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兵器谱(401)

然而,让宋神宗更加欢喜的事儿还在后面,又一个太监风风火火的冲进来,远远就嚷开了:“官家,官家,大喜啊!大喜啊!”

“你说,又是哪里给吓破了胆,要臣服于大宋?”这个太监太兴奋了,很想一口气说完,没有想到,宋神宗竟然猜到了,不由得一愣,颂扬一句:“官家英明!辽东来人!辽东诸部遣使前来汴京,请求大宋出兵辽东,效汉代旧事。”

当时的辽东属于落后不开化之地,那里有很多部族,是以才有诸部之说。

第一个把辽东收入版图的并不是秦始皇,而是汉武帝。汉武帝在击破匈奴后,四面出击,大举收地,辽东岭南西域都给收入版图。在当时,有一个“度辽将军”,专门镇守辽东。

效汉代旧事,就是正式臣服。要宋朝出兵镇守,还能不臣服?

辽东之事,原本要等吴骥从河西还军之后再来处置,没有想到,竟然提前完成了,宋神宗大喜:“辽东一直为辽国所有,如今归降大宋,耶律洪基的号令能到达之地又少了一大块,耶律洪基的日子更加难过了吧?哈哈!耶律洪基啊耶律洪基,你也有今日!”

辽东是辽国的重地,没有了辽东,对于耶律洪基来说,那是雪上加霜,日子更加难过了。

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然而,好消息远远不止这点。又一个太监兴冲冲的冲了进来,远远就嚷开了:“禀官家,大漠中传来消息,蒙古诸部遣使来朝,愿臣服大宋!”

“大漠降了?”宋神宗有些难以置信,一双眼睛睁得老大:“自从前朝灭亡后,大漠就落入了辽国之手,如今,他们降了大宋,这是天大之喜呀!别的不说,光这战马大宋就不用愁了,要多少有多少!”

大漠中的良马驰名天下,大漠一降,宋朝就不用愁没有战马了。更重要的是,大漠是辽国的重地,没了大漠,对于处于极度困境的耶律洪基来说,那是灾难性的。

“哈哈!”

宋神宗、王安石、吕惠卿大笑起,格外舒畅。

谁都没有想到,河西一战的威慑力若厮,竟然让北方的蒙古诸部、南方的段氏陈氏、东方的辽东都降了。

仔仔想想,也在情理中。河西一战,吴骥一战而屠尽六十余万大军,那是古往今来最大的屠杀,没有哪场大战能杀这么多人的了,谁能不惊?谁能不惧?谁能不破胆?

要是惹得宋朝大怒,在他们地界上来一个这样的屠杀,还不绝种?

“官家,官家,吴骥的军报。”又一个太监冲了进来,双手把一份军报呈上。

“呵呵!吴骥的军报,肯定有好消息。”宋神宗接在手里,却是没有马上打开,而是沉思着道:“河西一战之后,河西、吐蕃之地都安定下来了,还会有甚好消息呢?”

能拿回来的地方都拿回来了,哪里还有好消息?王安石他们还真是想不到了:“官家,您瞧瞧就知晓了。”

“对对对!”宋神宗一时之间也是想不起来,眉头一挑,三两下打开一瞧,不由得仰首向天,大笑起来:“朕没想到啊,没想到啊!河西一战,竟然让西域震恐,愿意归降,请求大宋出兵。吴骥这是在问朕,这西域之事如何处置?是恢复前朝的安西四镇,还是另设?我们来好好议议!”

“……”

王安石和吕惠卿眼睛瞪得滚圆,有些难以置信,西域竟然也降了。

第38章 兵发西域

宋神宗说得异常兴奋,没有注意到王安石和吕惠卿的表情,直到他说完,这才发现二人处于震惊之中,不由得有些奇怪,问道:“你们这是怎生了?”

“呃!”王安石嘴里发出了阵磨牙声,这才清醒过来,有些愣愣的问道:“官家,西域真的降了?”

“那能有假?”宋神宗把手中的军报一扬:“吴骥甚时间谎报过军情?”

“不是那意思!”吕惠卿忙接过话头,扶着额头,道:“自从前朝退出西域,西域一直为大食所控制,虽然大食东进的脚步已经止住了,可是,大食在西域的影响无与伦比,西域为何说降就降了呢?”

阿拉伯帝国崛起后,其征服脚步旋风一般快,很快就征服了地中海沿岸,然后大举东进。阿拉伯帝国东进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波斯帝国,两国发生了数十年的战争,最后阿拉伯帝国灭了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末代国王的太了卑路斯率领大批波斯人东撤,前来唐朝寻求避难,他本人还做了唐朝的官。

这次东撤有一个后果,就是把摩尼教带到中土,因为翻译的错误,就成了“魔教”。

没有了波斯帝国的阻挡,阿拉伯帝国东进的步伐就更快了,很快就与唐朝在西域对上了。在当时两国都处于上升期,实力雄厚,在西域爆发了长达百年的战争,唐朝因为安史之乱而退出了西域。

不过,阿拉伯帝国虽然想再继续东进,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征服过快,无法把征服之地同化,在唐朝退出西域之后,阿拉伯帝国不得不致力于内政,把征服之地进行“伊斯兰化”,把整个中东地区变成了伊斯兰的大本营。

然后,阿拉伯帝国又发生了动荡,无力再东进,只能转而控制西域。唐朝退出西域,阿拉伯帝国一家独大,在西域的影响力相当的大。

可以这样说,当时的西域主要就是受阿拉伯帝国的影响。谁也没有想到,西域说降便降了,这太出人意表了。

“他能不降?他敢不降?”宋神宗头一昂,胸一挺,满面红光,大笑起来:“朕的二十五万精锐大军摆在河西之地,只要朕一道旨意掷下,就会大举西域,任他大食也不是对手。你们也不想想,隋炀帝巡到张掖,西域二十八国前来献地称臣。隋炀帝没有调动多少大军,而朕的二十五万难道是摆设?更别说,吴骥一战而尽屠西夏和吐蕃两国联军六十余万,这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上就没有过,谁能不惧?谁能不恐?”

说到此处,宋神宗不住点头,赞叹不已:“吴骥说得对,谁冒犯了华夏,就要承受华夏的怒火!西夏和吐蕃冒犯了华夏,已经承受了华夏的怒火,有了这前车之鉴,不会再有人敢冒犯华夏了!”

“河西之战是一场立威之战!”王安石猛点头,道:“自从前朝灭亡后,大宋不能振华夏声威于异域万里之外,异族不知华夏之威严。如今,他们终于知晓了!”

“是以,西域之降,又何足怪?”宋神宗大声作结,眉头一挑,道:“朕以为,前朝当年在西域设安西四镇,是很好的基石,前朝以此为基,西域一百多年没有异动,朕决心恢复安西四镇。介甫,你们以为呢?”

“安西四镇虽然时有反复,曾经为吐蕃夺去过。不过,其重要是勿用置疑的,臣赞成恢复安西四镇。”王安石不住点头。

“官家,西域既已归降,大宋需派一员良将坐镇!”吕惠卿提醒一句。

“嗯!”宋神宗重重点头,道:“自汉代收西域始,若想西域安宁,必得择一良将。班定远坐镇西域,西域无异动。高仙芝坐镇西域,以区区三两万之众,与大食举国之兵相抗,让人赞叹啊!西域欲稳定,必欲择将。”

眉头一挑,沉思着道:“朕以为,镇守西域的大将非吴骥莫属。”

“吴骥若去西域,西域无忧也!”王安石和吕惠卿二人对视一眼,大是赞同这一提议。

然而,宋神宗却是重重摇摇头,道:“吴骥若是坐镇西域,西域必然安稳,可是,朕却以为,这是大材小用,埋没人才。河西一战之后,万国震恐,争相献地,就剩下耶律洪基了。只要解决了耶律洪基,大宋就恢得到前朝时的盛况,版图尽复。然而,问题也接踵而至,这些地方长期处于异族治下,朕要从头治理,需要革故鼎新。革故鼎新嘛,不仅要革新文事,还要革新武事。文事嘛,呵呵,异常顺利。至于武事,革故鼎新还少不了吴骥,是以,吴骥就不去西域了。”

上一篇:芙蓉泪下一篇:白日梦之三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