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吧。”她默了默,缓缓地道,“但愿那些牺牲都是值得的。”
第164章 代价
沈云如哄睡了儿子,顺手又拿过放在炕几上的笸箩,继续缝起了小衣服的袖子。
浅雪给她新添了盏茶,然后站在旁边看了会儿,笑着说道:“还是大娘子的手艺好,等大公子长大了些,这小衫还能留着给亲弟弟妹妹穿。”
沈云如听得出来浅雪是在讨她高兴,她也的确弯了弯唇角,但心里却感受淡淡。
正在这时,高遥回来了。
沈云如听见他在院子里分东西,好像是买了绢花回来,他让李氏把应得的那朵先拿回了屋里。
然后他就直接进了正屋。
“云娘,”高遥笑着看向朝自己迎来的妻子,“这是我给你买的。”
他给沈云如的是一朵嵌了金丝的牡丹。
“喜欢么?”他问。
沈云如微微笑着:“你给我戴上吧。”
高遥自是乐意。
“嗯,”他满意地端详着眼前人,“果然很配你。”
沈云如含笑道:“议和的事是不是定了?”
自从北丹提出议和后,她就眼看着高遥的心情一天天好了起来,此刻更是开战以来他最轻快的时候,她便猜想应是如此。
她也盼望着战事能早一日结束。
“差不多吧,今日金州那边把北丹最后提出的条件传回来了,都不是不能解决的。”高遥一边笑着说道,一边走到炕前,俯身亲了下睡着的儿子。
“就是三司使还得让户部那边核一下妓籍。”他说。
沈云如正在帮他换衣服,闻言手上不由一顿,疑惑道:“为何要核这个?”
“这不是北丹那边除了要银帛之外,还要汴京的女人回去通婚么。”高遥也不想把事情的过程说得太复杂,便言简意赅地道,“说是要四万,但于情于理都不可能给他们良家女,所以就先从妓籍里挑吧,等把官私都核完了,不够再说。”
沈云如蓦地愣住。
只听高遥又径自续道:“不过我觉得计相这是在拖延时间,他怎么可能不知道现在汴京有多少妓籍在册?就是不记得零头也能有个差不离吧。他们那些人,肯定是以为消息传回来之后能让太子殿下等人再进谏官家斟酌,可你想想,能用几万钱帛和几个女子就能平息的事,就算是让满京城的老百姓来选,也都知道该怎么选了,等到生灵涂炭,国之不国的时候,那些又能有什么用?”
沈云如看着丈夫,顿了顿,说道:“几个女子?官人觉得,女子……与那些钱帛是一样的么?那若是汴京的弟子不够,是不是就要用良家妇人来凑数了?到时又从哪个户等开始呢?”
高遥怔了怔,他怎么也没想到沈云如竟然会是这样的反应。
“怎么可能呢,”高遥皱起了眉,说道,“若汴京的弟子不够,自然就要从其他地方出了,你以为北丹还要拿着户籍挨个核对是不是汴京去的么?再说籍贯又不是不能改。”
“不过是些弟子而已,你怎地还拿她们当回事,想这么多?”高遥道,“总之再如何,这档子事也不可能落到你们这些正经娘子和仕女的头上。”
沈云如一时无言以对。
她理智上觉得高遥说的应该是对的,的确,朝廷不可能把她们送给北丹人,不然成什么了?可是不知为何,她心里却有个声音在问:若北丹这次是攻破了汴京要来抢人呢,你们还会护着我们么?
但她终是什么也没说。
北丹的议和条件很快就在京城传开了。
——每年输银六万两,绢十五万匹,以及此次得汴京四万女子回境以通婚姻之好。
在不可想象的钱数之间,那“四万女子”显得是如此具象,而又近在眼前。
尤其是当再有风声随后传来:朝廷打算以京中弟子担此重任。
一时间,似乎所有的人都松了口气。
就连沈云如回娘家的时候,徐氏也明显松快了些的样子对她说“总算要太平下来了”,好像没有人在意她曾想过的那个问题,而她也找不到人说。
从沈家大门出来,她望着谢家的方向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径直离开了。
沈云如回到家里刚坐下,浅雪就来报说施小小差人送了信来给高遥。
“我原以为她是找着阿郎来求情的,”浅雪道,“结果那小童子说是人已病得快不行了,只想请从前奉侯过的朝士郎君能作些哀挽之辞。”
沈云如原本乍听见施小小又纠缠上门来还有些不快,但听到这里却不由一愣:“怎么会突然病成这样呢?”
浅雪欲言又止。
她忽然就明白了。
不管施小小是真病入膏肓还是示弱求情,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怕被送去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