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炮灰她只想种田(穿书)(13)

作者:朱牛宝宝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从城里到镇上有官道,到村里就没有了。好在平安村离镇上不远,走路也只需要半个时辰。

在广袤的北疆,算起来叫做很近的了。

牛车的话可能一天都不一定到得了,比人走路快不了多少。最多没那么累,还可以拉些东西,总体比人走路好。

幸好这个朝代没有太多乱七八糟的限制,比如说,不许普通人家用马车。

否则叶青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从路途遥远的京城回到北疆,也许就咸鱼一样懒得挣扎,坐等横祸降临吧。

不过自己的性格不会允许这样咸鱼等死的,怎么样都会离开王府和玛丽苏女主远远的才有机会保命。

☆、落户

第三天,祝安回来了。

祝安回到平安村,发现曾经的大村子,破败的房子空荡荡的,一片萧条的景象。几百人的村子,现在回来的不足十户,也不知其余的是在别的地方安家还是没了。

村里的田地野草长得比人高,只有离那些有人家的地方稍微好点,有人耕种,不至于荒着。

看到有马车进村后,离路近看得见的人家好奇地看着是谁。经过仔细辨认后,认出了祝安。

热情地和他攀谈着,一路跟随到祝家。离祝家最近的屋子里的人家也回来了,是一对老夫妻带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

据他们说是老人的孙子,是儿子和儿媳在逃亡安顿下来后生的孩子。

男孩由于营养不良,看上去像正常七八岁的小孩一样。大大的眼睛,机灵地转动着。

在儿子儿媳意外去世后,老夫妻就带着男孩一路流浪回到村子里,艰难地生活着。

早两年多前,官府发有救济粮,日子才好过一点。他们年龄大了,干不了太多的农活,勉强不饿死。

村里回来的几户人家都是差不多的条件,勉强混个温饱。

相比当年好多了,最少不用担心时刻会丧命。只是村里的老伙计们,不知道还剩下多少?

十几年不住人,祝家的房子也很破败,但是相对村里的而言,好多了。

回来的人家也没有因为他们的房子更好而跑来住,在他们心里,村里的人只要活着,迟早会回来的。

占着别人的房子算怎么回事?他们做不出来。看吧,这些年来都回来好户几家人了。以后,他们的村子会越来越热闹的。

住在村口边跟过来的那家人姓李,只有爷爷和一个孙子,孙子今年二十岁了。

老夫妻姓林,村子里杂姓多,不像有的村子只有一两个姓氏。当年村里有近十个姓氏的,姓祝的只有他们一家。

他们告诉祝安村子里的事,老夫妻一家是回来最早的一家,所以村里的事都知道。

在两家人热心的帮助下,祝安收拾了两屋子住人,将院子里的杂草清理掉。

就着带回来的锅具和食物,简单地做了一餐招呼几人一起吃。

邻居们本来要推辞的,祝安说了,祝家只剩下一个小姐。以后需要大家帮忙的时候还多,如果推辞,日后都不敢麻烦他们了。

几人想想有道理,一个村的,能活着回来都是福气,大家互相帮忙,才能走得更远。

第二天,祝安去背了一些干柴回来,等小姐回来就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了。

从院子边的水井里打了些水上来,装满厨房的大水缸。他们当年走之前,将井口盖了起来,打开水井还是干净的,没掉有杂物和树叶进去。

其它没收拾的屋子,只能等接小姐回来后再慢慢收拾了。

房间一起有十多间,不是一两天能整理得好的。还有漏水的屋顶也要补瓦片,琐碎事太多了。

第三天祝安就赶着马车去城里接人了。

听完祝安的安排,叶青频频点头。心里高兴,幸好有他们,安顿好后,一定要去衙门将他们一家人恢复成良籍。

这里的律法规定,奴籍的人,除了充做官奴的人外。在主家同意的情况下,去衙门消掉奴籍换成良籍就可以了。

休息了一晚上后,祝安赶着马车带几人去看铺子。当年买的时候,那四间铺子是连在一起的。

到了目的地,叶青没有下马车,只在车上看了一下。

铺子是两层的木房子,听祝安说后面还有小院子和两个房间,院子里有水井。住在这里完全不是问题,一般做买卖的人都是住在后院的房子里。

祝家的人不懂做买卖,以前都是租给别人的。现在看,铺子有人卖东西,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找时间要去衙门问问,他们的书契还有没有效。

顺便问问他们的救济粮怎么领,需要什么手续。

不过这些事情不需要叶青操心,祝安会去办。

回到客栈,祝安出去打听了。杜鹃看着回到家乡了,无视叶青的抗议,坚决将她打扮成娇小姐的样子。

一路上为了方便赶路,叶青的打扮穿着都是以耐脏不累赘为主。现在不用赶路,杜鹃就要她改回来了。

叶青怀疑杜鹃没有女儿,就将自己当成洋娃娃打扮了,虽然她不知道洋娃娃,但不妨碍她打扮自己。

拗不过她,只好妥协了。看着镜中的自己,叶青满意地点点头,麻烦是麻烦了些,好看是真的好看。

之前就准备有怀孕后穿的衣服,现在肚子五个月,已经很大了。穿着宽松的衣服,肚子倒是不太明显。

杜鹃看着自家小姐,终于满意地点点头。一身浅绿色的裙子,披上透明的纱衣。梳着俏丽的发髻,簪上两朵珠花。

这才是她家小姐的样子,小姑娘家就该打扮得娇娇俏俏的才像样。

祝安出去打听回来了。

据衙门负责这方面的官差说,只要有书契,本人带上衙门登记画押后,都可以返还给手持契约的人。

铺子的话,暂时没人来认领的,都是统一由衙门管理。有人租的,衙门收到租金后,用于建设北疆各种民生设施。

铺主登记好后就可以领回去了,租期未满的由租户继续做买卖,满了后铺主和租户自行协商。

家里的房子田地等,有人占了的,官府出头责令占用的人即刻退回来。

地里的庄稼可以等收成后再还回去,曾经有人无赖不想还,最后官府抓了几个典型的去吃几个月牢饭。

还要受一顿皮开肉绽的大板子,再由各村镇的专人去多人的村庄宣扬政令。人少不知道的地方也没事,有人到衙门去告,经核实后会去帮忙处理。

现在朝廷正大力扶持北疆,打算将北疆发展起来。北疆辽阔,不发展,日后最终会成大隐患。

试想一下,北疆在边境,长期没人经营,没人生活。

守边境的将士粮草如果从遥远的地方调过来,战时要耽误多少时间?

就是平时调粮草都要耗费无数的人力财力,所以发展北疆是重中之重,没看见二皇子都来到北疆坐镇了吗?

知道怎样领回来自己的家产后,第二天叶青就在祝安一家的陪同下去衙门。

找到管理户籍和田地的部门,拿出手上的各种书契,非常顺利就办好了。

最后拿出了祝安和杜鹃的卖身契,不顾两人的反对,直接和办理的人说要放了他们的奴籍。

祝安拿着新的良籍,和杜鹃激动地对视一眼。

虽说他们决定一辈子跟着小姐,是什么身份不重要,可真正拿到良籍的时候还是非常高兴。

他们是奴籍没关系,可是他们的儿子和后代呢?不能生生世世都是奴籍吧?

主家不放籍,奴仆的后代也同样是奴籍。小石头的户籍因为还小,没有去办,现在可以趁机一起办了。

有了良籍,就可以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了,想想就激动。不过就算有了自己的田地,祝安和杜鹃还是跟着叶青。

在他们心里,小姐就算他们的女儿,不照顾她,这么多田地,她一个小姑娘怎么管理得过来?

现在是荒地,可总是要慢慢种起来的,生活上的方方面面,没有他们帮忙,小姐怎么应付得了?

是以,祝安和杜鹃商量好,先打理好小姐家里,再考虑分给自己家里的的田地要怎么整理。

虽然日后还是和小姐住,但还是要盖一间属于他们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房子。要忙的事太多了,一步步来,总会好的。

询问了救济粮是怎么领的后,他们选择折成钱。毕竟领的是粗粮,他们有条件吃好点的当然不想委屈自己。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