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不过我还得去取一下新打的刀,回聊。”
收摊期间有几个来晚的,让陈安再杀一头猪,他一律都给拒了,哪怕是过节,吃肉的也就那么些人,再杀一头最多卖一半,剩下一半就得砸手里,交了杀猪税就要亏本,他才不干。
并且明天大集的摊他也不打算出了,镇上的人虽然富有些,可也不会天天买肉吃,明天来卖肯定也要亏本。
陈安心里的账算得明明白白。
他去集市口取车,看守的黑脸衙役一见他便笑道:“是陈安啊,看来今天生意很好,那么早就收摊了。”
别看衙役和蔼可亲,那是因为陈安有个秀才大哥,又出手大方,不然集市里每天人来人往,谁会记得你的名字?
陈安也知道衙役看的是他大哥的面子,不敢托大,笑容满面道:“是啊,得亏了过节。”
说完掏出一串早就备好的钱抛过去:“这么大的太阳,当值也辛苦了,我请兄弟喝个酒。”
黑脸衙役也不客气,接过在手上掂一下便揣进怀里,脸上笑意更深:“那就谢了!”
县官不如现管,他大哥的秀才名头也不是对谁都管用,比如镇上那些偷抢拐骗的地痞。
——居无定所、有上顿没下顿的,谁管你是不是秀才的弟弟。
和这些衙役打好关系就会方便很多,至少这些浑人他就从来没有遇到过。
陈安驾车到李继的铁器铺子前停下,看到他正坐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本书,对面的矮凳上是个小娃娃。
“性相近。”
“性…相…近…”
是《三字经》,儿子念书的时候他也听过一耳朵。
李继低着头念一遍,李青松用奶乎乎的嗓音跟着念一遍,两人表情认真,一眼望过去,有种岁月静好的温馨,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陈安跳下车,听见动静的李继抬起头,然后把书放到柜子上,拍拍青松的脑袋,让他先去后院玩:“陈叔过来拿刀?”
李继起身迎上去招呼。
“是啊,这都半个月了,我的刀好了没有?”陈安虽然这么问,语气却不是很着急。
铁是朝廷严格控制的资源,铁器铺子不比其他的店铺,要买什么直接就有,哪怕是木匠,那起码也有材料在。
要想打铁器,得提前预约申请,每人还有限定的份额,如果打的是无刃的炊具,比如铁锅,那还好说,要是刀剑一类的利器,审查就更是严格。
当初他当屠夫时定的第一把刀,足足等了一个月的时间。
“陈叔来得正巧,昨天这把刀刚做好,进来看看吧。”说着掀开帘子,示意他进侧屋。
陈安非常惊喜,今天他只是顺道来问问,根本不抱什么希望,没想到竟然做好了,速度可真够快的。
“这是我拿刀最快的一次,你小子行啊!”陈安朝李继比了个大拇指,跟进去看他的杀猪刀。
以前的铁匠年老体弱,半年前换了李继来当,他还没见识过李继的手艺呢。
陈安悄悄打量旁边的人,听说年纪才二十,服兵役之前也没有学过这个,手艺估计不怎么样。
但陈安决定,只要质量差不多,就算没有老铁匠做得好他也认了。
一来,年轻人嘛,才开张半年,给点儿机会学习经验;
二来,铁器铺子和官府沾亲带故,没点关系可开不起来,而且流程走得这么快,这年轻人有点儿本事,结个善缘。
“陈叔请看。”李继右手一引,陈安顺着方向看过去。
稳了。
杀猪十几年,他经手的刀不少,一看这样子就错不了。
陈安拿起刀把,顺着刀刃的方向两指一抹,又敲打几下,心里顿时有了数,满意道:“这刀好!”
他转头看李继:“我来之前还想着你这么年轻,估计手艺要差点,看来是我想太多了,哈哈。”
如果李继的手艺确实不太好,这件事说出来就有些得罪人,但放到现下的境况下,反而让人觉得他实诚。
果然,李继没有生气,只微笑道:“如果手艺不行,我也不敢开这个铺子。”
“那行,刀我就拿走了,旧的那把你这收不?”陈安忽然想起自己车上的旧刀,以前老铁匠是收的,看情况抵一些工钱。
李继回道:“人虽然换了,也搬了地方,但规矩还是一样的。”
陈安用旧刀抵了钱,付清尾款后赶车离开,觉得李继是个不错的小伙子。
李继也觉得这位陈叔也是个爽朗的人,让他想起了五年从军的战友们,不由心生亲近之感。
双方对彼此的印象都还不错。
第10章 第 10 章
光阴似箭,很快就到了六月初三。
晚上,陈安夫妻并躺在床上,准备休息。
“当家的,再过三天,阿秀就十六了,她的婚事你有什么主意吗?”李氏推了下陈安,想问问他的打算。
眼看闺女越来越大,李氏就算再舍不得,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起她的婚事来。
“阿秀的婚事?”陈安一愣,“不是还有两年才能出嫁吗?这么早?”
“嫁的人需要时间挑选,再打听打听人品,还有三书六礼,已经不早了。”她说着说着,反倒觉得时间有点不够用,“这两年你先帮忙留意合适的,可以就先定下,等过了十八再嫁。”
李氏想得很清楚,真等到阿秀十八再考虑,合适的早都被抢着定下了。
“咱闺女这么漂亮,能认字又会刺绣,十里八村的好小子还不是随便挑。”陈安没想这么多,只觉得闺女哪哪都好,肯定能嫁个好人家。
李氏仗着天黑看不见,偷偷斜了他一眼:“随便挑你也先挑着,总得有个人选的。”
不知道为什么,陈安突然想起了李继,这个小伙子有本事,可合适的小伙子一想想,似乎还挺多的,这个念头就这么闪过去了,但终究还是留了个印象。
……
陈秀生辰这天,陈景跟大伯陈宗说了一声,特意在中午赶回家吃饭。
“姐,不可以弄断啊。”陈景撑着下巴,围观陈秀吃长寿面。
陈秀:“……”
长寿面是一整根,吃的时候不能咬断,图个好意头。
虽然比正常一碗面的分量少,但要她一口气吃完……
陈秀皱着眉头,有些为难。
——面这么软和的东西,只要中途停下来换口气,说不定就断掉了。
明明她已经长大了,如果还是小时候的分量,她才不会每次都吃得这么艰难,可偏偏娘认为长寿面越长越好,你年年长,她年年加,次次掐着极限做。
陈秀抬头瞪了陈景一眼,心说等你的生辰到了,看我到时候怎么嘲笑你。
面放得越久越容易断,陈秀不敢再耽搁,拿起筷子挑起面的一头放进嘴里,然后将剩下的一点点吃进去。
她嘴巴鼓起来的样子一定不怎么好看,瞧陈景笑的那个样子就知道,陈秀默默在心里又给他记了一笔。
你给我等着。
好不容易吃完了,陈秀瘫在椅子上揉嘴巴。
陈安突然拿出一封信放到桌子上:“这是今天驿差给我的,是桂花给阿秀写的信。”
“桂花的信?”陈秀一愣,反应过来后,高兴地拿起信封就拆。
桂花走之前说要给她写信,结果等了半个月,连个影子都没有,后来她就不再每天眼巴巴地盼着了。
陈秀在心里算了一下,她都过生日了,也就是说桂花已经已经走了一个月了,府城到底是有多远,寄个信也要这么久?
陈秀在信封上一扫,寄信人那一栏写着“陈桂花”,而不是“绿柳”。
“绿柳”这个名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她亲自“取”的,心里总感觉有些复杂,于是有意无意的,她从不以这个名字称呼桂花,可能桂花还以为是她不习惯,也不用“绿柳”自称。
陈秀轻吐出一口气,撕开信封。
桂花请的代笔,信纸开头是格式化的问候语,陈秀直接跳过往下读。
“……安顿好娘,我请人写了这封信,听说送得很慢,不知道还有多久才能到你手里……不用担心,小姐对我很好,允许我带着娘住在府里,还说会帮我留意妹妹……”
看到这里,陈秀安心不少,女主就像她记得的一样,是个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善良型女主,还愿意帮桂花找妹妹。
接着往下,是桂花和陈婶感激的话,还说喜欢她送的手帕,并且表示,以后也会偶尔写信回来,并期待她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