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转身背起极沉重的包袱皮,倾身吹熄灯烛,转身出了厢房。
五更的清晨没有一丝风,整个院落尚在睡眠中。
她将院落缓缓打量一番,于厩槽中牵了大力,踩着积雪缓缓出了庄子。
出乎她的意料,小古兰竟已起身,手中牵着一只大羊,怀里还抱着一只小羊羔,刚刚下了长安桥。
小古兰赶着羊到了跟前,方认出她来,仰着头问她:“夫子出门这般早?”
“怎地你也起这般早?”
“羊圈破了一个洞,幸好奴发现得早,只跑了这两只羊。奴顺着它们踩出的小脚丫,一下子就寻见了它们。”古兰得意道。
“真能干。”
古兰看她背着包袱皮,忽然便问:“夫子可要出远门?可还回来?”
“大盛有一句话……”她用长安雅言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古兰一字一字艰难地跟着她念了一遍,方用吐火罗语问她:“是什么意思?”
清晨的空气沁凉,刮得人心肺疼。
她弯腰下去,捏了捏古兰冰凉的脸蛋,低声道:“是说……古兰的耶娘,一定会回来。”
古兰满眼皆是不可置信,“大盛的话里,早早便有奴的耶娘?”
她点一点头,“有的。”
笑意当即顺着古兰澄澈的眼眸流淌,令人不忍多加端详。
她最后方道:“午时之后,去寻三郎。我在他那里,放了给你的礼物。”
黎明的清辉顺着山边渐渐扩大,昆仑山日复一日地矗立在远方,沉默看着世人来来与往往。
到了龟兹城时晨色微曦,正是冬日里难见的好晨光。
客栈已卸下门板,博士们如往常一般开始洒扫。
嘉柔将大力留在外间,撩开厚帘子,赵卿儿正从后头出来,瞧见她便笑问,“怎地来得这般早?”又见她背着极大一个包袱皮,惊讶道:“你要去何处?”
她挤出点笑:“要跟着薛琅往别国赴宴,不知要去几日,多带些行头没有错。”
赵卿儿轻易便信了她的话,忖着她前来定然是要看一看赵勇,便道:“阿耶身子都好,汤药膏药都用着,再有几日便能下地。”
赵卿儿在一旁带路,她跟在边上,一起进了跨院。
赵卿儿欲前去推门,她摇一摇头,低声道:“不打扰世伯歇息,我只看看便好。”
窗扇半开,她站在檐下,但见赵勇正沉沉睡在榻上。
略有些消瘦,气色倒尚好。
她站了几息,刚抬脚往外走,待到了大堂,握住赵卿儿那双过早裹满了厚茧的一双手,轻轻摩挲了几下,方道:“阿姐,我有些腹饿,可能去厨下帮我寻些吃食?”
赵卿儿只当她要说什么,却是说这个,便道:“这又是甚么难事,倒显得这般郑重。”
回身去了后院,疱人做的一锅热餺饦才下锅。赵卿儿忙帮着添了几根柴火,等锅中冒着腾腾热气,她方掀开锅盖,舀了满满一陶钵,又添了一道醋萝卜,一道蔓菁,方盛在红漆盘中,快步送了出去。
辰时的日头已大盛,光亮顺着窗帘从外头映照进来,整个大堂亮堂堂,那个扮作儿郎的身影不知去了何处,在她原本等待的食案上,只剩下一个包袱皮。
从包袱皮的布褶子往外翘着半张纸。
赵卿儿连忙放下红漆盘,抽出那纸,其上没头没尾只写了一句话:莫再苦哈哈的。
看字迹,正是嘉柔的字。
她微一思忖,便打开了那个包袱皮。但见金光大盛,里头竟有四五十个金饼这般多,刺得人双眼生疼。
是嘉柔所留。
正有位博士从后院出来,赵卿儿连忙上前,追问道:“潘安去了何处,你可知道?”
博士忙道,“说是想起薛将军中意吃冬梨,要去买一筐。那早食先留着,待她回来再用。”
赵卿儿闻言,忙追出客栈。然前后左右只有些许路人,哪里有那个骑着驴的身影。
—
午时三刻,白云寺。
寺中的住持满心震惊地抱着五六十个金饼,指点着大和尚执笔在香火册子上记下这笔能供奉两万安西军长达十年的香火钱。
待抬首时,但见已上完香的年轻郎君正蹲在崔将军的牌位前,指尖捻着一枚五铢钱,像是要占卜。
住持忙跟过去,好意道:“施主若想问卦,老衲略通占卜之术,可替施主算上一算。”
嘉柔摆一摆手,“我不信那个。”
上回被僧人坑害死,她可不能再走老路。
待住持走远些,她方看着崔将军的牌位,低声道:“儿知晓你宁负家人不负天下人,可看在儿今日上了那般多香油钱的份上,你多少指点指点儿。”
她抛一抛手上那枚五铢钱,“正面就回长安投奔阿娘,背面便去天竺投奔你。哪条路更好走,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