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对临时插一脚进来的常庚有些意外,但这是公司领导的决定,小组成员也没有在上面浪费时间。
常庚带回来的这一堆资料派上了大用场,小组对和平港的信息进行了刷新和丰富。
会后,各自回去准备,待今天所有物资都装载完毕后,次日航班就要起飞了。
两人各自回家准备行囊。常庚算好下班时间还回了趟家,这回到常副总跟前撒泼打滚实在是迫不得已,出发前他得安抚二老。
常妈妈也不好对儿子说什么,只能做好饭把儿子喂饱,细细嘱咐要注意安全。
临走前,常爸爸拍了拍他的肩膀,挥挥手让他走了。
第77章 启程
和平港在遥远的南美洲,是全球数得着的穷国的第二大城市,从G市飞过去差不多要三十小时,得从北冰洋绕过去,再经过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全境。
常庚平时执行的洲际航线飞行时间基本上只有这次任务的一半。所以,机上配的两个机组都非常辛苦,得分成四个时间段,机上进行三次交班。
虽然对机型非常熟悉,但以前都是开客机的,常庚还没有开过货机。除了他以外,机上其他三名飞行员都是货机的常备机组。
他就这么硬是挤了进来。
为了不让整个任务小组的人心有芥蒂,常庚得展示出自己过硬的飞行技术,才不至于堕了公司领导的名头。
因为是货机,整个飞机上下两层全都是救援物资,航班上的人就只有任务小组的成员,全都在靠近机头的位置,飞行过程中都挺安静的。
长途跋涉,紧接着还有任务在前面等着他们,大家都很默契地在机上休息,保存体力。
机上的餐食按照平时客机航班的机组餐配给,许言扒拉着一盒刚热好的饭,小口小口地吃着。
常庚正在驾驶室,得再过两个小时才轮班出来。
窗外黑漆漆的,啥都看不见,现在应该是在蒙古或者俄罗斯领空。
除了飞行机组,机上还有七个人,分别负责运行控制、医疗防疫、机械保障。此行的任务就是把国家无偿援助的救灾物资交由当地政府,并平安返航。
事情听起来挺简单的,背后的艰辛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
就拿许言来说,负责机械保障的两个人,出发前把最坏的情况都做了预案,就是当地可能没有任何设备支持,他们得靠自己完成对飞机的适航保障,让飞机可以稳稳当当地离开当地机场。
为此,许言申请了一整个飞行集装箱的设备随机前往,这还是好不容易才获批的,因为会挤占救灾物资的装载空间。
运行控制也过去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本次任务的组长。
他们除了要确保飞机的运行标准外,还需要跟当地政府接洽。
震后的政府都是非常繁忙的,能不能及时找到对口联系的人都还不知道。
医疗防疫过去三个人,也是国家人道主义援助的体现。
每个人肩上任务都很重,心情也并不放松。
倒是组长看到许言作为机械保障的负责人,实在是太过年轻了些。
站在微波炉前热饭的时候,忍不住跟许言聊了几句。
“许工是吗?”
许言正盯着微波炉里转动的餐食发呆,猛地有人在后面说话,给吓了一跳,回头看看是谁,随后点点头:“是的,组长。”
组长笑了笑:“有什么餐食可以挑选啊?”
许言认真地回答:“鸡肉饭、牛肉饭、还有面条。组长想要哪种?”
这种空乘的口吻让组长都乐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许工兼职空乘呢?牛肉饭吧。”
许言有点不好意思,帮他从冰箱里去了牛肉饭出来。
组长又说:“许工看着很年轻啊,工作时间不长吧?”
许言说:“还好,来公司也有几年了。”
组长问:“对这个机型很熟悉?”
许言这回听出来了,组长对自己信心不足,于是也不打算藏着掖着,很坦然地说:“我是这个机型发动机的负责人。”
组长有些吃惊,这怎么看也不像啊。
其实这也怪不得组长不信任,实在是许言这唇红齿白连个工程师的影子都没有,更别说还是个有过硬技术背景的工程师了。
暑期的时候在机坪暴晒了三个多月,小白脸的模样给晒掉了很多,成熟度有所提升。
回到机库这段时间又给养回来了。
尤其是最近心情好,更是小鲜肉得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难怪常庚总觉得自己在带孩子。
组长对工程部的人员技术等级还是有所了解的,这不是一个可以讲交情、走后门能行得通的地方。
尤其是对飞机如此重要的发动机项目,没两把刷子是担当不起“负责人”这个名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