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可寅面无表情,声音却隐隐犯着冷意:“我夫人清清白白,诸位要对付的是我,与她何干?”
他现在只能维护杨芙蓉,因为他不确定赵秋容对自己是什么心思,不确定她会不会与明仪一样留下他的性命。
如果他否认了自己净身一事,一旦赵秋容指证,那就是抄家灭门的死罪,那样一来,杨芙蓉母女也会被牵连。
所以,在弄清楚赵秋容的态度之前,他不敢为自己辩驳,他只能尽力让杨芙蓉无恙,若能自行承担下一切最好,只要不牵连她们母女就好。
宫门外,清明的雨又开始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杨芙蓉全身湿透,却执意跪着,依旧高高举着手里的东西,她的声音已经嘶哑,却依旧在重复着伸冤的话。
街边突然多了好些人,是国子监的学子,他们一个个大袖衣袍,撑着伞,正义斗士一般看着为唐可寅挣扎的杨芙蓉,只觉得她冥顽不灵。
“我家大人蒙冤,还请太后明察,还我夫君清白公道。”
她冻得瑟瑟发抖,脸色苍白,身子摇晃似乎下一刻就会倒下一般。
“杨氏!”学子中有人出声呵斥:“唐可寅后宅秽乱,你便是那不知廉耻之人,如今有何脸面长跪宫门?”
大庭广众被他嚷了出来,如同再次给了杨芙蓉一刀,她回头看着那些读书人,他们一个个清高正义,此刻却与手持刀斧的刽子手别无二致。
“杨氏!”又有人喊了出来:“你身为长嫂,却与小叔私通,不知羞耻,枉费你出身杨氏之门,也曾是个千金小姐。”
读书人受人敬仰,他们的话,自然也是被人信服。
围观的人对着杨芙蓉指指点点,他们一个个躲在伞下,瞧着雨中的杨芙蓉,如同看着一个被轰出青楼场馆的下作之女。
杨芙蓉浑身颤抖,她几乎要被羞耻心淹死了,可是唐可寅还没出来,生死安危不知,她不敢倒下。
单薄的身子倔强的撑着,她转过身,继续高喊:“我家大人蒙冤,还请太后明察,还我家夫君清白公道。”
她的不理会,激怒了那些学子,有人气怒高喊:“唐可寅一个太监,巴结权贵才爬上今日的地位,他有什么清白公道可言?”
他们愤愤不平,仿佛卑贱之人压过他们就已经是不可饶恕的大罪了。
他们只晓得十年寒窗不易,只瞧见唐可寅钻营攀附,只瞧见他骗婚秽乱。
他们的在身后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把利刃,将杨芙蓉捅的千疮百孔。
第1433章 还我夫君公道
偏殿里,他们将所有的证据都放了出来,铁证如山。
听着他们的言辞,唐可寅心里眼里都是冷意,他不禁反思,自己到底是做了多少十恶不赦的坏事,才会让他们这般咄咄相逼。
他也曾寒窗苦读,也曾少年中榜,也曾是风清明月之人。
他曾卑贱到尘埃之中,曾心怀恨意展开报复,曾满心猜忌警惕的提防明仪。
但他自问,自己一直心怀家国,不曾为一丝私利所困。
难道他错了吗?
服宫刑非他所愿,为何别人害他的,反倒成了他的错?
他不过是想为唐家留下血脉,不过是想找回自己丢失的儿女绕膝之乐,他的确对不起杨芙蓉,他也愿意用余生来对杨芙蓉好。
可为何,他们的私事,在这些人看来,却像是犯了触怒天地的大错一般不可原谅?
唐可寅沉默着,他想笑,笑自己命途多舛,笑老天玩弄。
“太后。”他们依旧在说:“还请太后做主,治唐可寅不曾恩科便入朝为官,秽乱后宅两项大罪。”
他们一起跪在地上,目光炯炯的看着赵秋容。
明仪不在,三王爷不在,小皇帝不在,只要赵秋容一声令下,就够了。
可赵秋容并不表态,她会保下唐可寅,但如何保下?
力证唐可寅并非太监?
她如何证明?脱衣核验吗?那样岂不是当场露馅?
承认他是吗?
那他的孩子怎么解释?
“希若。”赵秋容微微侧身:“你去吧。”
既然在这里寻不到突破口,不如看看杨芙蓉哪里如何说的,希若明白她的意思,颔首出去,直奔宫门。
雨势越来越大了,人群却不散去,杨芙蓉依旧高高举着手里的东西,声音嘶哑了下去,却依旧在不停的重复。
“姑姑。”
禁军的声音让杨芙蓉抬起头,宫门前,希若撑伞出来,到她跟前见了礼:“夫人可是有东西要呈送太后娘娘?”
杨芙蓉瞬间看见希望,她急忙说道:“我家大人是被冤枉的,他有功名在身,不过是被人冒名顶替了,还请太后明察,还他清白公道。”
她只为唐可寅一人伸冤,没有半个字是为了自己辩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