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同人)延禧攻略之红篆春星+番外(161)

作者:朱颜1999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头道门洞券两侧,墙壁上雕刻着四大天王,手持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即毗琉璃,怀抱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即多罗吒,手持宝塔臂缠水蛇的西方广目天王,即毗留博叉,手持华伞握银鼠的北方多闻天王,即略沙门。四天王横眉立目,坚甲利胄,魁梧伟岸,威风凛凛。

傅恒抱着福隆安就着火光看,孩子又咯咯直笑,墓道的幽深黑暗都被这欢笑驱散开去,众人都笑起来,璎珞心中欢喜之情油然而生。头道门洞券顶部是两座宝塔浮雕,墙壁上还刻有大幅的藏文佛经。

在地宫的明堂券顶,雕刻有栩栩如生的“五方佛”。五方佛占据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显神通,各显智慧。在穿堂券两侧墙壁上刻有“五欲供”图。傅恒说,佛主告诫后人,只有戒除这五种欲望,死后才能升入天国,进入极乐世界。五座器座之上各升莲花一组,分别托着明镜、琵琶、堡香、水果、天|衣五种佛前的供养品,通过眼、耳、鼻、舌、身的感觉,分别觉察到色、声、香、味、触五种欲望“五境”。众人听闻,在黑暗里,都觉得十分神秘又神圣。

长长的券道,中间穿过头道门,二道门,三道门,共九券四门,全部是拱券结构的无梁殿。这四道门的八个门扇上分别雕刻一尊菩萨立像,合称“八大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除盖障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慈氏菩萨。每尊菩萨像高约五尺,都作少女模様,头顶莲花佛冠,高髻长发,双耳佩环,袒胸露背,赤足亭立于莲花台上,体态婀娜,神情柔和安详,尽显佛家的静谧与平和。璎珞心里忽生感慨:只可惜,先皇后娘娘什么都看不见了……

每道石门均由整块青白玉石雕琢而成,高九尺,宽五尺、厚约小一尺,每扇门重好几千斤,门上还安装着一根重约数千斤的方形整体铜管扇,使沉重的石门在开关时,运转灵活,现在石门全部开启着,但众人穿过长长的墓道和石门时总有一种某种莫名的压抑。傅恒说等将来皇帝入葬完毕,各道石门均要封死,永世不启。

终于走入最后的金券主墓室,地宫的最后一券。券顶上刻着三朵硕大的佛花,花心里有梵文佛像,花外层有二十四片花瓣,花周边有各种法器。佛花仿佛来自天国的绢帛,携带福音翩然覆盖下来,笼罩着安详的佛国之梦。金券东西水平墙的上半部为半圆形的月光石,雕刻了一尊佛像和一组八宝,即法螺、法论、宝伞、盘肠、白盖、金鱼、宝瓶、莲花,其他部位则满刻藏文佛经和梵文咒语。

墓室不大,室内现设有四个高台,上面各点着一盏油灯,没有那么黑暗,可以看见围着一圈的弥座宝床上,左边靠墙位置放置着孝贤皇后的棺椁,中间位置留空,右边靠墙位置放置着慧贤皇贵妃高氏的棺椁。傅恒抱着福隆安,和璎珞并排,余人在后分为好几排,一起跪倒在皇后棺椁之前叩拜。

福隆安似乎被这里的庄严肃穆冰冷震慑住了,不再欢笑,而是瞪着大眼睛到处看。叩拜后,傅恒便要乳娘抱着福隆安,和珍珠小全子亲随出去外面明楼里等候,自己拿过一个火把放在侧面高台上,他和璎珞要在这里待一会儿再出去。福隆安本不肯要乳娘抱走,傅恒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又亲亲他,他便不闹了。

作者有话要说:

-

【饽饽】满人把一切干粮类食品都叫做饽饽。满族是渔猎民族,长期在野外捕猎和征战,携带黏食类饽饽,既省事又抗饿,所以他们喜爱粘食,喜食蜂蜜,爱喝糊米茶,慢慢地养成了在居家日常饮食中也吃饽饽的习俗,并且在婚丧礼俗以及祭祀祖先和敬神时也多用各种饽饽。随着满族人入主中原,也将这一习俗带入关内,成为北京一带的各种小吃,如“萨其马”、“驴打滚”等已成为有名的小吃。清中期后,各大城市都有饽饽铺子,做各种饽饽,较出名的有“大八件”、“小八件”等。饽饽是对各种糕点的统称,主要有糖火烧、燕窝酥、牛舌饼、茴香饼、佛手、马蹄等30多样花色。饺子在满语里叫【煮饽饽】,冬至必煮。仿膳煮饽饽只有栗子大小,汤汁酸中带辣,既开胃又暖身。

-

【裕陵】因为被盗,地宫被发掘,我们今天可以看见里面的华美,如此节中所示。而康熙的景陵地宫(也被盗)和雍正的泰陵地宫(盗墓未成)公众并不可见,只能看见地上部分。地上地下的规制应该都差不多,但裕陵地宫应该是代表了清朝陵墓地宫的最高成就,建筑设计和精美的石刻以及石门的设计均是巧夺天工,别说在那样的时代,就是在今天,也让人叹为观止。石刻内容全部源于藏传佛教。

-

景陵是清朝皇家陵寝中第一个废除火化实行土葬制的陵寝;康熙首开皇帝陵内先葬皇后,不闭石门,以待皇帝的先例。雍正元年,雍正因允祥之故,将其母章佳氏追赠皇贵妃,并葬入景陵地宫,开创皇帝陵内袝葬皇贵妃的先例。泰陵地宫里葬有雍正,孝敬宪皇后和敦肃皇贵妃(年贵妃)。如果没有先例,可能裕陵地宫里只会葬有乾隆和孝贤皇后及孝仪皇后(即令妃)。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自己不愿葬入泰陵,乾隆帝于乾隆二年专门为她修建了泰东陵,前后历时六年,是清西陵3座皇后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超过慈禧的定东陵。据清宫档案记载,泰东陵地宫(未发掘)的地面不是用条石铺墁,而是用金砖铺墁,是清陵中第一座雕刻经文和佛像的地宫。

第103章 容音(六)

众人走了,璎珞还跪在棺椁之前,默念祈祷。傅恒也回来跪下,轻声说道:姐姐,我们来看你了。你好吗?额娘,大哥大嫂,二嫂,小辈们,他们都很好,我们和隆儿也很好,你放心吧。是皇上要我来看姐姐的。于是把皇帝去长春仙馆生病的前后详情说了一遍,皇帝和自己说的话也原样说了一遍。最后道:姐姐,我和璎珞都知道你已经原谅皇上了,但皇上还想让我们再帮他问一句,你可以原谅他吗?说着叩头下去,璎珞也一起叩头。墓室里毫无声息,只有火把烧着松香轻微的呲呲声。

二人抬起头来,忽然发现皇后棺椁后面的高台上的油灯灭了。墓室封闭,风吹不进来,于是两人惊喜地对望一眼,都觉得这是先皇后的回答。璎珞道:姐姐定然是会原谅皇上的,皇上是她最心爱的人,少爷,你放心罢。说着,站起来,从那边地上拿过包袱来打开,拿出一个精细的汝窑白瓷罐子。

璎珞将罐子放在棺椁前,无比深情地道:先皇后娘娘,姐姐,这是璎珞收集的茉莉花,姐姐走后,我每年都收集一些,明玉也有帮着一起摘,然后风干了放在这个罐子里,如今已有八年了。我知道这是您最喜欢的花,它们还是很香,便放在这里陪伴您罢。如今明玉也去陪着您了,璎珞放心。然后又从包袱里拿出一个玻璃小瓶来,里面有油浸泡着的紫色的穗子花。

璎珞道:姐姐,这是傅恒在伊犁采的灵香草,我制成的花油。说着拿出一个和白瓷罐同套的小白瓷碟子来,将油倒在碟子里一些,傅恒去将火把拿了来,点在油上,火光腾起,烧了一会儿才熄灭。璎珞将那瓶油也和白瓷罐子并排放在一起。然后又拿出一封信来,道:姐姐,这是皇上要我带给你的。说着抽出信纸,上面是一首长诗,傅恒将火把移近,上面是皇帝的朱笔,璎珞慢慢地念道: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念完一笑,道:姐姐,您一定很奇怪吧?这是一首什么诗,这是皇上抄录的西藏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写的诗。相传,仓央嘉措在成为达|赖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恩爱至深。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故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所有的诗就是为这心爱的意中人所作。皇上自己给姐姐写的诗之前都焚化给姐姐看了,而这本诗册是他新得的,他大病初愈,便抄写了这首,叫璎珞带来送给你,他说他明白你的心意,你也会明白他的心意。说着将信纸放回信封里,靠近火把在火上焚灭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