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177)

作者:辣椒终结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一副只是看着便能叫人觉出不适的夏夜读书图。

在场学子们,又有哪个不曾经历过夏夜里被酷暑和蚊虫叨扰的苦?

穆空青不擅此道,因而他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可张华阳却是一眼便看出了关键所在。

“细微之处见真章。”张华阳低声道。

他自诩技巧上不会比旁人差些什么,若是让他来照着描画,那似有若无的勾画蚊虫的笔法,领口汗湿的渲染技法,他一样可以做到同等的水平。

可若是叫他自己做一副夏夜读书图呢?

张华阳想了想,他应当是会画出一个眉头紧锁、大汗淋漓,却依旧手不释卷的书生。

张华阳同穆空青低声叹了几句,穆空青却因此隐约摸索到了些什么。

在现世已有的画派中,即便是强调工整细致的工笔画一脉,也难脱离以“意境”为上上之道的观念。

说白了,便是当“神”“形”二者放在一起时,绝大多数人还是会以“神”为先。

这样的观念,也就使得多数文人们在作画时,下意识地忽略了对于细节上的把控。

可事实上,古往今来能够获得无数人赞誉的画作,没有一副是只追求“意境”,而半点都不在意细微之处的。

以穆空青外行人的想法来看,除了某些特殊流派之外,画作都是追求真实感的。

而欲要展现出真实感的关键,便在于这些少有人在意的细微处上。

正如他们眼前的这副夏夜读书图。

要说这画上的蚊虫画的有多写实,那可真算不上。

可它出现在那儿,就是能叫所有人都知晓,那些就是夏日里恼人的蚊虫。

还那有风时烛火晃动、无风时燥热难耐的两难之境,亦是叫观者无不心有戚戚。

这样一来,根本无需画中人做出什么反应,观者自然就会生出烦躁的情绪。

再反观画中之人心性坚定、专心学业的模样,可不就是将“求学”二字画得淋漓尽致。

穆空青低声同张华阳说了自己的看法,引来张华阳略带诧异的目光。

“你先前不是说自己未曾学过画?”

这些道理于擅于此道的人来说,并非什么了不得的秘技,只是知道的人多,能做到的人少罢了。

可对于外行人,甚至是初学者而言,能一眼看出问题所在,却是异常少见的。

穆空青只道:“我是未曾学过画。眼下也就是看看罢了。”

真要他动手,那还是柴火棍水平。

不过穆空青经此一遭,后头也确实预备将书画课提上日程。

不求有多精通,只求有个鉴赏的能力。

今日若不是张华阳不介意同他这门外汉讲解,换个人来,穆空青怕是免不了一场尴尬。

后头穆空青来了兴致,又将在场学子们的画作一一看过,期间溜达到青山书院的桌案边,还叫人冲他们扔了几个白眼。

张华阳这回倒是冷静得很。

不仅冷静,还直接冲人露了个笑脸。

只是那个笑,怎么看都叫人觉得不怀好意。

穆空青余光扫过那学子的桌案,却见那上头画着的似的书院纳新时的景象。

这也不算新鲜。

只是画上的主角身边还跟了个护卫,观其衣着,同穆空青他们那日初入姑苏城时所穿的,几乎是一模一样。

这下穆空青算是知晓了,为何这两家书院分明都记着面子情,可梁子还是能这么一直越结越大。

这可能就是默契吧。

穆空青看着那学子勾画完最后几笔,而后想都没想便提上了一首七言绝句,还可以用衣袖遮挡,不叫他们看见。

穆空青耸耸肩,顺势就往别处去,走前还同张华阳说了句实话:“要画求学之路,可那学子倚靠的却是他人之力,这可不妥。”

张华阳忍笑忍得辛苦:“真知灼见。”

果不其然,这两幅画挂出去后,引起的反响也是大有不同。

青山书院那画,值得称道的也就是笔法不错。

画中的立意直接偏了出去,提的诗也是普普通通。

多数人甚至连诗都懒得去看,只看了画作,便直接略过了。

而张华阳的画且不提旁的,仅仅只是那三位求学学子的身份,就巧妙地将立意拉了起来。

衣着华贵的膏粱子弟,腰间佩剑的飒爽少年。

这两种人在许多人的眼中,都是同读书人格格不入的。

甚至如同青山书院那般瞧不起这二者的,也不在少数。

偏偏就是这么三个半点儿都不像是读书人的读书人,正向一位板正的老夫子行后辈礼。

而那老夫子却是面带不屑,叫人一眼见着便心生不悦。

第二日一早,穆空青同张华阳,并着几个同窗一起,趁着杂文的比试还未开始,直接溜到了外头去看画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