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娇娇睁开眼望着他,眸中有羞涩,也有迷茫。
谢暎轻抚她的唇角,目光动情而克制地看入她眼中,低声说道:“你莫要纵容我,我怕自己会得寸进尺。”
“等成婚那日,我都是你的。”他顿了顿,说道,“你也是我的。”
蒋娇娇倏地涨红了脸。
她害羞地快把头给掉下去了。
少顷,她才几不可闻地“嗯”了声,然后飞快说了句“我要回去睡了,你也快去睡吧明天还要去当值呢”,然后转身撒开脚就跑了。
谢暎站在原地,看着月光下她羞涩到慌张的背影,不由莞尔。
次日,皇帝正式应允了首相景旭所请,诏宜川县令冯彧任司农寺卿。
同日,皇帝赐表字于殿中当值记注官——新科探花郎谢暎,言曰:暎,明也,乃为无晦。
三天后,铨曹四选也开始陆续公布了其他登第进士的职事。
其中,殿试第十九人高遥充枢密院礼房枢密副承旨,第三十六人沈约则充为司农寺丞。
消息传到照金巷,就连沈庆宗听了都有点不敢相信,直到见了儿子的青袍和任命文书,他也不知是该松口气,还是更提着一口气。
唐大娘子则是高兴儿子没有被外放。
沈老太太的心情也很好,连带着整个人都看上去精神了不少。
沈约面上虽平静,但心中亦终觉舒展。
沈庆宗还是特意把他叫去了单独说话:“如今这司农寺的职事可不是这么好领的,若要依我看,这种时候真是宁可外放去当个下县的县官,也不要去那漩涡中心掺和。但现在也没别的办法,你只要记着万事莫太出头,明哲保身最为紧要。”
沈约没想到父亲会对自己说这样的话,他不由皱了皱眉。
“爹爹从前总教导我们要上进,可身在其位,只求明哲保身又能如何上进?”他说,“您总说三司使如何如何,但人家也不是只靠坐着就坐到今天这位置上的。况我既已投了大丞相,得了别人的赏识,自然要忠人之事。”
沈庆宗:“……”
他一时有些无言。
从前总觉得次子像他,知耻上进。可现在看来,却似是过犹不及。
难道当真是他从前拿陶若谷来激励孩子们,是激励地错了?
“看样子,你是当真站定了革新派。”沈庆宗再开口时,语气已有些无奈,“子信,爹爹不是想阻碍你上进,可识时务者也为俊杰,你走得这么前,也要想想后路,便是你不顾自己,也要想想这个家……”
沈约已经有些听烦了,当即驳道:“爹,恕孩儿直言,若是为了这个家,您就更不该反对我的选择。像您这样明哲保身,可仕途也就止步于此了,您不能总望着计相的背影,还要求别人也和您一样。您甚至,都没能像蒋家姑姑那样能和计相多说上两句话。”
沈庆宗蓦地一顿。
“我不想跟在维旧派身后苦苦追求前路,革新派需要新生之势,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沈约道,“我要担得起沈家,也要求得了我自己所求,除了这条路,我没有别的选择。”
“无论如何,至少司农寺丞的俸禄应是比赤县县丞多些的。”他说完这话,便径直向着父亲叉手一礼,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沈庆宗愣愣地在原地站了许久。
他忽而轻笑了一声,然后伸手扶着桌角,缓缓地跌坐到了椅子上。
第124章 上门
蒋娇娇特意在第二天的时候去了姚家,准备恭喜恭喜好姐妹。
姚之如的确是很高兴的。
昨日沈约接到任命文书后就来过了她家报喜,不仅她为他开心,就连她大哥哥也十分热情主动地说要给沈约庆祝。
虽然照金巷一下子出了两个进士,而且其中一个还是探花郎,这的确是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围观和道喜,但沈家却并没有办及第宴庆贺,谢家也没有。
谢暎的想法倒是很简单,他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毕竟跟着不远他就还有暖房宴和婚宴,所以就说服了两家长辈不必为此操劳,反正他那个位置低调些也好。
至于沈家,姚之如知道,那也是沈约不想办。
他亲口同她说不想为此铺张浪费,而且他又不是前三,既然谢元郎都没有办,那他就更不用了。
她明白他的想法,也支持他的决定,所以琼林宴之后这几日里,她心中也多少揣着忐忑,希望他能得个好差遣。
沈约已经绷得太久了,她希望他可以真正将这口气松下来。
蒋娇娇一听姚大郎要给人家庆祝,就忍不住笑了笑,说道:“沈子信定是拒绝你大哥哥的提议了。”
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姚之如也没必要掩饰什么,亦笑着点了点头:“子信说正好谢元郎明天要办暖房宴了,大家到时一起聚聚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