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条件简陋。
他们现在哪里来的美国时间折腾真香。
但叶知遇很坚持的原因是,建房子耶,这在从前都是数一数二的大事,建之前要点香祈祷,上梁时要放鞭炮,建成时还要请全村人吃饭。从前不信玄学,但如今,能沦落到荒岛好好活下来,他们四个人肯定有点玄运在身上。
靠天保命,也希望天能保佑他们万事顺遂啊。
陆景阳跑过来,看着竹签直乐呵,笑说,“有点仪式,但不多。”
叶知遇横他一眼,把苏瑶搀扶过来。
几缕细细的白烟升起来,四人一字排开,双手交叉,人握三支竹香面向大海方向。
叶知遇闭着眼喃喃念叨,“天啊,神啊,拜托拜托,保佑我们建房子的时候顺顺利利,别总下雨。硬要下也行,下点毛毛雨,别总是搞些大风大雨折腾人。比如山洞的那一夜,真的,我们太不容易了......”
她好像有很多话想对神说,絮絮叨叨好半天。
内容逐渐离谱,听得其余人忍俊不禁。
闭目中的钟瑾终于忍不住,唇角扬起一抹浅浅的弧度。
苏瑶也悄悄睁开一只眼,撞到陆景阳侧头捂嘴的笑脸,笑意能传染,两人拼命地咬紧牙,才勉强压住笑声。
午后树荫下已有凉意,风吹啊吹,吹到绽放笑容的脸庞上,吹到絮叨的字符上,飘到天上,向神带去。
祈祷仪式结束后。
钟瑾拿出笔记本,翻开炭笔绘制的设计图,指着空地附近的青冈树说,“这一圈树砍掉,占地面积基本就够了。考虑到坡地雨水多,有排水需求,地基建木桩地基。”
“木桩地基是什么呀?”苏瑶问。
“我知道。就在用木桩支撑整个建筑,挖土坑,再击打木桩让其进入坚硬的土层,再在周围浇筑泥浆,加强支撑力。很多南方多雨地区的建筑都是这样建的。”叶知遇解释。
陆景阳听的直点头,接着问,“我记得他们建房子都是往底下挖地基,再用钢筋架起来,只用木头真的牢靠吗?”
叶知遇摇摇头,“不是。一般木桩都是由几根木头组合而成的,我记得之前旅游人家介绍的古建筑,叫什么梅花桩,好像是五根圆木。还可以在墙角边缘再砌上砖石,可以增加坚固性。很多古建筑都是这个原理,直至今日保存的都很完好。”
钟瑾落在她身上的目光赏过一丝赞赏,沉声道,“嗯,没错。木桩地基适合我们,多出来的高度能做台阶,防止积水。”
苏瑶和陆景阳恍然明了。
“钟瑾,你来说说具体落地的事情吧,我们怎么开始,具体需要做些什么。”叶知遇说。
钟瑾翻开计划表,上面清楚标注出日程进度。
三人凑到纸边,看到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以及最后完工日,都惊呼,“两个月建完?”
“嗯。先从卧室和客厅开始,挖土坑,做木桩,浇筑泥浆。地面用石砖,墙体房梁用木头,一个月时间差不多,剩余一个月再其他地方。”钟瑾说。
“这...任务很紧张啊。”
陆景阳发出一声感叹。
话落,叶知遇想起之前想耕地的事情,天天靠天吃饭也不是个办法,她忙说,“还有,我们还要赶紧开垦耕地,趁秋天之前播些种子,这样秋冬的时候还能收获一轮。”
“种姜薯么?”
苏瑶记得叶知遇已经培育出一些小芽苗了。
“嗯。不仅是姜薯,最好能找到些稳定生产的食物种子。”
说着,叶知遇叹口气,“真忙啊。衣食住行,样样都得忙碌。”
丧气一秒,她又活力满满地握拳喊,“没事,一步步来!来,我们先来建房子吧!”
“好!!!”
作者有话说:
建房子啦~~!
第54章 酸模
为了建房子, 四人提前准备了一些工具。
挖泥坑用的木铲,长约一米,一端呈长方形, 磨到锋利, 可以用来铲地表的疏松土壤。铲到地表以下的坚硬土层或者有岩石的地方, 就需要先用尖石砸碎松土,夯土,最后再用竹铲挖出来。
除了竹铲, 还有藤编的藤筐, 用来搬运土壤。
他们就是靠这些藤筐, 把石灰石、沙子、黏土等等建筑材料搬运到林间空地上。
傍晚带鸭子们放风遛弯时, 钟瑾看到散落在沙子里的贝壳碎片, 又提议说:“贝壳也是不错的建筑材料。高温粉化后的贝壳粉作涂料和骨料都不错,或者直接用贝壳砌墙,坚固且防水。”
于是, 岸边的贝壳也成为藤筐常客。
最后就是用在身上的一些防护工具。
挖土、搬木头,搅石灰样样都要上手,好在之前苏瑶做了四副手套, 这会派上用场,能防止手被蹭到刮到,就是戴皮手套老是热得手心出汗, 有点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