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让同窗们明白,齐栾并非看不起人。
他纯粹是讲不明白。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让齐栾和姜贤的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变。
姜贤更是欣慰齐栾如今的学习态度,总是想方设法的帮助他,齐栾虽觉得这书生可能读书读傻了,到底也没有拒绝。
至少有姜贤在的时候,不怎么会有人来烦他。
青山书院是个没有什么秘密的地方,众人见状纷纷感慨,优秀的人和优秀的人之间,果然是会成为知己好友的。
被迫和姜贤成为知己好友的齐栾:“……”
这是变着法说他是个书呆?
齐栾内心腹诽,面上从未有过反驳。
除夕如期将至,镇北侯齐宏远从边关归来,待听闻齐栾正在全心全意准备科举的时候,整个人是震惊的。
齐栾和云若妤之事,阮氏并未告知过齐宏远,路途遥远,来往书信并不安全,事关皇家辛密,阮氏自然是要郑重的。
为此,齐宏远刚到金陵,便一脸纠结的进了皇宫,而后更纠结的回到了府中。
除夕夜。
齐宏远看着亲密无间的“儿子和儿媳”,整个脸五彩斑斓,反观家人,都是一副了然于心的模样。
他就知晓,这事情已经持续了一段时日。
云若妤温柔娴雅,是长辈喜欢的那一类孩子,也因此,齐宏远决定跟亲爹学习,揣着明白装糊涂。
喝了媳妇茶,给了大红包。
面对齐栾的时候,倒是嘱咐的多了些,比如好好努力念书,万万不可辜负妻子之类的。
在齐栾幼年从没有嘱咐过的话,趁此机会全部说了个遍。
而齐栾脸皮厚的早就可以应对自如。
齐宏远来去匆匆,过完十五就动身离开,齐栾见父亲离去,心中别提有多羡慕,齐家儿郎,本就注定在战场厮杀,他承袭衣钵,自然也是这般念想。
只是身上的伤势……
让齐栾不得不安奈下来。
除夕过后,金陵城一日比一日繁华,春闱将至,金陵城中多了许多的外乡人,全国各地的举子全部涌向金陵,客栈,食肆,茶坊,书肆。
统统住满了人。
贡院附近的农家小院,早就已经人满为患。
云若妤去集市采买,时常能够看到书生们围坐在一块儿,引经据典的讨论着。
种种氛围皆表明一件事,春闱将至。
二月初七,贡院外头热闹非凡,门庭若市。
云若妤如同去岁秋闱一般,亲自送齐栾到贡院门外,应试者已经排起长队,检查比起秋闱时更加的严苛,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紧张和期待的神情。
齐栾倒是一脸的平静。
秋闱上榜本就已经是始料未及,如今春闱,齐栾也不敢报以侥幸心里。
此番辛苦了几个月,无论如何总是得下场去试一试。
齐栾都不知自己为何要这般辛苦,他本有千万种理由可以逃避,便是陛下和太子,也不会真的逼迫他去考科举。
会造成如今的局面,种种缘由皆是借口,齐栾自己心中明白,他只是做了云若妤期待的事情,“娘子不必忧心,三日之后再来此处接我便是。”
云若妤应了一声,可依旧站在原地,目送齐栾走进贡院,在外头站了许久,才动身离开。
她在繁华热闹的街市上徘徊,每一回科举,都能牵动金陵城百姓的心,说是举国关注也不为过。
读书人在意成绩。
而富商们,则是在意放榜。
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虽然比起前朝来,大辰对商人算得上优待,但是在科举一事上,依旧是遵循古法。
凡经商者,三代不能科举。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富商三代不能科举,舍不得优渥生活,又妄图改变阶级,便会在秋闱放榜之后,派家中仆从蹲守在放榜之处。
寻上些许寒门子弟,榜下捉婿。
将自己的女儿嫁与读书人,生下的孩子虽是外孙,却也是自己的血脉,聊表宽慰。
云若妤还记得秋闱放榜之日,她拉着齐栾一块儿去看。
那日的场景热闹非凡,富商们蠢蠢欲动,齐栾和姜贤均榜上有名,齐栾牵着她的手,姜贤则更绝,抱着自己的儿子。
这才杜绝了富商们的心思。
他们虽想要“抢”个好女婿,好歹有些底线,不至于拆散有妇之夫。
如今春闱开考,云若妤想到了春闱放榜,估摸着更加热闹。
齐栾不在,府中冷冷清清,云若妤不想太早回去,便寻了一处茶楼,坐下听书。
如今的金陵城,大街小巷说的统统都是科举之事,她虽已经听的耳朵都起了茧子,但每一次听见,还是耐心的听着。
说书人说的是琼林宴上,陛下赐婚公主和状元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