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谨博仔细算了下人数,别看他这只是一个二进宅院,府里的下人将近二十人,就这还是他精打细算的结果。
家里除了两个负责女工以及浣衣的婆子,没有一个丫鬟,要不然还得多出几个人。
刘新曾建议霍谨博选两个丫鬟在身边伺候,侯亮和王友山毕竟是男子,不如丫鬟伺候得细心。
霍谨博直接拒绝了,他没那么矫情,非要丫鬟伺候,他这人防备心重,不习惯太多人近身,他用惯了侯亮和王友山。根本不想换人。
何况,他刚刚和成晗菱分开,便迫不及待地买丫鬟,成晗菱若是知道了保不齐会怎么想呢。
霍谨博不愿意因为这点小事让成晗菱不高兴。
因为霍谨博的一再坚持,霍府出现严重的阳盛阴衰,除了两个婆子,其余的都是男子,而且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晚上,霍谨博将众人聚在一起,看到这一幕,谈笑道:“王婆,刘婆,刘新等人都不算小,他们几个的人生大事劳你们两位多操心了。”
王婆和刘婆都有各自的家庭,他们和霍谨博并非主仆,而是雇佣关系。
两位婆子见霍谨博这般随和,面上便少了几分拘谨,笑道:“公子尽管放心。”
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跟着霍谨博这么个前途无量的主子,刘新等人其实并不愁娶妻。
不过到底还是年轻人,被霍谨博这么调侃,他们几人皆是红了脸色,让王婆这些过来人瞧着有趣,纷纷笑出声。
一时间,场面很是融洽。
该说的话霍谨博之前已经说过,只要不违反他的规矩,他对下人不会太严格。
……
次日,霍谨博早早起身,在侯亮两人的服侍下穿好官服。
侯亮道:“公子穿上官服,更显贵气了。”
王友山赞同地点点头。
霍谨博笑笑没说话,心里也颇为满意自己的穿着,毕竟是自己走进朝堂的第一天。
府外,马车已经在候着,等霍谨博上了马车,马夫立刻挥动马鞭,一路出了登明坊,前往南城户部衙门。
户部衙门
霍谨博下了马车,径直走进衙门,随意找了个人便问出户部尚书周泽德的办公房所在。
“下官霍谨博见过尚书大人。”
霍谨博被封为户部郎中的圣旨,周泽德自是知道的,他还特意调查过霍谨博的资料,说实话,他对这个新下属并不怎么满意。
周泽德是正儿八经的科举进士出身,一步步从翰林院修撰升到翰林院侍讲学士,随后到礼部任礼部侍郎,最后才在数年前得永康帝认可,提拔为户部尚书。
而霍谨博的个人履历就太过差劲了,只是查了个案子,便被提拔为户部郎中,他之前还只是个下人,连秀才都不曾考中。
更何况霍谨博还不曾及冠,严格来说他还是个少年郎。
这样的人能当好户部郎中?
周泽德很怀疑。
这是永康帝的旨意,周泽德不可能抗旨,但面上也没什么好脸色。
“庆南清吏司如今正缺一郎中主管,你今后便负责庆南清吏司,张员外郎在户部多年,熟知户部各项事务,此前暂管庆南清吏司不曾出过任何差错,你初来乍到,不懂之事可向张大人请教。”
霍谨博看出周泽德不喜自己,没有多言,拱手道:“下官谨遵大人教诲。”
周泽德颔首,扬声道:“来人。”
很快一个小吏走进来:“大人有何吩咐?”
“带霍郎中去庆南清吏司。”
“是。”
第88章
户部掌管卫国全境的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一切事务,民间戏称户部为皇帝的钱袋子。
为了方便管理全国各地的财政事宜,户部设立清吏司,每个清吏司负责一个区域。
户部郎中便是清吏司的主官,也称为司官,在卫国,司官是独属于六部郎中的称呼,每个清吏司还会有一个员外郎以及两个主事作为司官的助手。
别看清吏司的人很多,但主事的就这几人,剩下的皆是九品小官以及不入品阶的经承。
庆南清吏司负责庆州和安州等周边几个州郡的财政事宜,自从上任郎中因病致仕后,他们就一直不曾有司官,一切事物皆由员外郎张凌永处理。
张凌永是同进士出身,之后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苦熬多年才入户部任主事,随后升任庆南清吏司员外郎,他在户部多年,不论是资历和能力都不缺,众人皆以为他会自然而然地升任户部郎中。
便是户部尚书周泽德也是如此,他还想着等下次吏部考核就举荐张凌永升任户部郎中。
可谁也没想到永康帝一道圣旨,将霍谨博封为户部郎中。
整个户部如今就庆南清吏司没有主官,这位新郎中会主管哪个清吏司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