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珠(33)

可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开她。所以他今日来了崔家的寿宴,因为知道她也在这里。

“你放不放手?再不放我就叫人了。”嘉柔用力地挣了挣,恼怒地说道。

“你尽管把人叫来,我看你怎么解释我们之间的关系。若是被李晔知道,他还会娶你么?”虞北玄气定神闲地说道,丝毫没有放开她的打算。

这人是故意要找事!还好她早就跟李晔坦白过了。他以为把她困在这里,她就没办法了吗?嘉柔抬脚,狠狠地踩在他的鞋背上,趁他手臂微松的时候,一个弯腰从他臂下跑出去,然后大声叫来婢女,说自己迷路了。

虞北玄呆在假山里,看着她跟婢女离去,微微扬了扬嘴角。

嘉柔低头整理着身上的衣裙,跟着崔家的婢女回老夫人的住处。婢女看到她独自一人在此处,虽然感到奇怪,但也不敢多问。

前面拜寿应该进行得差不多了,崔老夫人也该回来了。从她们面前跑过去几个婢女,好像在兴奋地讨论什么,看样子是往前院去的。

嘉柔觉得这场景好像在哪里见到过,像上次李晔到府里拜访的时候一样。等她回到崔氏身边,卢氏已经不在屋子里了,显得有些冷清。她问道:“阿娘,舅母去哪里了?”

崔氏把手中的杯子放下,笑道:“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广陵王来贺寿,她自然要出去迎了。”

怎么连广陵王都惊动了?

广陵王代表着皇室,他亲自来给崔老夫人贺寿,给足了崔家的脸面。他送上一尊紫檀木雕刻的佛像,惟妙惟肖。额头还镶嵌着一颗很大的南珠,熠熠生光。

“愿您福寿绵长,身体康健。”他开口说道。如此出众的人物,自然是全场的焦点。

崔老夫人拱手拜了拜:“您亲自来,真是折煞老身了。”本来拜寿的人都会收到老夫人回的一粒金饼。但广陵王是上位者,老夫人反倒不好给他了。

李淳笑了笑:“您不用这么拘谨,我今日来也是讨个吉利的,占寿星的光。”他本来是陪某人来的,可到了崔家的巷子口,某人却忽然改变主意,就变成他单独来了。既然来了,也不好送完贺礼马上就走,只能留下吃顿酒席了。

崔植安排广陵王入了上座,前院这边也到了开席的时间,众人依次落座。

卢氏扶着老夫人回到后院,女眷们也都回来了,独独不见长平郡主。舒王妃说:“她赌气回宫去了,各位不用理她,尽兴就是了。母亲,不如我们也开席吧?等了许久,大家也都饿了。”

崔老夫人便吩咐开席。今日的寿宴是由崔雨容亲自操办的,卢氏有意锻炼她,一点都没帮忙。总共上了三十六道菜,果品六样,糕点八样,每一样都做得十分精致。

众人都夸崔雨容能干,小小年纪已经能将这么大的酒席安排得如此井井有条,将来出嫁,也必定能为夫家主持好中馈。卢氏听到这些夸奖,比夸她自己还高兴。她的一双儿女就是她全部的骄傲了。

酒足饭饱,众人正在闲聊,有一个王府的婢女匆匆走进来,直接到了崔氏的面前禀报:“王妃,南诏发生了内乱,云南王已经带着世子进宫去辞行了。他要婢子来告诉您一声,尽快做好准备。”

众人都安静下来,面面相觑。崔氏故作镇定地说道:“我知道了。”她那日跟木诚节商量过,一时半会儿弄不清这动乱是真的还是假的,但他们能够借此平安离开长安就行了。

第25章 第二十四章

崔老夫人听说她们要走,自然是舍不得的,险些要落泪。众人连忙过去安抚她,崔氏道:“母亲,我只是回府去等消息,并不是今日就走了。您还能见到我的。”

“阿念,你不要骗我。”崔老夫人紧拉着崔氏的手,“当年我送你出长安的时候,你也说会回来看我,这一等就是十六年啊。我再也等不起十六年了。”

在座的人看到这幕,也难免动容。当年在家中,老夫人就最疼崔氏。舒王妃听了自然不舒服,她三天两头往家里跑,事事尽孝,竟比不过一个离家十六年才回来的人。但她还是安慰老夫人:“母亲,南诏发生了大事,阿念得回府去打点。她不会不告而别的。”

卢氏也劝道:“大家,今日是您的寿辰,应该开心才对。王妃真的有要紧事,您先放她回去吧。改日我亲自去把她请回来看您,好不好?”

崔老夫人这才放了手,但委屈得像个孩子。崔氏看了也觉得辛酸,交代卢氏好好照顾母亲,带着王府众人离去。

她们走得匆忙,马车直接从侧门出去。前头有些宾客还未散,崔植和崔时照正在门前送客,看到她们离去,崔时照问道:“父亲,南诏不会有事吧?我们要不要帮一下姑母。”

崔植叹气道:“今时不同往日了。当年天子看重云南王,是因为云南王可以制约西边的吐蕃,所以想尽办法拉拢他。但如今吐蕃已成猛虎之势,云南王再也压制不住。南诏成为弃子,朝廷不会出兵,更不会干涉它们的内务。我们又如何帮得上忙?”

崔时照心中一沉,脱口道:“那姑母他们……会如何?”

崔植看了他一眼,儿子向来对旁人的事漠不关心,怎么如此关心阿念一家?有点反常。他依旧解释道:“你放心吧。云南王父子皆骁勇善战,朝廷不管南诏也不是一两年了,他们能够应付的。等真发生大事,到时为父再出面也不迟。李家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李绛现在是骑虎难下。真跟云南王府结成亲家,难道南诏出事,他还能撇得一干二净吗?

有了父亲这句话,崔时照才放心一些。他现在的力量太弱小了,所以想努力变得强大。他要手握权柄,并不是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耀。清河崔氏已经延续了数百年的荣光,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世上还没有长盛不衰的东西。

他所想的,就是有能力保护家人,保护自己所看重的人。

崔氏回到府中,仔细询问了从南诏来报信的人,才知道南诏是真的发生了内乱。竞舟大会的事是一个导.火索,让氏族之间彻底失去了信任,甚至还草木皆兵。刀氏和高氏借题发挥,又眼馋田氏的富有,三方因为争地而互不相让,最后动用了私兵打起来。

木氏虽没有卷入其中,但也无力阻止,着急派人来长安送信。

嘉柔知道这件事,最后木诚节判定刀氏和高氏惹事在先,为了杜绝后患,不许他们再豢养私兵,否则就赶出阳苴咩城。那之后,在田氏和木氏的合力打压之下,那两家元气大伤。等到吐蕃来袭的时候,他们所能发挥的作用已经大大减弱了。

她前世不明白,为何南诏的军队会变得那么不堪一击。后来才从虞北玄那里知道原因,四大氏族虽然明争暗斗不断,表面看并不团结。但是,数百年来,他们早已经互相依存,在南诏的军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损则俱损。

从竞舟大会开始,就有人一直要分化南诏。最后想要达到的目的,恐怕就是如上辈子一样。她需要提醒阿耶,不能再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木诚节和木景清进宫辞行,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碍。贞元帝正为了裴延龄的事情烦心,也没心思再开曲江宴。听说南诏发生内乱,急需人解决,就叮嘱几句,大方地放行了。

木诚节原本的打算也是命人在南诏制造一起小动乱,借机带木景清回去。没想到这场内乱来得如此及时,让他们能够全身而退。但他需在事情变坏以前,马上赶回去。

回到府中,他对崔氏说道:“事情你都知道了,我和二郎收拾东西,今日就走,免得再生事端。你帮我们简单收拾几件衣裳就行,多了也带不走。你们不用一起回去,先留在长安,等我稳定局势之后再叫人来接你们。”

阳苴咩城现在肯定乱糟糟的,她们几个女眷回去也不安全,不如留在长安。舒王要对付的是他们父子俩,不会对几个妇孺下手。阿念再怎么说也是崔家的女儿,舒王妃的亲妹妹,现在又有李家的婚事做保,舒王总要顾忌这一层。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