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黑月光重生了(29)

这日容勋领兵出城之际,天晴日盛。身着银色铠甲的他,坐于高头骏马之上,带着红缨头盔,宽肩窄腰,长眉星目,甚是英姿飒爽,男儿气概。街道两旁均站满了送行的百姓,不少女儿家,朝容勋丢手绢、香囊、桃李瓜果等物。

他身后的将士们,意气风发,整肃有序。颀长队伍,缓缓而行,气势颇足。百姓欢呼,望君凯旋,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

春满楼上,易瑶驻足于窗前,遥看那抹马上的颀长背影,眼尾微微泛红,不忍再看,回首垂眼,自袖中掏出手帕,沉默的轻拭眼角泪花。

忍冬站在一旁,万分心疼郡主,更加心疼姑爷。众人都道容勋一介文臣,并无什么带兵经验,再说西南一族,各个奸诈,此行他前去,必定是九死一生。

坐于马上的容勋,似乎感受到了一股视线,蓦然回头望了春满楼一眼,窗口空空,并无一人,便转回了眸子。

自那日他上奏回来后,容勋写了一封解除婚约的信,叫凌若送到了将军府。信上说明了他去边疆,九死一生,不敢断送郡主的姻缘,不如解了这婚约,放郡主自由。

写信时,容勋只觉手中笔似有千斤重,迟迟提不了笔。重生一回,他最不舍的便是她,可现在,他却要狠心的放了她。

容勋端坐于书房一.夜。凌若见到主子时,便是一副双眼布满血丝,端若行尸走肉的样子。直到主子给了凌若一封信,信上写着解约二字,凌若才明白,昨夜发生了什么。

凌若万分沉重的带着信,来到了将军府。惴惴不安的坐在前厅好几个时辰,郡主却不肯来见,只是见到了她的婢女忍冬。

忍冬道:“我们郡主回话了,有信不收,有话不听,来人不见。”

凌若傻了,只得带着信回了容府。容勋闻言,似哭似笑,一把夺过信,扔进火盆,烧了个干净。

自此以后,易瑶便没再来过容府,两人也未曾见面。送行宴上,容勋既盼着易瑶来,心底又盼着她还是不来的好。

最终分,易瑶还是没有来送行宴。

思绪抽回,容勋紧了紧缰绳,目视前方,万般爱恋,也只得暗藏于心底。御马向前,城门大开,队伍缓缓而出。愈行愈远,长如蛇形的队伍,也渐渐的缩成蚂蚁大小,目视不见了。

易瑶坐的马车缓缓停靠在将军府前,掀开帘子,便见到大门口站着一队侍卫,看身上的服装样式,竟是皇宫里的禁卫军,她不免皱了皱眉头,走下马车,姿态端庄的朝着侍卫道。

“敢问几位侍卫,为何在将军府面前站着?”

领头的是禁卫军首领赵元,看了一眼华阴郡主,耳根微红,垂着头老实道。

“京城密探来报,说是阔蒙一族的尖细混进来了,末将受皇上的命令,在此守卫将军府的安危。”

易瑶眉目一挑,掩下神情中的不悦。

容勋带兵刚离开京城,景渊就派人来将军府看着,真是阔蒙尖细来了,还是说,想拿他们将军府当做控制容勋的人质?

第26章 施粥济善,挽救难民 能救多少人,就救……

“那麻烦各位让让, 我要在将军府门口施粥救济难民。”易瑶面无表情道。

几个侍卫和赵元面面相觑,赵元给了个眼神,各自都让到了石阶一下。

果然, 不出一炷香, 将军府的几个小厮,哼哧哼哧的搬着一口大锅, 还有几块大石头出来。石头堆成圆圈,中间空心, 上面架着大铁锅,如此一来, 就成了一个简单的石头灶。

又有几个小厮抱着柴火出来,塞进石头灶中, 点火, 拿扇子扇了一会儿,很快石头灶中燃起了烈烈的火。

两个婆子端着一盆米,倒进锅里, 添水,拿木勺搅和。不出半个时辰,一锅香气四溢、咕咚咕咚的白米粥就熬好了。

婆子道:“快去叫郡主来, 粥已经熬好了。”

很快,身着素白罗裙的易瑶跨过门槛, 走出大门口,来到石头灶前,低头看了看, 皱眉回头对婆子道:“就这白粥怎么行,一点味道也没有,再加一些红薯进去。”

婆子立刻领命去了, 洗了一堆红薯,切成拇指大的小块,咣咣咣倒进大锅里。

京城的难民普遍就聚集在西城,易瑶叫了小厮过去,通知难民到将军府门口来领粥。这消息传了过去,很快将军府大门口就涌来不少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人。

“真是粥!香着呢,快快……快叫我老婆孩子都过来。”

“前几天尚书大人门口领的粥,全是水,哪里是粥,就是剩下的米汤而已,看看将军府的,这浓密稠粥,有百米就不说了,竟然还有红薯!”

“好吃,甜得很!”

“……”

他们生怕来不及领到粥,都舍不得回家拿碗,几十个人有的端茶缸子,有的用陶瓷罐来装粥。蹲在大街上,吃着吃着哭了,擦了擦眼泪,埋头继续狼吞虎咽。

易瑶站在台阶上,命令小厮让难民排好队,她大声道:“各位不要挤,也不要抢,人人都有粥,你们都能吃上饱饭。”

挤挤囔囔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乖乖的排队,等着领粥。

几个禁卫军的侍卫站在一旁杵着,像石狮子,神情略显尴尬。易瑶扫了他们一眼:“还傻站着干什么,还不快来帮忙,再升一口灶?”

赵元听了这话,楞了半晌,搓了搓有些冰凉的手,回头朝几个侍卫道:“郡主有令,帮忙施粥,快去。”

几个侍卫茫然的点点头,跟在小厮屁.股后头开始帮着扛米袋,切红薯。

赵元也撸起袖子,蹲着生火。他瞟了一眼旁边的易瑶,和他一样半蹲着在削红薯皮,不禁眼眶一热。

京城因为舶来香的事情,商铺倒闭,家家户户没得银子花,再加上边疆战乱,赋税增加,军粮征收过重。不少京郊的农民,好不容易种了点粮食,全让官兵给带走了,结果寒冬腊月熬不过去,没得吃的,只好跑到京城大街上来讨饭。

赵元每次在京城巡逻,都能看到这些灾民,有的睡在桥洞下,身上就盖着一叠破草席,有的沿街乞讨,却被官宦富贵人家一脚踢出门外。即便是有一些当官的人家,行善施粥,也只是做做样子,弄点狗都不喝的米汤,剩饭剩菜什么的,摆在大门口,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难民哄抢一番。

像华阴郡主这般的女子,他当真是头一回见。身上看不到半点女子的柔弱和娇气,说话语气和想法,竟不比朝廷那些大人的见识差,不免让赵元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

赵元曾经对华阴郡主的印象,还停留在大家所说的京城第一美人的表面,如今算是洗了眼,重新认识了这一位内外兼修,涵养与美貌兼并的华阴郡主。

“郡主,一会儿守在宫门的几个兄弟就休沐了,”赵元站起身来,看向易瑶,“我想……我想……”

易瑶头也不抬道:“你们不用守在我这,该休沐就休沐吧。”

“不是!”赵元涨红了脸,急急忙忙的辩解,“我是想叫他们也来帮忙的,难民这么多,咱们人手也不够。”

易瑶动作一顿,抬起头来,明亮的眸子里涌上了些许感激:“那就多谢赵统领了。”

“没有,没有,小事一桩!”赵元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转身就走了。

易瑶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深深叹了一口气。近些日子,她不是没有鼓动其他的官宦权贵来帮忙施粥积善,但是大多数都以自身难保的理由给拒绝了。她也不好勉强别人来做慈善不是?只得放弃了。

本想着能救济一些人,便救济一些。做总要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一些。

没想到,她的行为,还能感染到一些心存良善的人。思及此,易瑶更加坚定了决心,这些难民,官宦权贵不管,朝廷推脱,皇上看不见,难得管,似乎所有人都想抛弃他们,她不能坐视不理,要管。

重生一回,易瑶不光要守护易家满门,还要守护这些手无寸铁、身无权力的平民百姓。

一个时辰后,赵元果然带着身穿铠甲的一帮禁卫军侍卫来了,多了几十个侍卫,倒是方便管理难民的秩序。

难民好好的排队,易瑶施粥的速度也快了很多。有一些心眼深的难民,特意施粥一碗后,又跑来要粥。针对这些人,眼尖目明的禁卫军侍卫,都给赶了出去。

易瑶高声道:“粥粮有限,每人一天只能领一碗,请大家不要浪费粮食,按量食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