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比赛,让舒阳给你们报销训练费。”郑杨骏啸拍了拍徐舒阳的肩。
教练们都知道这两个运动员有自己拿主意的本事,谁也没有出声劝阻。
不过两人这一步就跨到了体制外,多少让人有些不舍。
“记得每年回来比华国杯!”曹婧最先嚷开了。
陶予思紧随其后,“冰演也都要回来参加,补贴个生活费嘛!”
大家都笑了起来。
“一路顺风!”温信媛举杯。
其他人紧随其后也拿起饮料,纷纷祝福黎楷和司安恪,“一路顺风!”
*
黎楷和司安恪真正出发的那天,来送行的人并不是很多。
他们从南城出发直飞纽约,大多队友们有心无力,只能通过手机给他们预祝他们平安抵达。
办理登机手续的窗口还没开,一行人站在两个大行李箱旁等着。
黎爸和文女士再三叮嘱哪些东西一定不能离身,司爸司妈几番提醒出门在外吃的东西一定不要马虎。
“我们比赛外训经常去国外唉。”黎楷委屈。
她和司安恪今天都穿着队里去年秋天发的外套,保暖舒服又抗造,典型的长途飞行良伴。
“楷楷!”远处突然传来陶予思的声音,紧接着就是一串噼里啪啦的脚步声,她的身影很快出现在大家眼里,“你猜我刚才怎么认出你们的?”
黎楷和司安恪无语地低头看了看身上的队服。绝了,没想到还有这个功能。
“呀,予思你怎么来了?不是叫你不用来的嘛,这个机场多远啊,”文笛十分惊讶,为了不让陶予思来送,他们都特地没告诉她航班号,“还有徐教练啊?”
她瞧见后面跟着一起过来的徐舒阳,更加吃惊。
奥运会教练们连轴转了一个月,于是3月放了几天假,算是给大家补个春节,徐舒阳自然回南城来了。
陶予思拉着黎楷说了好一会儿话,内容丰富到黎楷自己都开始怀疑是不是她今天往后不回华国了,否则她陶陶姐怎么连“在美国如何领证”都帮她查好了。
不甚听到一耳朵的司安恪脸瞬间涨红。
还是和双方父母在聊天的徐舒阳最先看到换登机牌的柜台开了,让黎楷和司安恪先去办托运拿机票。
“走了哦。”办完托运的黎楷用护照夹着登机牌,指了指安检的方向,朝来送行的六人道。
司安恪和她站在一起,朝他们挥手。
安检口就不让送机的人进了。
两对父母中只有黎爸不争气地流了眼泪,喃喃道:“去吧,去吧。”
黎楷和司安恪一起走近安检口,不知道是不是同航班的乘客也纷纷涌了进来。
两人回头看着来送行的父母与朋友,直到后面的人排队的人拐了个弯,挡住了他们的视线。
再透过人群的缝隙去看时,那六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黎楷忽然听到有人在叫她的名字。
“黎楷。”
又是一声。
声音并不急切,反倒是沉稳清晰,像是在叫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
“是许教练。”司安恪优越的身高让什么都阻挡不了他的视线。
她循声望去,来者并不只有许明家。
百合微微偏头,过了许久才正视黎楷,朝她比了个道歉的手势。
黎楷没有理会她的种种做派,偏过头去摆了摆手,算是道和他们道过别了。
以往的恩怨她不想再去回忆,因为眼前正有更好的生活等着她。
她牵住司安恪的手,两人相视一笑。
第118章 番外:纪录片 公寓门朝北开,两间卧室……
黎楷刚进了在纽约租住的公寓, 行李才收拾完一半,看到背包里手表上的北京时间,想起来了一桩事。
她把被大包小包堵住的房间门拉出一条小缝, 挤了出去, 朝住在客厅那边、也正在房间里收拾司安恪喊了一声,“今天是不是放到咱们的记录片了?”
从三月初开始, 盛佳悦他们以一周一部的节奏发布四个项目的纪录片。现在三月底,刚好轮到讲冰舞选手的那部。
司安恪闻言立刻反应快了过来, 二话不说拎着平板电脑出来。两人分工, 一个捣鼓着联网, 一个打开电视研究怎么投屏, 都盘腿坐在宽敞的灰色绒面沙发上。
黎楷和司安恪租的公寓在曼哈顿23街上最西侧的街区。大楼毗邻高线公园,地理位置绝佳, 和新教练的冰场只隔了一条马路,步行不到十分钟。加之无论是离茱莉亚还是纽约大学都只需半小时的公交车程,对两人来说都非常方便。
唯一可惜的就是23街处的高线公园不“高”, 只是一个人行天桥的海拔。两人早上路过的时候还惊叹过一番,现在从10楼看下去却显得普通了。
白墙上挂着极简的装饰, 没有数字的圆钟和电视旁的等身镜都以木纹细框镶边, 与浅米色的木理地板相得益彰。客厅的窗是整面的玻璃, 从沙发靠背高起, 直至天花板, 铺满东西的墙面。此外, 餐椅、高脚椅一应全是适合年轻人的风格。
公寓门朝北开, 两间卧室并客厅都朝南。早上九点的太阳正好,从窗口斜射到沙发上,照得黎楷和司安恪都有些犯困。
两人大清早才到从机场来到公寓, 等倒腾完电视和平板,打开想看的节目以后已经累了,用一模一样的姿势瘫在沙发上,欣赏起他们盛姐纪录片每四年更新一次的经典片头。
在盛佳悦素材库不断丰富的过程中,片头里加入了一位又一位在冰坛中大放异彩的选手。短短十几秒的时长,却描绘出一部二十年来花样滑冰赛场上风云变幻的史诗。
纪录片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交代,而是一开始就将镜头对准了奥运会自由滑候场时的黎楷,已经化好妆的她神色坚定地望着冰面的方向。
画面外的盛佳悦问道:“真的不弃权吗?”
“比。”黎楷斩钉截铁,“一定要比。”
镜头一暗,时间倏然回到前一年的夏天,行人走过被晒枯的梧桐叶上,焦黄的叶片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摊在沙发上的黎楷被吓了一跳,恨不得把脸埋进手中抱枕里,“救命,我比赛前表情都这么恐怖的吗?”
她还记得赛前盛佳悦问她这句话的场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那时竟有镜头对着她。天知道盛佳悦还不声不响地弄了多少素材去!
司安恪点头以示赞成。女伴严肃的表情在赛前可是时时刻刻绷紧他“不能翻车”那根弦的良药,是他们成功的竞技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日复一日的训练生活乏善可陈。其他观众看着可能觉得有趣,赛场上向来以精准无误,技术水平登峰造极的黎楷和司安恪在训练里竟也会出现低级失误——以相互绊脚最为常见——黎楷和司安恪却会轻易回忆起那时的枯燥。
视频网站的弹幕上,观众们正刷着一片“哈哈哈哈哈哈哈”,氛围温馨又欢乐。
在电视上看赛场中的运动员总有距离感,他们也像名流一样在转播镜头里熠熠生辉。而训练时的黎楷和司安恪倒成了邻家的青梅竹马,像弟弟妹妹般亲切。
关注了黎楷和司安恪一整个赛季的人都暗笑他们天真,心想后头有他们哭的时候。
前几位选手的记录片已经把不少人的眼泪都哭干了,原本了解或不了解盛佳悦的人都一致赞同她做纪录片很有一手。再碰上本身就经历大起大落的黎楷和司安恪,想也知道又是一部催泪神器。
黎楷和司安恪的前华国国家队队友们同样期待这部纪录片。
陶予思在南城的家里拉着父母一起看楷楷妹妹;季依晨放假在老家,抓上前男伴杜思涵跑到省队里,强迫师弟师妹们接受来自奥运冠军的熏陶;方白宁则绑架连枞当做解说,到罗澄家去蹭饭,顺便一齐钻研人家是怎么夺冠的。
不过最离谱的还要属吴若彤和王稷阳,两人思来想去觉得到酒店开房看纪录片实在不合适,于是——去网吧开了个包间。
他俩在纪录片里看到原本无缘见得的黎司的初版韵律舞,直接笑趴在电脑桌上。
虽然技术还是那个吊打他们的黎司,但是这风格跑偏的布鲁斯,看起来还不如他们的流行舞和谐,有些动作失之毫厘,呈现效果得谬以千里。
完全是可以记载于奥运冠军黑历史的存在。
纪录片中镜头一转,忽从韵律舞训练切进黎楷和司安恪奥运赛季第一次大奖赛的比赛场景,不仅足下的后半段图案舞质量高了许多,同样的动作下节目风格已经完全改变了,布鲁斯中对彼此的激情终于在赛场上迸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