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盘算的这么细致,她真想留下不走了?图什么?
“不对啊!你不是出去跑了一天?怎么还剩二百块?那么冷的天你在外面就没买点吃的??”
程樘那二百块不是大钞,都是十块的大团结,摊开在她面前,陈茶一眼就看出来钱一张都没少。
程樘嗯了一声,不解地看了陈茶一眼,似乎不明白她这么大惊小怪做什么。
“那么冷的天,你在外面一天都没吃点东西?”
程樘点点头。
陈茶:“……”
那么冷的天,他腿伤未愈走那么远的地方,得是什么滋味?
一个连一顿午饭都不舍得买的男人为什么舍得给她买肉买棉鞋?
陈茶一时间五味陈杂,但也清楚程樘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让人同情或感动的事,所以只提议道:“要不我们买辆自行车吧?这样出远门方便些。再说我们什么交通工具都没有,你做好的家具也没办法运到集市上去卖啊?!何况,你这腿不能老这么走远路,万一真瘸了怎么办?”
程樘不是没考虑过这事,但是一辆自行车要一百多块,于他而言太奢侈了。
沉吟半晌,程樘道:“先试试,如果家具能卖出去就去买自行车。”
说完把陈茶塞回给他的钱往口袋里一揣,继续干活去了。
陈茶点点头,心想得更省一点了。还能怎么省呢?必需品不能不买只能买便宜点的,至于蜡烛这种易耗品最好能找点省钱的替代品。
“程樘,我去你三伯娘家的时候,发现她们家照明用的不是蜡烛是石头,那东西是不是特别便宜?”陈茶一边把钱重新规整好,放进贴身口袋里,一边兴致勃勃地发问。
那石头亮度还行,而且一直不灭,比蜡烛绝对省钱。
程樘吹了下刨下来的木屑,头也没抬,“那石头是呕吐石。我们村很多用来照明用的。都是在化工厂附近捡回来的不要钱。你这么娇气用不了那个,那个烧起来会臭烘烘的。”
陈茶确实在刘珍珠家闻到了臭烘烘的味道,原来是那石头散发的?!可真是名如其实。
虽然她不认为自己娇气,但是那个臭味她确实闻了想吐,只能作罢。
省钱是没得省了,那就只能想办法赚钱了!
陈茶再次陷入沉思,在这穷乡僻壤,有什么赚钱的办法呢?
******
程樘花了两天时间打了两张同款小方桌,又做了四把小椅子和几个马扎。
程樘负责工艺部分,陈茶负责刷漆以及后勤保障。
到崔家集那天,晾干油漆的小家具们就能拿去卖了。
因为上次借板车闹得发小两口子不痛快的原因,这次程樘没借交通工具,找了两根麻绳把小方桌和小椅子往背上一扛,就出门了。
陈茶执意帮他背着那六把马扎,跟在他身后颠颠地去赶集了。
崔家村在钱榆村南边,走小路的话大约只有三四里地,也就半小时的路程。只是小路坑坑洼洼不好走,陈茶有几次差点摔进沟里。
程樘看不过去,强行接过她背上的马扎,还腾出一只手牵着陈茶。
说是牵,其实是拽。
程樘的大手握在陈茶左胳膊肘上方拉着她往前。
陈茶用右手轻拍他手背,“你慢一点,我要跟不上了。”
也不知道一个腿脚不好的人为什么能走路这么快!
程樘放慢脚步,回头看了她一眼,“让你在家等着别跟,你非不听。”
陈茶不服气地反驳:“你第一次做买卖没经验得靠我压场!”
程樘短促地呵了一声,态度显而易见。
呵的陈茶气势短了一截,咕哝道:“不信你试试。”
没想到一语成谶。
虽然程樘的手艺确实好到没得挑而且他这些榆木家具没用钉子都是隼牟结构。但,三村和钱榆村一样都是穷村,村里的百姓哪舍得花钱买家具?
石板砖头搭一下就能当桌子用,板砖一竖就能当板凳坐。
两个人守着小摊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尤其是陈茶,冻得原地小跳。
程樘看了她一眼,一瘸一拐地走了。
等回来的时候往陈茶手里塞了块热乎乎的烤红薯。
红薯在这边被称为是地瓜,因为便宜也是冬天百姓桌上的常客,多用来煮粥或者直接蒸,有炉子的人家也会烤来吃。但,很少有人花钱买。
陈茶低头看看手中的地瓜又抬头看看站在旁边事关不及一样冷着脸微皱着眉一脸不好惹不耐烦模样的程樘,鼻子霎时有点酸。
这个穷到出门一天连午饭都舍不得买的男人,在她身上花钱好像从没小气过。
陈茶吸了下鼻子,把地瓜一分为二,大的那块举到程樘面前。
程樘看了眼地瓜,挑眉,“我不吃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