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相公,如今是个什么情形?”
“左相公,这好好的怎么就敲丧钟了?”
“三皇子府喊杀震天,蒋相公可知详情?”
“王相公,您可知是何内情?”
宰执们皆默不作声,被问得多了,只能无声向众人示意旁边守着的禁军。
不多时,在禁军的虎视眈眈下,嗡嗡议论声渐渐消失。
众臣彻底安静下来后,丹陛之上忽然出现一个红色的身影,有人看清楚后惊呼一声:“太子妃!”
王妡站在丹陛上俯视下面群臣,明白了万万人之上是一种什么滋味儿。
她转头,看向身后幽深的乾元殿,最深处的那张最北朝南的椅子。
无怪古往今来会有那么多人为了那张椅子争得头破血流。
第104章 山少一座
永泰十七年三月, 梁朝第九位皇帝萧烁驾崩,上庙号熹宗,谥隐皇帝。
与王妡的上辈子一模一样的庙号谥号, 不同的是梁熹宗早死了两年。
萧珉果然是恨毒了他的父亲,不顾群臣的劝阻一意孤行, 惹来议论滔滔也一定要给他的父亲上恶谥。
随着大行皇帝梓宫入皇陵, 又一代帝王的历史被翻篇过去,褒贬自有后人评说。
接下来的重中之重就是新帝登基。
新帝萧珉, 梁朝第十位皇帝,于六月在天启宫乾元殿登基,大赦天下。
登基后就是一系列的敕封。
帝母封太后;
帝妻封皇后;
太后母家兄弟分别封寿宁侯、寿安侯;
皇后之祖父封荣国公、父封荣恩侯;
新皇一脉的官员各有封赏。
七月庚申,朝廷行封后大典, 大典前一日帝后在庆德殿吵了一架,是为殿前司都指挥使一职的任命。
皇帝要任命马军司副都指挥使姚巨川, 皇后要求任命步军司都指挥使李渐。
皇帝说:后宫不得干政。
皇后说:那现在去守皇陵的就不是萧珩了。
吵完,皇后威仪赫赫走了, 皇帝摔了半个庆德殿。
翌日封后大典。
梁朝往日的封后大典都是在紫微殿举行, 到了王皇后这里,皇帝为显看重皇后,将封后大典安排在了乾元殿。
萧珉心中是感佩王妡的。
这天底下大概没有第二个女子能这般为他以身犯险、浴血奋战,因为有她从中相助控制局势, 加上王家在朝者安抚了朝臣,他登基才会如此顺利。
正因此,萧珉愿意给王妡全天下最尊贵的体面, 让她在乾元殿成为他的皇后。
十二树花头冠,每树花皆为龙衔珠,额前主树更是升龙衔珠, 深青袆衣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十二章。
萧珉看着一步步登上台阶朝自己走来的王妡,这都是他给她的体面。
可是!
他的皇后,他的妻子,丝毫不感恩,还处处与他正锋相对,妄图插手朝政。
这,他是绝对不会容忍的。
王妡登上丹陛,面萧珉而立。尚宫跪取宝册,尚服跪取宝绶,典仪曰:“有制。”,礼仪官唱读封后诏书。
在礼仪官高亢的声音里,王妡问萧珉:“身为天下至尊的感觉如何?”
萧珉微愕,没想到王妡会在这等严肃场合里说些不着边际的废话。
“肃静。”他心有不悦。
王妡轻轻勾起唇角,按照傅姆的引导与萧珉并肩而立,祭祀天地、昭告祖宗,接受群臣朝贺。
萧珉转头看王妡,王妡仰面看湛蓝的天空。
-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了,先帝用惯的老人就会被陆陆续续换掉,宰执动不了,先动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也算是给五品以上官提个醒——认清形势,想好再做。
宫里头,内侍省伺候的换了很大一批,内侍省大监现在换成了伍熊;谷滦任内班院押班,仅次于伍熊;给吕师送虎符的贡年在宫变后回到宫中,升任凌坤殿殿头高班。
梁朝的规矩是太后太妃移居庆安宫,天启宫的后宫大权移交给新皇后,她们就在庆安宫里颐养天年。
作为皇后寝殿的坤顺殿空出来了,王妡看都没看,更没有住进去的打算,而是选了一处不错的宫殿改名凌坤殿,修葺一新作为中宫寝殿。
历代梁朝太后,有痛快放权的,也就会有握着权柄不撒手的太后。这其中睿宗的皇后,孝昭皇后是个中翘楚。
孝昭皇后在世时一直未放天启宫的大权,等她仙逝了,她的儿媳孝敬皇后没几天也跟着去了,一生从未掌中宫之权。
澹台太后想要效法孝昭皇后掌权,王妡却并非软包子一样的孝敬皇后。澹台太后在第一次庆安宫朝参时,让澹台家的外命妇配合着说出“皇后年轻,太后帮着长眼”的话,王妡当时笑而不答,出了庆安宫就让人以“敬重太后”的名义把坤顺殿给封了,把澹台太后气得头晕眼花,去找萧珉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