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脸上都带着喜气洋洋的笑意和惊喜之意,街边遇上个人便能互相拉着手好一通畅聊。
似乎他们都在共享同一片恩惠,正在歌颂着那恩惠的伟大,和对赐予恩惠的那人的,无限欢迎与赞美。
凌霄听了几声,从中提取出最重要的一道信息,便是——
国师大人要回来了。
凌霄记起她在离苑时,似乎也听那位三皇子,提起过国师大人。
于是她又仔细听了听城中百姓的议论,大致了解了,国师大人这位人物。
丛云国国师,无人知其名讳,无人知其来历,都只尊称其一声,国师大人。
相传,五十年前,丛云国全国境内,连年大旱滴雨未下,死于旱灾之下的百姓数不胜数。
是国师大人,施法向天祈雨,求了场大雨下来,并恢复了丛云国的四季轮转,丛云国从此风调雨顺,再未遇过大旱大涝。
又三十年前,有一狐妖混入宫中祸乱宫闱,吸食了许多人的精气阳神,弄得宫中一阵混乱不堪,人人自危。
也是国师大人,游历山水回国后,只轻轻一枚照妖镜,就将那狐妖降服并让她化为了飞灰。
国师大人道行高深,在丛云国不知除了多少妖魔鬼怪,才保了这一国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二十年前,国师大人道除尽了丛云国的所有邪祟,便离开了丛云国,自行修行去了。
有人道他是去了其他国家,有人却道,他是离开了这方世界,种种传言,应有尽有。
凌霄听了之后,只道那大概不过是凡界一个修道之人,利用百姓愚昧替自己塑了个神人形象,全然没放在心上。
这方世界比上一世云九所在的世界位面,也不过就高级了半格,与低等位面无灵气无道气相比,此间凡界倒是有那么一点稀薄灵气,可供凡人,修出那么一点道气。
只是这期间难度,可谓难比登天。
但只需修出那么一丝,也足够在这个凡界,呼风唤雨了。
凌霄料想,那国师大人,大概就是修出了一点道气,在普通凡人面前,他做个得道高人也绰绰有余了。
再说那妖,铁定是国师从哪找到的一只狐狸伪装而成,或是找人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若不然,一只化了形的妖,是断不可能出现在这等低级位面的。
世间万物有灵,但却不是各个都能开灵智。
万中有一开了灵智的,便是灵物;灵物修行万载乃至数万载化了形,便为妖。
三界生灵不计其数,真正化了形修成妖的,绝不过千数,且它们一旦化成妖,便大多是大能。
而妖中最大的大能,可以称之为妖族领袖的,便是那只九天上的凤凰。
那只曾经喷了凌霄满身的火,和流云宫关系匪浅,又臭又嚣张的死凤凰。
想到那只凤凰,凌霄的脸瞬间黑了下来。
她一甩袖,离开了城中街道,又回了将军府的书房,往房梁上一卧,静待天明。
完全就把国师这个人,抛到了脑后。
凌霄在房梁上卧了一夜,第二日天亮,她令假将军召集了手下重要人员前来议事,亲眼看着假将军传达了近期不得无端生事,好生守好边关的指令。
下一刻,她就让那假将军高烧昏迷了起来,耍得一干人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瞧他们对将军那紧张样,想来近日,定然是会安安份份,一心等着将军康复了。
凌霄留下一缕神识,想着事情到这份上,应当是完成了云珺交待的,既暗中阻止了暴动,又留下了手段以防万一的要求。
她便闪身,回了皇宫。
凌霄留了个心眼。
她没有现出真身,仍然隐着身,回到了丛云皇宫。
一入皇宫,凌霄便察觉出了不同。
皇宫众人,不论主子还是下人,都同岭南城的百姓一样,满脸喜气洋洋,压不住的兴奋激动。
他们也在,因着国师大人即将归来而心情亢奋,宫中里里外外都在私下议论着这件事。
凌霄猜测,宫中应当是早就在流传着这个消息了,只她每日都在离苑中不问世事,才会到了这关头,才知道。
凌霄不甚在意,晃身到了离苑外,却没进去。
因为她察觉出,离苑外,竟被笼了层阵法。
一个粗制滥造的法器,笼出的一个困人的阵法。
真的,就只是能困住凡人而已。
在凌霄眼中,说那个只是沾了点道气的破鼓是法器,说那个只是一层道气凝成的薄膜是阵法,简直是对法器和阵法的侮辱。
凌霄在那层膜外默了片刻,转身走了。
她料想这应当便是那个国师大人留下的手笔,心里对那个国师的道行有了个更直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