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就转身,只留下一个高冷的背影。
陈安生单肩挎着书包,又笑嘻嘻地黏上去。
尹见素望着两人的背影——
大概也就只有陈安生才能容忍顾慕尘这种怪脾气了。
回家后,尹见素拆开那些信封,大致扫了眼上面的话。看得出是从网上抄的,甚至在基数如此小的情况下都有重复的句子。
一中重理轻文,由此可见一斑。
第8章 晋江文学城唯一正版
梧城的冬季是干冷的,偶尔下一两次小雪,落在地上便化,连水渍也不多留。
今年寒假,尹见素照旧留在梧城。
她还是不知道自己的老家究竟在哪里。
三年前那个寒假,尹见素问过一遍爸爸。
爸爸说,就在梧城,但她爷爷奶奶都去世了,没必要回去。
尹见素又问:其他亲戚呢?
尹父避而不谈。
她的父亲哪哪儿都透着古怪。
她自己也哪哪儿都透着古怪。
没有母亲,没有亲戚,没有过往。
尹见素的寒假仍旧只有自己。
她各用了三个小时,将英数理化生的作业写完。语文作业主观部分占比过高,她写了五个小时。
最后,她又花了十多分钟,给每个空打勾。
老师们发了寒假作业的答案,但这显然是世界上最多余的东西,除了浪费木材外,没有任何用途。
剩下的三个星期,尹见素活成了人形AI。
六点半起床,十分钟洗漱,十五分钟吃早餐。
上午看一本书,一天科技理论,一天人文历史;下午学会儿技能,一天软件操作,一天外语;吃完晚饭后练一小时乐器,一天古筝,一天吉他。
然后是体能训练。
道馆的孙教练今年回老家,暂时闭馆。
梧城冬天雾霾太重,户外夜跑无法进行,她办了张附近健身房的月卡。
锻炼完回家,洗漱。
再到书房里看一部纪录片。
看完,冥想十五分钟,十点半准时睡觉。
屋子里的世界一片纯黑,屋子外的世界一片寂静。
这是梧城最冷清的季节。
梧城是省会城市,近年来发展很快,有许多外地来这务工的人员。
但临近春节,外地人都回老家过年去了。
往常街道上总是热热闹闹,这段时间的行人却寥寥无几。
到了除夕夜,尹见素和父亲吃了顿团圆饭——两个人的团圆饭。
桌上的菜不多,但很精致。尹父在国外留学时练就了一手好厨艺。
尹父平日里的生活比较简朴,就连春节也不例外。
他们家也不算大。平层户型,三室一厅,外加两个书房。
作为三大律所合伙人之一,尹父其他同事都买了好几套别墅,他无疑是其中最节俭的。
后来,回到儿时宅院的尹见素,看着那个不算小的院子,也没想明白——为什么搬了个家,尹浩松就低调起来?
还是再后来,彻底恢复记忆的时候,她才隐约猜到尹浩松的意图。
这位勉强也算有点人性的父亲,大抵是怕12年暑假的事情再次上演——虽然该来的事情,怎*T 么也躲不过。
但那都是后话了。
发压岁钱时,尹律一向很大方。
初一那年,他直接给尹见素包了张银行卡,存款六位数。
之后的每年春节,尹父都直接往卡里打钱。
他本人不奢靡,但在物质生活上从不亏待女儿。
不过尹见素对金钱也没什么世俗的欲望,她的大头开销一般用在书籍和数据库上。
她买衣服不看牌子,反正也就那三种颜色,挑没图案的,穿着舒服就行。
不像学校里陈安生之类的富家子弟,私服只挑奢侈品牌——说起来,尹见素大多数奢侈品知识,都来源于她这位三年半的同桌。
她忽然想起顾慕尘经常戴的那个机械表,好像……也挺贵的?
一想起顾慕尘,尹见素的脑袋就有点乱。
这个人明显有问题。
在她眼前的出现频率太高了,而且非常熟悉她,或者说——过去的她。
究竟是敌是友?
大脑正梳理线索,又被“嘭——”的一声惊响扯回现实。
外面有人开始放烟花了。
自从“雾霾”这个概念提出来,城内对空气质量的管控就严格了不少。
三环内限时放烟花,除夕是第一天。
难得热闹。
尹见素拉开纯黑色的窗帘,看了眼烟花。
其实没多好看,还转瞬即逝。
不过,她感受着那些热闹,好像这样就成了凡尘里的一员,沾了点烟火气。
可以暂时忘记自己身上的不对劲。
*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尹见素照例六点半起床,七点到校。
分科以后,高一年级的理科实验班之首是一班,进的都是top2苗子,与竞赛班齐名,每届都不乏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