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翔宇终于分别给出了未来六个月,一年和两年的目标。
六个月内实现基础盈利,一年之后进入C轮,两年内准备上市。
这不只是陆翔宇的雄心壮志,也是所有投资人,包括即将进入的B轮投资人期待的时间表。
宁筱曦在本子上,写下了大大的两个字:盈利。
盈利啊……这个事,好像有点难呐。
因为,这似乎是通往目标的可选道路中,最陡峭的一条路。
这不是她的个人判断,而是昨天的3D地图告诉她的。
过去两年多,公司其实主要走了三段路。
第一段:穿越产品原型的密林。
从陆翔宇脑子中的一个想法,到做出第一版产品原型,其实中间摸索了将近六个月的时间。
那段时间,也是邹峰开始介入的时候——在第三个月的时候,他个人以种子投资人的身份,投入了第一笔资金,支撑那个只有六个人的小团队完成了产品开发。
第二段:试运营的狭长横切河谷。
从阿尔法版本开始,邹峰引入了天使投资,帮助产品实现了上线运营。
这个阶段也持续了将近年,积累了初期的用户。并且根据这些用户的反馈,陆翔宇不断地进行着产品的调整和运营体系的完善。
第三段:获客上规模的陡坡。
这个阶段,邹峰帮助陆翔宇找到了A轮的投资人。
而A轮投资人也正式把邹峰委任成为了公司项目的管理顾问。
A轮的资金很充裕,注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用户数量,增加活跃用户的数量。
陈铎生也是在这个时期加入公司的。当然,宁筱曦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A轮投资的进入,陆翔宇才付得起陈铎生的工资。
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核心的任务:出发,上路,上高度。
可这些任务中……从来没有盈利这个目标。
所以大家才会把“投资人请客”当作口头禅。
原来,盈利,就是那座横亘在公司与目标之间的巨大垭口。
宁筱曦转着手中的笔,脑子里出现了昨天上午CFO展示的财务报表……
她的身边,有人说话了:“怎么盈利啊?”
有人说:“少花钱呗!”
还有人说:“除了节流,还得开源啊。大家都想想,什么地方能收费?干点啥能多给公司挣钱?”
有人接下茬:“跟客户身上能挣几个钱?不如把客户直接导流给其他平台吧,跟平台收流量费用!”
王凯旋附和:“客户身上的确挣不到钱。收费一高,估计都得跑,这个年代,都习惯了免费,谁还花钱买服务啊?!”
有人说:“哎,你这么说就不对了!现在是知识付费年代了。你内容做的好,一定有人愿意掏钱啊。”
一片嘈杂中,邹峰看向了宁筱曦。
她在微微出神,在那浮世绘一般吵闹的背景中,她好像一个安静的沉思的雕像,周身都氤氲着安宁而柔亮的光芒,莫名其妙让人安心和放心。
就好像野外最后一晚的帐篷里,他看到的那个姑娘一样,睫毛翕动,若有所思,不为外界所动,也不被他人侵扰。
邹峰清了清喉咙,这一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会场里安静了,大家纷纷看向他。
所有人几乎都同时发现了,他根本没有看其他人,他的出声只是为了引起一个人的注意力,而他的目光,也只专注地看着会场里的一个点——
宁筱曦那个点。
山青捅了捅宁筱曦。
宁筱曦抬起眼来,如梦初醒。
邹峰稳定地看着她:“宁筱曦,你说说你们组早上的讨论思路。”
宁筱曦有点懵圈:啊?啥意思?
她上午的想法……不是被他给了大大的零吗?
而且,满屋子的人里,她的级别不算高,在公司的资历更是最浅的的那一个啊。
她哪来的资格,在CEO的总结发言之后再说话?
这时说话的人,不应该是邹峰本人吗?
只有他,才有代表前期投资人提出要求和希冀的立场,以及一语定乾坤的权力啊。
沉默了一下,她终于反应过来了,慢慢站了起来,恭谨地说:“那些想法也不成熟,要现在说吗?”
显然,屋子里其他人也是这种想法,所以屋子里的气氛变得诡异而安静。
就在这一屋子的寂静中,邹峰微微一笑,掌心向上,冲她一招手:“上来说。就说关键那三点。”
宁筱曦:……
像是想确认一下邹峰的真实意图,她再一次认真地深切地看进了邹峰的眼睛。
那双眼睛里,没有了昨晚的黑暗和幽邃,反而,充满了温柔的鼓励和一点点热切的期待。
他仿佛在用坚定而信任的目光对她说:“别怕,我说你行你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