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们俩端菜过来,习惯去火堆里翻找姜薯的陆景阳,一拨开柴火堆,除了一地黑灰,空空如也,他忙问,“钟哥钟哥,姜薯呢?”
钟瑾彻底僵住。
“你忘啦?”叶知遇也问。
“嗯.....”
叶知遇看他鬓角的头发都被汗水浸湿了,瘦削的脸上也全是些油灰,就连忙打圆场,“没事没事,小阳你现在烤,我们先吃菜,待会再吃姜薯一样的。”
“对啊,你一天天跟饿鬼投胎一样,少吃点怎么了。”苏瑶也忙为钟瑾站腿。
陆景阳脸皱起来,不明白最无辜的他为什么又变成了群攻对象,哼哼!!气死了!他今天要抓一百只青蛙来吃宵夜!
深夜,虽然没有吃到一百只青蛙,但陆景阳还是如愿吃到肚圆,因为到吃姜薯的时候,其余三人都说不饿,把自己的姜薯分了大半给他。
他捂着肚子满足地躺下,心想,今天吃饱了,那就放过青蛙吧。
直到第三日下午,苏瑶和叶知遇的渔网终于赶工完成。
两张方方正正的渔网先是放到热水里煮开后闷了一夜,第二天取出来挂晒干,晒干后再煮再晒,连续两次后,再上面缝些小木片,以保浮力。如果有新鲜动物血更好,直接在动物血里浸泡一夜,能防止渔网断裂。
但这样还是不够。
为了增加耐用性,叶知遇去林子里找到了桐油树。
今年初生长的青果子还挂在枝头,而以前掉落的果子铺在地上,堆成小山无人领。
苏瑶把发黑的果子捡到竹篓里,问,“这些果子真的能出油吗?看着好小好黑啊。“
“嗯。桐油果可榨出带干性的植物油。“钟瑾说。
“我知道我知道,以前古代打战用的兵器是不是都是用桐油,我记得说什么一棵桐树抵得过一杆枪。”陆景阳说。
叶知遇摘完桐油叶,从枝头跳下来,拍了拍手说,“打战就算了,反正对我们用处大着,拿过去榨油弄渔网、做油布、油纸伞、建房子什么的,之后下雨也不用担心会淋到雨了。”
“好有用耶!“
听到着果子这么有用,苏瑶捡果子的劲头顿时高涨到天上去,没一会儿,竹篓里装满桐油果,手也被染得黢黑。哭唧唧洗了大半天才洗掉一点点。
“呜呜呜,我再也不捡果子了。”苏瑶委屈道。
叶知遇笑了笑,想起之前要做的皮子手套还没开工,于是把几张碎皮子拿出来教到苏瑶手里,嘱咐说,“小瑶,做手套的任务就交给你了,等你做完手套就不怕手被染色了。”
“好吧。”苏瑶接过。
分去一份工作的叶知遇快乐地转身,去处理桐油果子。
采摘回来的桐油果一般有两层,跟处理核桃一样,挖个坑,把它们埋到外壳腐烂后,再捞出来剥壳,这个过程需要大半个月。
埋完果子后,叶知遇把蕨根粉掺水加笋干、菌干搅拌均匀,做成粑粑的样子,再揪一小坨,搓成小团子,压平后用两两片圆圆的桐油叶包裹成月牙状
包裹完后,放到锅里蒸一个小时左右出炉。
一揭开竹锅盖子,满满的桐叶飘香,带着树叶独有的悠悠清香。稍凉一些后,叶知遇给其余人一人分一个香甜可口的桐叶粑粑。
揭开上面深灰色的绿叶,先是闻到一股很独特的芳香,里面的粑粑印着叶脉的筋络,咬一小口,能吃到非常油润香甜的味道,还带着些粗糙刺毛的感觉,很劲道。
桐叶粑粑最适合作为外带食物,即使凉了也能吃到满嘴的韧香味。
他们把阴干的陶罐搬进烤窑。
在准备烤陶的前一天,背起竹篓,装上桐叶粑粑,带着其他工具和渔网,叶知遇高声问:”朋友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啦!”苏瑶大声附和。
叶知遇手往前一指,大喝一声——
“出发捞鱼咯!!!”
作者有话说:
八八:小钟小钟,一甩蚝油....
钟瑾:微笑
第40章 线棕
一走出树林, 咸腥的海风扑面而来。
礁石岸边,风吹翻白色的浪花,转瞬间冲过来, 砸出水花后, 又倒卷成高高的浪往后退去。
他们带着工具走到礁石边。
苏瑶激动地问:“我们现在要开始撒渔网了吗!
叶知遇看着天际边发着耀光的太阳, 摇摇头说,“等天黑吧。这会天热,近岸的水浅容易被光晒透, 温度高, 鱼群不耐热, 就会逃到深海区里避暑。“
“哈?“苏瑶震惊极了, ”鱼还怕热吗?那我们现在干嘛呢?“
“先下鱼笱子, 然后再去红树林里网螃蟹!”
叶知遇举了举手里的网兜。
这是她用多余的麻线编出来的小工具,把细竹子弯成个小圆圈,缝上小网, 再绑上一根长长的木柄,就能用来捞鱼捕鸟。万一遇到野海鸭,瞄准头部, 网兜往上一罩,鸭子就会被困在网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