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刚也不愿给她孩子,于是,许树就捏着葛明刚最后给她的一百两银子,离开了葛家。
陶大娘东拼西凑,还跑到白沙村找许枝大闹了一场,也没得到什么便宜。
他们变卖了许多东西,又将主屋还有自家的地卖给了贺大爷,东拼西凑地,才凑上了惜花楼要的银子。
如今,一家三口还有许树,都挤在村西边的老屋里,为了生计,许爹也不得不腆着脸找出海的机会,陶大娘和许茂对许树更是没有好脸色。
偏偏许树还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娘家,将家里的事全揽了去。
“你说,她是不是有点傻?”何三媛帮着许叶整理椅子,忍不住问了一句。
“她可能被洗脑得比较彻底。”许叶轻松地拎起一张桌子,换了个位置,随口回答道。
“洗什么……啊!”何三媛没听清,学着她的样子试图搬起一张桌子,却差点砸在自己的脚上,还好许叶帮了她一把。
这店里的桌子都是实木的,厚重得很,许叶示意何三媛拿椅子就好,何三媛也就忘了先前的事。
七月初七,乞巧节,新叶食肆,开业了。
第36章 新叶食肆
新叶食肆,取的是新生的“新”和许叶的“叶”。
原本是想直接用许记食肆之名的,但怕和许家牵扯上,用石家的名头自然也不妥,最后思来想去,便取了“新叶”之名。
现在才开头,许叶只打算做海鲜凉面的生意。
她一大早就到了镇里,本来石婆婆也说要一起过来,被许叶劝住了,毕竟这说到底,只不过是她的一个尝试,村里人也不知道她要做是吃食生意,除了何三媛和许枝,这事儿她就没告诉过别人。
许枝本也是要来帮忙的,只是郑越昨日突然发起了高烧,许枝只得仔细照顾着,等郑越彻底好了再过来。
因此,今天店里的,只有许叶和何三媛。
面团是她一早便揉好了的,准备了五十人份的面团,具体的切面煮面则是等有客人下了单再做。
配菜则是许叶和何三媛一道处理的,豆芽是前几日发好的,海带丝也费不了多少功夫,重头戏还是在海鲜上。
对虾和鱿鱼是从李爷爷手里买的,她这次要的量大,李爷爷给她算得也便宜,海螺和扇贝则是昨日与何三媛去后海捡的,这样一来,他们食材的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味,辣椒油。
后院种的小米椒全部成熟之后,许叶就将它们通通晒成了干辣椒。
干辣椒用石臼捣成细粉,得到粗细均匀的辣椒面。
辣椒油里加入芝麻可以增香,但许叶自己种的芝麻还不到收获的季节,所以,这次用到的芝麻,还是从镇上买的。
芝麻炒熟后,和辣椒面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少许糖盐。
冷锅冷油,放入切好的姜片炸一会,多加一些香料香气会更丰富一些,但许叶跑了几家店,都只买到了一些八角,也一并放进去了。
姜片干瘪、焦黄后,将锅中的香料均取出,继续加热,到油微微冒起白烟的时候,将火熄灭。
此时的油温太高,倒入辣椒面种,可能会引起焦糊之气,需等油温稍降一些才行。
在心里默数了十个数之后,许叶才将锅中的油缓慢地倒入到盛辣椒面的陶罐中。
这香气无疑是极为霸道的,许叶在熬制的时候,何三媛被辣得直打喷嚏,跑到外头去避,却正巧碰到了有人问里头在做什么吃食。
何三媛强忍着打喷嚏的冲动,和来人细细说了明天就会开业的事,然后不顾厨房内的辣气,跑进去告诉许叶说,他们还没开业,就已经有人来打听了呢!
许叶倒不以为意,说不定今天过来的人不过是随口一问,等到明天就已经忘记这件事了。
除去辣椒油外,旁的酱油、糖、醋等调料,也都是配齐了的。
将所有食材一一准备好,摆放在大盘子里,也就到了开业的时候。
小镇上的店,不拘什么隆重的仪式,像小饭馆的掌柜说的,他们那时候就把招牌一挂,店门一开,就开始做生意了。
许叶便也只是将招牌上蒙着的红布一掀,就开门迎客了。
*
半个时辰过去,也不见有客人进门。
何三媛从一开始的精神抖擞,到现在,已经有些萎靡不振了。
她小心翼翼地看了看许叶的神色,见她一幅泰然自若的样子,才略略冷静了一些。
她又往外张望了下,街上人来人往的,时不时有人抬头看一眼他们的牌匾,却始终没人往里进。
何三媛叹口气,正欲转身,却看到四个高壮的劲装男人走了过来。
“是吃饭的地儿吗?”领头的男人粗声粗气地问了一句,何三媛看着来人,第一个念头就是“不是好人”,但还是飞快地点了点头,将人往里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