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小甜妹有金手指(112)

作者:春绮云深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霍知钧笑骂道:“臭小子,以前不爱说话,现在话多了就是能噎死人。”

第94章 粮食

霍知恒笑道:“咱们家人倒都没什么变化, 尤其是妈妈,做的饭还是那么难吃!”

李丽萍哭笑不得:“你个臭小子,嘴巴怎么还是这么挑剔, 这些年在乡下能吃到什么好东西?”

说起来吃, 霍知恒立刻打开自己的包裹,哗啦啦一堆东西散了一地,他无奈道:“家里也没个行李箱,只得拿大被单裹着,路上好些人以为我是逃难的呢。”

霍知钧相像着自家弟弟背着个大包裹的样子,顿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二哥, 你别笑了,再笑宁雅姐的信我就不给了。”

霍知钧猛然止住笑,又道:“那你回头带回去好了。”

霍知恒隐约觉得这语气不对,看看自家父母, 又不好说什么,只得继续整理东西:“这一大包是甜甜给我做了路上吃的酱肉饼,特别好吃, 你们一会也尝尝。”

李丽萍耳尖地听到,立刻问道:“甜甜是谁?”

霍知恒顿了一下:“邻居家的姑娘,特别聪明能干。”

霍知钧拉长了腔调怪模怪样地笑道:“特别聪明能干的邻家妹妹, 是不是也特别漂亮?”

李丽萍见小儿子耳朵都红了,拍了大儿子一把道:“作什么怪样子,刚好了一点, 伤口不疼了是吧?”

一家人正收拾东西, 又说说笑笑十分热闹之际,门口传来杨有富的声音。

此时,河东村, 叶甜甜家的院子里,大盆大盆的食物被端上桌,热气腾腾地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叶朗端出来几盆水招呼大家洗脸赶紧吃饭。

有洗完的人先去倒茶喝,一边喝一边夸道:“我家婆娘也跟着学了这个薄荷茶的做法,怎么就是缺这么个味儿呢?”

苏老太满面红光地道:“那是哟,我家甜甜手巧,不一样。”

叶甜甜红了一张脸道:“也不是,肯定是婶子节俭不舍得放够糖,味道就差那么一些。”

也有人在一旁道:“好喝也不要多喝了,饭前喝一肚子水,一会还吃得下吗?这饭菜多香啊!”

一群大老爷们在外面吃,厨房里面来帮忙的人就在屋内摆了张桌子,今天叶蔓蔓、叶盼盼和叶大伯娘、叶二婶也来帮忙。

叶二婶本来是不想来,是叶二伯强制她来帮忙,本来就和妯娌处得不好,盖房子这种一辈子只有一回的大事再不伸把手,在村里人看来,那就是要直接不认亲了。

这年头人人都对人情往来看得十分重要,有来有往,关系才会亲密。

叶二婶人是来了,干活却不怎么认真,还得叶盼盼时不时地提醒她。

对于自家闺女这种行径,叶二婶十分不忿,可是满腔怒火又只能在心里憋着,现在家里的钱财她一分都摸不到,儿子不听话,丈夫也离心,闺女更是从来没有贴心过,孤立无援的她也只能暂时老实下来。

她脸色阴沉地端起饭碗,径自坐在角落埋头吃起来,叶盼盼看看她,皱皱眉头,自己去帮忙给人盛饭。

王三婶接过她递来的粗陶碗,对着叶大伯娘夸道:“你看看你们家的这几个丫头,真是贴心,个个能干的不得了。”

叶大伯娘眼里溢满笑意:“贴心是贴心,就是有点笨,要是和甜甜一样聪明能考上高中,那我做梦都能笑出来。”

叶二婶本来在默默吃饭,此时忍不住冷哼道:“丫头片子总是要嫁人的,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不如早点回来学些家务活是正经。”

叶大伯娘脸色一变,忍了又忍才没有说话,王三婶看看众人,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就是嫁人也得分嫁得好嫁得坏,没看这几年咱们村的丫头多识几个字,来说亲的都是好人家,家境差点儿的,那都不好意思上门。”

程寡妇也笑道:“那是肯定的,隔壁村不是有一个上完初中嫁到县里去的?婆家还给安排了工作,这要是没上过学的,怎么能有机会认识城里人?”

叶二婶眼珠子转了转,好奇地问道:“哎哟,这么说还是姑娘自己认识的?这人家城里爹妈能乐意?”

程寡妇:“结婚的时候也找了媒人来说合,不过听说两人是同学,现在和咱们那会不一样,都讲究自由恋爱,爹妈都管不了。”

王三婶笑道:“自由恋爱多好,婚前感情好了,婚后吵架的时候也少。”说着她看了一圈埋头吃饭的几个小姑娘,打趣道:“看看你们年纪也都不小了,在学校要是看到合适的要早下手,优秀的男娃娃可抢手得很呐!”

听到优秀的男娃娃这几个字,叶甜甜嘴里嚼着饭粒,眼前却慢慢地浮现出霍知恒那张经常没什么表情的俊脸。

想着想着,她猛然一惊,觉得脸上好像有些发热,赶紧加快速度扒饭。

红星农场杨有富家的窑洞里,霍知恒面色凝重地给病人把脉,好一会才对杨有富说道:“老人倒不是什么大病,就是痢疾,再加上营养跟不上,病情就容易反复,恰好我带来的药都齐全,回头我配好了拿来。”

杨有富连声道:“那可不敢让你跑,我让我家小子去吧。”

看完老人,又给躺在一边的孩子看,病状居然都差不多,霍知恒心底暗暗发愁,这可是传染病,而且杨场长家应该算是农场里面条件比较好些的人家,他家的孩子老人都营养不良,其他人恐怕更加严重。

他丝毫没敢耽误,直接去了旁边几户人家,一圈人家看下来,他脸色越来越沉,杨有富跟在他身后,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一直到一孔特别破烂的窑洞前,杨有富道:“里面也是几个劳改分子,年纪有些大了,病了有好些天,反反复复的,都快起不来身,要不是旁边人给照看着,恐怕人都没了。”

霍知恒点点头,掀门帘进去,室内虽然光线昏暗,被子家具看起来都十分破烂,却还算干净,也没有之前好些人家的那股腐臭味。

进了屋,屋内一人就站了起来,炕上躺着的两个病人也挣扎着起身,三人看着都是满脸沧桑,瘦得只剩皮包骨头,杨有富上前说明情况,才让霍知恒上前把脉。

这三人居然都感染了,只是情况有轻有重,大概是因为年纪大的原因,比大部人的病情都更重些。

霍知恒很快回到家里,按照记录好的病历分好药,交给杨有富,农场的村民们自然有家人照顾,至于劳改分子这边的,就只能让这些人自己互相照顾,没有感染和病情轻的人帮忙熬药煮饭。

分好药村,霍知恒又对杨有富道:“杨场长,许多病人都是因为吃不好才耽误了病情,痢疾这种病,其实好些人是可以自己痊愈的。还是得想办法弄点小米红枣什么的,熬点粥。”

杨有富顿时垮下脸:“这可怎么办呀,我们这里就只有坐月子的人能吃点小米红枣的,平常哪能吃得起……”

霍知恒道:“这个病说起来也是传染病,真要到最后死得人多了,市里面领导也要担责任的,而且农场里面的这些改造分子,都是有记录在案的,这么些人工真是说没就没,若有人追究起来杨场长怕是不好过。”

杨有富虽然人老实,也当了这么多年的场长,他咬咬牙道:“你说的是,我去想想办法找上面要粮食,这么大的责任我一个人也背不起,总得要报告清楚,不给我们药品,粮食得给些吧。”

说实话,他管这么个农场真是头大,土地都不肥沃,除了自己农场的工人,来务工的村民,还要养活这么些劳改分子,以前也有人熬不过去的,上面也是来不少人调查,还得让他写说明,折腾得不轻。

这些年他一直都谨慎,真要是出什么大事,他也担不起。

霍知恒说道:“咱们农场今年干旱,收成不太好,我打个电报回我们老家村里,看看大家伙能不能给凑点粮食吧,毕竟我父母都在这里,他们就是平反能离开这里了,也得有段时间。”

杨有富感激道:“大家伙儿日子都不好过,能伸把手就不容易,我多想想办法。”

说着,他眼珠又一转,小声地问道:“这还真能平反呀?”

霍知恒惊讶道:“杨场长没看过报纸吗?这些年老干部们下放的越来越多,也引起了老首长同志的注意,去年的九月的时候还为贺元帅恢复名誉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