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亮着的烛光慢慢熄灭。
最后只剩下宁宴这边儿还亮堂着。
宁宴将柿子放好,转圈看了一下,发现所有的房间的烛等已经熄灭了。
这个点儿全都睡了吗?
好早!
宁宴说着打了一个呵欠,她也困了。
放在前世,哪里会睡这么早。
迷迷糊糊,宁宴觉得自己有些可笑,哪里还有什么前世,想那些干什么,是现在的日子不舒服还是不清闲。
将手洗干净,回到卧房,扯着被子盖在身上。
没一会儿就睡了过去。
……
京城。
陆含章在宫里休息些日子,回到暂时住着的院子,晚了好些天才看见陈祸的来信。
看清楚信上的字,陆含章恨不得马上飞到沟子湾。
那个女人……
竟然想着让他儿子当他干儿子。
简直,过分了。
把手里的信纸肉揉碎,扔到炭火盆子里。
若不是现在京城事情儿多,他肯定要回到村子将女人打上一顿。
陆含章看信的同时,藏在房梁之上的暗卫自然也看见上面的字。
暗卫瞬间离开……陆含章抬头看一下房梁,脸色有些不好看。
皇宫。
龙椅上的男人听见暗卫的回禀,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
“陆含章的那个女人,还真是有些意思。”忙碌一天,听见这个笑话,皇上也开心的不得了。
自小陆含章就没有被人这么的噎过。
现在……知道陆含章有这样的遭遇,皇上郁闷一天的心情,好了很多。
“只可惜……”想到陆含章的身体,皇上也苦恼的很。
虽然现在大宣一切都很太平,但是也不过是假象。
草原那些人现在在养精蓄锐,过上两三年,等牧草肥美,马儿健壮之后,大战就会开始。
北边需要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
南边那些异族的人心思也多的很,不好统治……
若是陆含章哪天完了,胡人跟鞑子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让暗卫退下,皇上带着老太监往国师府走去。
天下大事,当局者迷,如果国师有良策……
然而,带着期望过去,失望着离开。
良将,良将……有勇有谋又信的过的只有陆含章,只可惜,美人易迟暮,英雄难逃白头。
“德喜啊,你说偌大的大宣,怎么就没有一个能跟陆含章并肩的人。”
“我的主子爷,都说治世能臣,乱世奸雄,咱们大宣四海康泰,自然是没有将军的用武之地,待来日,肯定会有贤臣为皇上排忧解难的。”
“你倒是会说话。”
劳累一天的皇上,终于在三更天之前安置下去。
……
天气越来越凉,宁宴推门走出去。
看见槐树上结着的冰凌子,开始琢磨将家里的棉花拿出来给宁有做一些冬衣。
把吴幼娘招呼过来,指了指床榻上的棉花。
“来,将里面的棉籽捡起来。”
吴幼娘坐在宁宴对面,两人一起挑着棉花里面的籽儿捡起来扔在簸箩里。
“大娘子这是什么?”
“棉花,一会将这些没有籽儿的花用棒槌敲一下。”
宁宴不会弹棉花,只能手工挑棉花籽。别说还真弄出来不少,足够明年种在地里了。
只是……
也只能种在她的地里,如果其他人想种,种子都不够。将棉籽挑起来,宁宴就把簸箩收了起来。
跟着吴幼娘坐在一起,两人将敲好的棉花铺成一层一层的。
缝好一件棉袄,吴幼娘将脸贴上去:“真软,真暖,如果每个人都有这个,冬天的时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冻死了。”
“可不是。”宁宴这会儿倒是想让整个宣朝都有棉花种。
但是种子不够,也没辙。
只能一年一年积累起来,从一个村子种棉花到一个县种棉花,用个三五年时间,整个宣朝都有棉花种了。
不过前提得有一个靠谱的人推行。
不管哪个朝代,当官的都有一些私心,想把好的留给自己。
如果他们知道棉花的存在,最大的可能是自己收藏起来种植,根本不会理会儿普通人的死活。
第168章 棉衣
那些当官习惯了钻营,心肝大部分都是黑的,想到这些,宁宴笑了一下,她的棉花可不能被这些人糟蹋了。
棉袄做好,吴幼娘又做了一个棉裤。
瞧着小棉衣,吴幼娘眼睛都直了。
“行了,棉花还有多余,别露出这种没见过好东西的模样,给薛先生还有杨先生做上两套,如果还有剩下的,你就给自己做一套。”
宁宴话落,吴幼娘猛地抬头,眼里带着惊讶还有疑惑:“那,您呢?”
“我用不着。”可不是用不着,她一个兵王御寒靠正气……个屁,经常运动的人内火旺盛,而且,趁着冬天再把身体锻炼一下,高强度的运动下来,哪里还需要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