子们轻易可以挟迫的,妄图用君臣之道禁锢住这位,压根儿不可能!
……
于是,前贵妃轰轰烈烈地成了大雍皇朝的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