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爷自小就有些孤僻,喜欢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有时一整天都不出来,下人们将饭菜端到他房间门口,到了晚上去收拾碗盘的时候才发现他一整天什么也没吃,但下人们都不敢打扰他,他们觉得七王爷如此孤僻,性格一定也与常人不同,而且七王爷在王府中又不得宠,心中不免存着些怨气,若是自己管这种闲事,被七王爷迁怒,将火气都发泄在自己身上,谁又管得了?
思来想去,下人们还是害怕惹火上身,但又不能看着七王爷日日都不吃饭,只好将这件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七王爷的父亲,可七王爷的父亲全将心思放在了五王爷身上,他常常思考该如何将五王爷培养的更加优秀,更加出色,又怎么会有闲工夫管一个没有成就还不肯努力,让他失望至极,一刻都不想再看见的儿子。
七王爷有时心情好,会叫经常伺候他的下人来房间里替他研磨,而他则用上一整天或是两三天的时间来完成一副画作,有时认认真真作画,有时便是随意画两笔,他喜欢在纸上画出些花鸟鱼虫来,再题上一首不好不坏的诗,虽然这样并没有什么大用处,但在他看来却是不错的消磨时间的方式。
五王爷对于衡王这个位置多么胸有成竹七王爷都看在眼里,五王爷有多优秀七王爷也比任何人都清楚,而且他也无心与五王爷争他们父亲的位置,对他来说还不如做一个无忧无虑,可以专心游乐于山水之外的闲散贵族来的有意思,甚至他的心思一刻也不曾放在与五王爷争权夺位上,只想这样悠闲自在的过一生。
七王爷的父亲从来都没想过要七王爷接手他的位置,所以七王爷也不过是光顶着个王爷的名分,实际上手中并没有实权,也不需要他去处理关于战场和朝堂上的事,这些衡王都当做对五王爷的锻炼,全交给五王爷处理了,七王爷也无忧无虑的过了许多年,可好景不长,悠闲太久也总会有让他忧心的事发生。
十几年前,七王爷的父亲被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里,这件事本该是云栖国的国主亲自处理的,但国主信得过衡王,认为衡王能够秉公处理,又与大臣们相处的时间长些,自然也能更快将这件事情里的罪魁祸首揪出来,于是便下了道圣旨,将这件事全权交于衡王处理。
国主将他手下查到的消息都告诉衡王,派衡王暗中调查这件事,还派了许多手下在暗中帮忙衡王调查,但在没查出主谋之前不能打草惊蛇,有了线索要第一时间报告给国主,国主还许诺若是衡王将这件事处理的好,赏赐自然是少不了的,还会为他加官进爵,让整个王府享一世荣华。
这是一桩大案子,其中牵扯的人很多,主要在明面上的还是贪污受贿的众多官员,在没查清楚之前国主也不好下令派人搜查他们的府邸,即使国主真的派人搜查了,他们也早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早早的就将能够指证自己贪污受贿的证据都销毁了,既然他们走上了贪污这条路,自然早就想好了可以让自己全身而退的好方法,若是找不出决定性的证据,他们又怎么会乖乖承认自己的罪行?
不仅是案子中牵扯的人员太多,而且国主信得过衡王,所以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都向衡王坦白了,毕竟要请衡王替他查案子,若不将一切都说清楚,衡王又怎么会甘心不明不白的被蒙在鼓里还替他办事?国主告诉衡王,他怀疑这桩案子表面上是贪污受贿,但暗地里是想动摇他这个国主的位置,所以无论如何也一定要将其中的主谋抓出来。
虽然衡王拿到了许多国主手下查到的消息,国主说这些消息对于案子会有些帮助,但这些消息也不过是些朝堂上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东西,衡王聪明一世,又怎么会看不出来这些?衡王翻了翻那本秘册,发现上面写的全是些自己看破了没说出来,如今却来装暗中搜集到的线索的废话。
若是不将这些消息自己早就知道了的事告诉国主,案子就无法继续追查下去,但衡王若是告诉国主这些消息自己早就知道了,国主恐怕会怀疑衡王对他的忠诚,毕竟这是些朝堂上明里暗里的局势,说与不说衡王都左右为难,即使国主与聪明的大臣们都心知肚明,也不能宣之于口,更不能说给国主听。
衡王得到的消息太少,官场上的关系又如同蜘蛛网一般密布着交织着,即使是足智多谋的衡王也一时间不知该从何查起,后来,衡王发现一个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大臣似乎与这件贪污案有关,他将这个发现说给国主听,国主心中大悦,衡王立刻派人从这个大臣身上着手开始调查,终于,衡王逼着这个大臣将这场贪污案的内幕说了出来,最后顺藤摸瓜,将幕后的主谋抓了起来。
也正因为衡王将主谋揪出来送到了国主面前,那个主谋手底下的人才准备杀衡王灭口,毕竟擒贼先擒王,而他们不过是临时上了同一条贼船罢了,他们并不在乎主谋的死活,只是害怕那个主谋将他们这些原本没被发现的人都供出来,于是才起了歹心,可衡王却躲过了他们的追杀,只是受了些不轻不重的伤,在府里安静的修养一两个月就没什么大碍了。
案子解决后,国主准备兑现他的承诺,给衡王升官加爵,他让衡王去都城述职,可衡王却只能待在床上修养身体,又怕再有人像上次一样追杀衡王,所以国主也能够理解,他破例允许衡王的大儿子,也就是五王爷替衡王进都城述职。
正文 第四百五十三章兄弟争执
其实衡王看重五王爷这件事,国主不是不知道,既然如今衡王没办法亲自进都城述职,那让衡王的接班人替他述职,也没什么不妥,可五王爷担心衡王的身体所以自告奋勇替衡王进都城述职,衡王也同样担心五王爷这一路上会遇到危险,虽然五王爷武功高强,但毕竟寡不敌众,上一次偷袭衡王的人就有近百人,衡王拼尽一身武功才从他们的包围中逃了出来,五王爷年纪尚轻,更是难以抵挡。
衡王派七王爷与五王爷一同赶去都城,反正七王爷在王府里也是从不做正事,除了在屋子里写写画画就是研究一些衡王看不懂的东西,此去可以到都城里开开眼界,也可以顺便保护五王爷的安全,虽然七王爷的武功远远不及五王爷,但若是真的碰上了那些恶人,多个人帮五王爷,想脱身也会变得容易些。
一路上兄弟二人话不多,五王爷掀起帘子看路,七王爷托着脑袋发呆,除了那些非说不可的话之外,没有任何闲聊的话,他们明明是亲兄弟,却如同陌生人一般,或许从小他们的思想和被对待的方式就不一样,自然大一些了连想说的话都说不到一起去了。
在快到城门口的时候,一直疾驶的马车突然停了下来,掀着帘子的五王爷自然看到了城门外拥挤的人群,而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的七王爷也并不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待五王爷先下马车问清楚发生了什么后,七王爷才知道城门外聚集的原来是一群流民。
这群流民大约有数百人,个个都灰头土脸衣衫褴褛,在要不要放他们入城的事上七王爷和五王爷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于是二人不管不顾的争执了一番,五王爷想要放他们入城,他说城外只有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地,这群流民被困在城外只能被活活饿死,而进了城却可以找个地方歇脚,然后再自力更生,建造一个属于他们的家园。
七王爷却反对放他们入城,他说这群流民来历不明,若他们是某个人派来的杀手或是其中夹杂了几个装扮成流民的刺客,放他们进城就等于陷国主的性命和安危与不顾,二人为了此事争执不下,五王爷甚至与七王爷大打出手。
下人们回忆说,那天他们住的客栈都是分开的,似乎二人还都受了伤,只是伤口都被他们遮了起来,究竟伤的重不重也没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