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古代当夫子+番外(131)

作者:魔女小妖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新皇登基,不少老臣都请辞,而先帝跟世家的那一场争斗,也让朝廷各处都空出了不少官员,急需要新生力量填补空缺。魏钰开了恩科,又放宽了举人的收录线。谢春山倒还好,他的功课一直都还算扎实,谢小聪就要差一些,不过今年也算是擦线考中了。

接下来两人都要好好复习,打算三年后去试一试会试。

他们倒也没有期盼着会试能够考中,只想着能够去感受一下考试的氛围,多积攒一点儿经验,往后再去考试的时候就不用那么紧张。

信中,二人都言辞恳切的感谢了谢辞渊,感谢他的教导。言传身教,谢辞渊一直都在身体力行着这四个字儿。考试写文章的时候,看着文章的题目,为格物二字,二人立刻就想到了谢辞渊平日里跟说的那些话,笔下的文章就这么流泻而成。

他们写的十分顺畅,平常谢先生说的那些东西,此时仿佛已经真正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曾以为没有被记在心里的那些东西,却原来一直都深深的埋在他们心底里。然后慢慢的,多了他们自己的理解,成为了他们的理念。

所以在看到自己的名字在榜上的那一瞬间,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谢先生,想要写信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谢先生知道。

当初666也曾极力的主张让自己收他们二人为弟子,可谢辞渊还是拒绝了。但曾经在杨河村的那段岁月,他也还是教导过他们一段时间的。所以在知道他们能有这样的成绩的时候,谢辞渊也是真心的为他们感到高兴的。

想了想,谢辞渊还是将谢东叫了过来。

经过这段时间在府衙里的历练,谢东整个人都成熟了许多。

“先生,您找我?”

谢辞渊指着前头,说道:“坐下说话。”

“在府衙,你感觉怎么样?”

“挺好的,跟着张大人他们,能够学习到不少东西。如何跟人相处,怎么做事才能让人信服,各种情况各种突发状况下应该要怎么应对,在那里都能够学习到。这些都不是书本上能够教我的,这些也都是十分宝贵的东西。”谢东说的十分认真。

虽说这些东西,科考的时候不一定会考到,可是在往后的人生中却一定会用到。

谢辞渊听后也觉得挺高兴的,说道:“很高兴你能有这样的收获。不过我刚刚收到了谢小聪和谢春山的来信,他们已经过了乡试,如今已经是举人了,你怎么想?”

谢东闻言有一瞬间的惊讶,然后便笑了笑说道:“那挺好的,我只能恭喜他们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打算,他们暂时领先一步,我也很快就会追上的。”

后来者居上的事情,往往也都会发生的。

谢东说起这些的时候,很自信。

这样的自信,也是谢辞渊想要看到的。

年轻人就该有这样的自信,朝气蓬勃,让人看着就觉得未来是充满无尽的希望的。

“你在这边也已经历练了一段时间了,京城那边的形势也有所好转,你看看,是不是现在回去京城准备乡试?”

其实谢东也感觉自己现在参加乡试已经够了,只是他还是不舍得离开谢先生身边。尤其在这个地方,他做了不少有意义的事情,看着这个地方从一团乱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对于此地他是有感情的。

要走,可心里却十分留恋。

谢辞渊知道他在想什么,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有些路,总是要自己一个人去走的,你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人,都只能陪着你走一段路,不能陪你走完整个人生。你觉得时机到了,就去吧。”

人生总是要面临许多不舍和选择的,这些不是遗憾,而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可先生,我……”

“回去吧,先回杨河村,看看你娘,她应该很想你了。”

说起他的娘亲,谢东目光闪了闪,确实已经很久没有见娘亲了。

他也很是想念。

第124章 居大不易

拜别了谢辞渊, 第二天谢东又去了府衙,跟府衙里面几个人都告别了一下,之后又回了山庄, 跟庄子里的人辞别之后, 收拾行李,踏上了回乡的路途。

山庄那边不少人都跟谢东很熟悉, 他们有一些原本就是谢家的佃户,下了决心跟着过来辽东打算谋取一条生路的。有些则是后来被谢先生接收的军士们, 知道谢东是谢辞渊的学生, 是以跟他相处的也算比较多。

“你要回杨河村啊, 回去也替我跟他们问好, 唉,这转头才发现, 都已经出来这么长时间了。这不回想不觉得,一回想起来,才发现还怪想家的。”

“是啊, 替我去瞧瞧,看看他们过的怎么样, 我们在这边过的挺好的。”

有人收拾了点东西, 让谢东帮着带回去, 算是给家人的礼物。千里迢迢, 人没有回去, 带点礼物回去, 也算是一种心意。

谢东都答应下来, 离开的时候,除了自己的东西,还带了不少其他的东西。

不过他倒也不着急赶路, 所以这些东西带着也不碍事儿,就在路上慢慢走着就好。

不过这会儿天气正热着,他们路上走的本就极慢,还好马车里头也用了新材料,倒是不会叫人觉得太热。taeny路上走了将近一个月,才终于到杨河村。

跟谢辞渊在的时候相比,如今的杨河村确实是有些冷清了。

来往的人没有那么多了,不过跟以前比起来,在此地落户的人还是多了不少。只是从前这里有谢先生,还有华夏大学,各地游学的学子大多都会过来请求见一见谢先生,后来也会慕名去见识一下藏书楼。

那个时候的杨河村,每天都来来往往的有很多人,如今从辽东回来,在瞧着此地,竟然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程芜此时正在家里做着针线,心里头也在想着谢东。

谢东走了有两年了,虽然她心里也十分清楚,跟在谢先生身边才能有一个好前程,可是儿子出去那么长时间了,她不想念,又怎么可能呢。

这两年里,他一直都在估摸着儿子的身高,一年四季的衣裳都给他做着。虽然也不确定儿子能不能穿上,可她给准备好总是没有错的。

正在收针的时候,程氏忽然听到屋外头有动静了。

说实话,自打谢先生来了杨河村以后,他们母子俩在这边的日子都好过了许多。如今她在杨河村,也不像是从前一样,不敢同外人交流,也时常有村人送些吃的过来,外头的动静,程氏便以为还是村人送吃的过来的。

“娘。”

这声音:……

程氏的眼睛忽然红了,她猛地站起身,将手里的东西放下,又快速的朝着外头走去,看着外头那身姿挺拔的人,她的眼泪哗啦啦的往下流淌。

“东子?真是你?”

“娘,孩儿不孝!”

程氏摇着头,“不,没有。你有你的前程要去寻,你是最孝顺的。”

两年了,长高了,人也瘦了,脸也黑了。不过人看着倒是更精神了。

程芜仔细的端详着他,半晌才又笑了出来,说道:“人精神就好,精神就好,娘看你这样,在那边过的肯定不错。”

谢东笑着说道:“有谢先生在呢,我肯定过的不错呀。”

“怎么这会儿回来了?是要做什么?”

“先生说我现在差不多可以参加乡试了,叫我回来准备准备,我在这边住一段时间,就要去京城了。”谢东如此说道。

程芜点头,说道:“那就去,反正娘就在这个家守着,你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

“娘,您不跟我一起去京城吗?”

他对自己是很有信心的,他此次参加乡试,一定可以榜上有名。之后便要留在京城准备秋闱,然后是殿试。他这些年也有些积蓄,所以是打算在京城买个小院子,就那边定居下来的。

平时也可以去谢府请教功课,倒是十分的方便。

听着谢东的打算,程芜点点头说道:“行,那娘就跟你一起去。”

她原本是特别不想去京城的,她年少的时光就在那里长大,可那里并没有给她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她其实并不想回去那里。

从前认识的人可能都不在京城了,但难免会碰到旧人,从前认识的那些人,她都不大相见。

还有程家那些人,她也不愿意跟他们有过多的牵扯。

但她其实也不是害怕那边,她只是比较享受如今在这个杨河村比较平静的生活,她总觉得离开这里,往后的生活就不再平静。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