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撩乱+番外(153)

与广陵王府比起来,虞府大约也就名字上不叫王府罢了。

虞嫣心里不由讪讪。怪不得皇帝一定要把滕氏弄倒。光是比房子,滕氏就已经能与诸侯王比肩,再往上就只能住皇宫,她要是皇帝她也不会忍。

沁阳大长公主府,比广陵王府更靠近皇宫。

当车马在门前停下时,天已经黑了。公主府的家令带着仆人们迎出来,向萧寰行礼,恭敬地将他和虞嫣引入府中。

公主府的营造虽然与王府不能相比,但也很是华美。虞嫣跟着萧寰走到庭中,忽然发现两侧的树木竟然绿叶绽放,枝头花朵盛开,有些吃惊。

等到看清楚,她才发现那些都是用丝绢和纱罗制成的,一眼看去,全然看不出来。

“这是姑祖母的爱好。”萧寰在一旁道,“每到秋冬,府中树叶落尽,她便让人制成假花假叶点缀在枝头上,待到来年树木的叶子长起来再取下,故而她府中的园子又叫永春园。”

虞嫣有些啼笑皆非,不由想到了县主。那爱美的心思,想来是从沁阳大长公主这里一脉相承。

堂上,灯火通明。

沁阳大长公主满头银发,却全没有苍老之色。她面容富态,皮肤保养得白皙红润,用黛色描出一双长眉,显得很是有神。

出于虞嫣的预料,在这里,她竟然看到了杨氏和赵茹。母女二人正坐在下首,陪着沁阳大长公主说话。

坐在她们对面的,是一对夫妇,虞嫣知道那就是王隆的长子王奕和妻子陈氏。

见萧寰来到,沁阳大长公主露出笑容,和蔼地招呼萧寰上前。

萧寰随即带着虞嫣向她行礼。

“前些日子便听说你回来,”公主笑道,“可伯光说,朝中在清查你那遇刺之事,只怕不便。我想着也是此理,便等了几日才请你来。”

伯光是王奕的字,他在一旁听得这话,也笑道:“今夜这筵席,早该摆了、寿阳侯诋毁不成,反载了一个跟头,于情于理都该为你庆祝一番。”

萧寰莞尔:“多谢姑祖母。”

他们说过话之后,杨氏和赵茹也向萧寰行礼。

杨氏微笑:“殿下离开朔方之后,才过一日,妾便接到舅姑的家书。他们说阿茹离家太久,甚是不放心,教妾将阿茹带回京来。妾不敢拖延,隔日便启程了。今日来拜访大长公主,方知晓殿下也要过来用膳,却是巧合。”

公主道:“当初你夫妇二人要带阿茹去朔方,我便说不妥,她一个养在深闺的女儿家,京城也不曾出过,怎耐得朔方苦寒?做父母的,倒还不如舅姑心疼阿茹。”

第151章 赴宴(中)

赵茹忙道:“是妾不放心父亲和母亲,执意跟去的,公主莫怪。”

公主看着她,露出笑意,将她的手拉过来,怜惜道:“我岂不知你秉性,最是孝顺。”

赵茹露出羞怯的微笑。

这时,沁阳大长公主又看向萧寰,道:“阿茹在朔方待了半年,你当时常能见到?”

“偶尔罢了。”萧寰道。

杨氏在一旁忙道:“殿下事务繁忙,阿茹有几次到县主府里去为县主作伴,恰恰遇上了殿下。”

沁阳大长公主颔首,对萧寰道:“我记得从前,你到这府中来的时候,也曾见过阿茹。”

萧寰微笑,道:“孤不记得了。”

杨氏嗔道:“公主真是,殿下从前来做客的时候,也不过十几岁,阿茹还是孩童,又如何记得。”

沁阳大长公主也笑:“也是此理。”

虞嫣将众人这番表现看在眼里,心里明白过来。

沁阳大长公主府的丈夫赵雍,是杨氏丈夫赵彬的伯父。杨氏是不是真的接了家书才从朔方回来,那不好说,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她们在沁阳大长公主这里,比在县主跟前更得喜爱。

众人寒暄过一阵,终于将目光都看向了萧寰身旁的虞嫣。

“这位,想来便是你府中那位新来的虞女史。”沁阳大长公主看着虞嫣,缓缓道。

“正是。”萧寰道。

虞嫣即刻识趣地上前,再度向公主行礼。

虽然低着头,但她能感觉到公主的目光将自己打量着,不辨喜怒。

沁阳大长公主过日子比萧寰讲究多了。

菜肴一道一道地呈上来,有好些,虞嫣从未见过,据说是大长公主府里才能吃到的。

而宴席的氛围,也很是雅致,乐师和歌伎在堂下弹琴歌唱,宾客们语不高声,一派安宁。

虞嫣仍然摆出温文识礼的样子,无论吃饭、夹菜还是喝汤,举手投足都尽善尽美,看着教养出众。

她知道,除了萧寰之外,这堂上的所有人都在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尤其是沁阳大长公主,那目光时不时瞥来。

虞嫣神色平静,只垂眸用膳,似对众人的打量全然不知所觉。

宴后,仆婢们收起食器,呈上茶来。

公主对萧寰道:“今年新茶未出,此乃去年的霍山黄芽。我教府中之人封入瓷罐,以香花窨制,不损其本味,反添些馥郁之气。你且尝一尝,看可有缺憾。”

萧寰应下,将茶杯捧起,抿一口。

少顷,他缓缓颔首,道:“姑祖母烹茶用水,当是来自城南玉龙泉。”

众人都露出讶色,公主道:“正是。”

“玉龙泉甘冽,烹茶亦乃上品,但与花香略有不合。”萧寰道,“若改用醍醐寺的明慧泉,当更为相融。”

听得这话,众人露出钦佩之色。

“殿下品茶,果世间绝妙。”杨氏笑道。

虞嫣也笑意盈盈,心里却感到匪夷所思至极。萧寰究竟是喝了多少这里那里的水,居然能够品一口就说出来。

“我听闻,虞女史是广陵国人氏?”沁阳大长公主也喝了一口茶,忽而问道。

虞嫣知道话题总会回到自己身上,答道:“禀大长公主,正是。”

沁阳大长公主道:“广陵国,我年轻时也曾去过。那是子昭尚未出世,广陵乃是一郡,山林河泽,甚是优美。”说着,她画风一转,“不过我今日接到华阳县主捎来的家书,在信中,她也提起了女史,却说女史京郊人氏。”

堂上有一瞬微妙的寂静,杨氏喝着茶,静静地看着虞嫣。

萧寰想开口,却听虞嫣已经答话:“禀县主,华阳县主所言确实。”

公主似笑非笑:“如此说来,你不曾对县主说实话?”

虞嫣正待答话,萧寰却出言打断,不紧不慢道:“禀姑祖母,虞女史之所以隐瞒,而是孤授意而为。”

公主看向他:“怎讲?”

“孤与虞女史少年时的过往,若传出去,必然遭人诟病。故而为了保全女史清誉,孤让其将前事省去,只说是在京郊相识。”他说,“此事,孤之过也。待日后见到舅母,孤自当与她赔罪。”

公主淡淡笑了笑,道:“原来如此,你也知晓此事会遭人诟病。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则为婚,奔则为妾,这般道理,想来你也知晓。堂堂广陵王,当为天下人表率,莫似陈王一般,胡作为非,让你父皇面上无光才是。”

这话的意思十分明了,虞嫣明白过来,还是萧寰了解他这位姑祖母,这就是个鸿门宴。

气氛骤然有些不对,萧寰的目光沉下。

“外祖母多虑了。”王奕见势不好,忙打圆场道,“此事,圣上已经知晓了。”

“据老妇所知,圣上并未允下这婚事。”公主道。

“此事,姑祖母不必操心。”萧寰语气郑重,“父皇答应过,孤的王妃由孤择选。”

公主的目光也沉下,正待开口,却忽而听虞嫣叹口气,道:“殿下,莫再争执了,妾早说过,殿下当年那三媒六聘,只怕做不得数。”

这话出来,众人都愣了愣。

“三媒六聘?”沁阳大长公主诧异道,疑惑地看了看萧寰。

“正是。”虞嫣说着,怯生生地望着公主,道,“妾不敢相瞒,殿下当年遇到妾之时,妾父亲正在议亲,要将妾嫁给一家同乡。殿下与妾相识之后,便要阻止,说待他回京禀明圣上,便可将妾迎娶。但妾那父亲并不愿意,说妾出生之时,曾有高人为妾算过命,十五岁前定要出嫁,否则将有灾患。殿下见父亲执拗,却不让步,当即去请了媒人来,备下六礼,就在乡中置下了院子,将妾迎娶。”

众人:“……”

萧寰:“……”

海青拿天鹅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