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
你可以放弃神位跟姑娘双宿双飞啊!
好吧,渣男团勉强算你一位。
☆、功德(四)
酒肆茶楼朝着两方延展,逐渐幻化成与当年模样一般无二。
“这是用了当初归书未入地府时的记忆,小小幻术而已。”
斫余介绍着,不理慕清澜在一旁满是不屑地冷嗤,便带着宋心悦一脚踏进了繁华市井之中,落在一处面摊,那书生正在摊位上吃面。
吃面便也罢了,另一只手却是捧着一本经义,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好几次差点将面条戳进自己鼻孔,也丝毫不长记性。面摊老板偶尔瞥过来一道目光,便忍不住摇摇头,怕是又得疯一个。
面摊虽小,老板是个地地道道的京城人,在京城早就见惯了场面。
历来考试的众人,勤学好问数不胜数却少有金榜题名,却有风流成性搏个名声走别的门道进官场。
是否入仕,在百姓瞧来,显然已经与学问没有太大关联,此刻如此认真,等到放榜时,却不知该如何失落。
宋心悦自然不了解归书轮回时的世态,斫余便十分贴心地跟他解释。
“这是他第一世,身上半点功德也无,家境贫寒,父亲早逝,疾病缠身的母亲也在他上次准备进京赶考前故去。不得已,只能守孝三年,今年再来。他的确学识渊博,守孝三年在原来的乡镇谋了个教书先生的职。若他安心待在那个小乡镇,一世倒也无忧。”
“穷乡僻壤,如何无忧。”慕清澜满不在意地冷哼。
斫余目含警告瞥她一眼,得她再不插嘴的承诺后才继续说下去。
“若他一直待在那个小乡镇,实则可以得到与你父亲十分相似的际遇。小乡镇中有个有钱人家的小姐,愿意嫁给他,明面上让他入赘,实际上仍旧是下嫁,连孩子的姓氏都不争。他却待孝期结束,跟这位小姐借了足够的盘缠,一路到了京城。所有的钱财都用来买了未见过的书籍。他从小乡镇出发时,带了一车书,如今已是堆满了两个房间,经义史论,偏门杂学,不一而足。”
当初冥界许多人并不明白,世上千千万万人,为何选了他十世轮回积累功德之后进冥界顶替那位渎职的判官。便由斫余在他轮回经过冥界时,取了灵魂中部分记忆,显像之后,方才了解。
“你猜他为何要如此?”毕竟是宋心悦要攒功德,他不妨考考她。
“唔……爹爹曾经与我说,前人将经验、知识记录在书册之中,便是让后人走更少的弯路,而后站在他们铺就的道路上毫无阻碍地探索前路。”
斫余笑了一声,言辞中颇有赞赏之意:“你爹爹倒也是个明白人。但归书与你爹爹想的有些许不一样。他希望能站在读书人的顶端,利万民,利社稷,利当下,利千秋。他从小极不顺遂的际遇,教会了他一件事,那便是若整个世道变得更为善良一些,他的父母是否会活得轻松许多,与他父母一般的那些还在为了生存而艰难挣扎的人是否能活得轻松许多。”
幻象中的情景进行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书生考取功名,登殿授官。
有才却没背景的人,在官场之中并非一路坦途,幸得明君赏识,才能让他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之下,一步一步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以左右一国政事。他成了丞相的左膀右臂,在朝堂之上仍旧算得上寂寂无名。一道道经由丞相之手发出的政令,令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转,赋税哪怕降到了最低,收上的税额也比从前任何一年高得多。国库充盈之下,国力日渐强盛。
丞相故去之后,恰逢新旧国主更迭,他也在新一代势力倾轧下丧生。
为一国强盛奉献一生的书生,到最后,只有那位已是他人妇的乡镇小姐为他立了一块碑。
史书无名,碑上不敢留名,仅列上他的事迹。
第一年,常有人感怀,前来祭拜。
第三年,拜祭之人虽渐少,碑前贡品不断。
第十年,那位小姐逝去,贡品不知多久未曾换过。
第五十年,已鲜有人知晓,有那么一个人,将他们带到了盛世。因为未入史书,所以无人记得。那块无名之碑,也逐渐落了灰。
百年之后,朝代更迭,那块碑,也不见了踪影。
“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呢?”宋心悦看着苍茫的荒野之中,雕刻精致的石碑被侵蚀成了不起眼的石块,静静地散落在四处。或许再过几百年,没有人悉心照料的情况之下,那块石碑便像从未出现过一般,消失在所有人的视野中。
记忆里,现实里,所有的一切证据,都消失。
没有人再记得,曾经有那么一个书生,博览天下书籍,只为天地间苦苦挣扎的黎民活得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