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会议不是全团会议,是梅工召集的小型会议,主要是给大家安排参观任务的。
会议后宋幼湘被梅工叫住,旁听了梅工同电机厂工程师谈话,才知道器材厂今年来的情况不太好。
应该说相关单位的情况都不太好。
七八年十二月的会议后,由于国民经济的调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度削减,指令性计划锐减,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造成了大批产品的积压。
此前,计划国家定,材料国家供,产品国家销,盈亏国家包,企业没有主动权,突遭打击,完全没有手段应对。
此时计划经济的弊端已经尽显无余。
器材厂已经制造完成的积压产品价值两千余万元,正在制造 即将完工的产品价值六百余万元,仅仅两项,造成的亏损就是高达七百余万元。
产品严重积压的同时,工厂还遇到了开工严重不足的困难,筹集原材料的资金缺口无法补齐,原料供应不上,车间直接停工。
其实去年国家拨款就已经收紧,这也是梅工打的申请科研资金报告一直被压的原因。
只不过情况越来越严重而已。
梅工状态不好,就是因为一直为厂里的事情忧心,脸上疲态明显。
这次出访,梅工是带着任务来的,为了寻找工厂的生路,厂里希望能与R国的大公司合作,成立合营公司,看能不能走来料加工的路子。
“在想明天会先参观哪里,你们不跟我们一起是吧。”宋幼湘道。
时间紧任务重,全团三十余人,会分成三拨前往不同的工厂进行参观学习。
徐思曼作为翻译人员,没有分到宋幼湘这一组。
“我们明天去汽车制造厂。”徐思曼对明天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压力,这段时间一直在狂补专业词汇。
这次机会难得,所以更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好好表现。
宋幼湘身上没有什么硬性任务,相对于徐思曼来讲,要轻松不少。
但宋幼湘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前期的准备工作一点也没少做。
第二天就要出发参观,大家晚饭后都早早回房间做最后的准备复查,并早早休息
第六百零九章 困局
早上,大家都早早起来,齐聚在酒店大堂。
这一晚上,能真正休息好的人没几个,好在到酒店后大家先休息了一阵,再加上精神亢奋,倒也不显疲态。
宋幼湘算是状态很好的那一波,身上西装笔挺,静静地站在梅工身边。
巧了,尤瑞林同学也被分在他们这一组。
不同于宋幼湘被梅工领在身边,尤瑞林端着笑脸,略显沉默地站在人群之外。
带队领导交待完注意事项后,大家依次坐车离开。
“小宋,听说你是学经济的,器材厂现在的困局,你觉得要如何解?”汽车上,梅工低声问宋幼湘。
也就是闲聊,梅工并没有期望能从宋幼湘这里听到什么解决的办法。
毕竟宋幼湘只是个学生。
“产品积压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订货单位同样面临资金困难,因为没法支付拒收,从而导致厂里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宋幼湘道。
她在器材厂呆过一段时间,器材厂生产的大多是大型广播设备,一般是单位订做的多。
产品一旦积压,很难再找到有需求的单位。
再加上现在资金收紧,就算有需求,在厂职工生计面前,这样的需求也可以暂时压一压。
“我觉得厂里可以转变一下思路,考虑生产一些电子工业对口,需求量大的的小型产品度过难关,譬如电风扇,录音机这些。”宋幼湘昨天回房间后,深入想了这事。
她这是最快回笼资金的办法,器材厂的体量摆在那里,生产技术也在国内前列,开发生产这些小家电,并不是多困难的事。
梅工看向宋幼湘,目光里藏着惊讶,厂里几次开会研究,确实有这方面的想法。
“接着说。”梅工道。
生产对现在的工厂来讲,是最为容易的事,年年赶生产计划,搞生产动员大会,年年超计划生产。
但销售却是没有办法无师自通的大难事。
“成立专门的销售组,没有经验开拓市场,可以先以百货公司、供销社、代销点为渠道,然后把目标锁定在刚需人群身上,打广告。”宋幼湘道。
广告在这时候,虽然已经出现,但身上还带着浓重的资本享乐色彩。
任何一条广告在这时候面世,都是需要经过严格审查的,并不是你想发就能发出去的。
要是这么简单,当初宋幼湘就不会弯弯绕绕地搞什么福利票,砸什么瑕疵品,借着新闻报道搞知名度了。
器材厂现在搞那些弯弯绕绕的法子来不及,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打广告,像器材厂这样的大型重点企业,得到的政策偏向往往会更多,对别的厂很难的事,器材厂却能争取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