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懂行不懂行,看到这里的观众都明白一件事:振臂欢呼就对了。
从冰场中间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罗澄眼中迸发出的兴奋,就好像能做到这一点,后面的动作就全是小菜一碟。
下一个跳跃阿克塞尔三周跳在罗澄脚下仿佛没有难度,前几位运动员出现过的刀齿着陆、左右摆刃等尴尬落冰在他这里几乎是件不可能发生的事。
落冰点如同被精准计算过一般,顺畅地接上他的滑出弧线,成为后面步法的一部分。
跳跃过程中表现出的轻松让旁人为他悬着心的稍稍放下。
还差一个跳跃没做,罗澄的实时技术分已经超过了前面几位运动员的总技术分。
节目最后,他用一个简单的前外转三进入本局分值最高的跳跃。
罗澄的眼睛被高速滑行中产生的风吹得微微发红,浑身上下都透露着一股势不可挡的气息。
外刃、点冰、起跳,腾空的高度甚至超过了前面上场的欧洲选手,稳定性却丝毫不受其影响。膝盖一沉,落冰没有一点卡顿。
两个跳跃间的节奏拿捏地刚好,一拍一个点冰对上重音鲜明的音乐,说是强迫症福音也不为过。
有经验的扫一眼就知道这是个值二十分的好跳跃。
如此精彩的表现让罗澄最终超越来自俄罗斯的劲敌,仅列丹羽芳行之后,为华国国家队挣下举足轻重的9分。
一场胜利的喜悦是短暂的,今天上午要想彻底放心,接下来的女单短节目才是重中之重。
好消息是俄罗斯只能出一名运动员参赛,国家队给陶予思设的“女单短节目第三”这个目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达到。
刚想走出来打探一眼战况的黎楷才从门里伸出一只手,就又被男伴给拉了进去。
司安恪一手一只耳机,塞进黎楷的耳朵里,和她共享起短节目的音乐,嘴里喃喃道:“别看别看,越看越紧张。”
正点着头打拍子的黎楷惊讶的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男伴,这才回过味来。
她还以为怎么回事呢,从早上起来自己男伴就怪里怪气的,原来是因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给紧张地。
“没事,”黎楷坏心眼地凑到司安恪耳边,“我就去看看,不告诉你。”
说罢踩着冰刀一溜烟地跑了出去。
等黎楷再次出来的时候,日本团体女单短节目选手松下奈美已经走下冰面,激动地和教练拥抱在一起。大屏幕上正在回放她那个惊为天人的阿克塞尔三周半跳。
在不能上四周的女单短节目里,这个跳跃实属大杀器,打得其他人毫无还手之力。
日本队运动员有多兴奋,松下奈美这个跳跃的完成度就有多高。
陶予思就是在这个场景下,穿过提前庆祝获得两个十分的日本队,走上冰场的。
黎楷左手抱胸,拿手背支撑住挡在脸前的右手,好像挡住了自己的呼吸就能够减少几分对冰面上运动员的影响。
走上冰场的并不是那个她熟悉的、爱扯着嗓子和人笑闹的陶予思。
黎楷知道只有真正承受极大压力的时候,陶予思才会挂上这张不苟言笑的比赛面孔。
如果不亲眼看完这套节目,黎楷自己也不会安心。
陶予思不以滑行见长,因此节目的编排中不会在跳跃前加入复杂的步法。这让她无形地损失了一部分分数,导致她一直无缘成为国际上最优秀的女单之一。
因此一个平平无奇的阿克塞尔两周半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大家眼前的。
随后是定级为三级的编排步法,这个的表现在黎楷的意料之中。
国际滑联本赛季规定的勾手跳完全在陶予思的能力范围之内,如今周数这样有诚意的三周跳已经不多见了。联合旋转和躬身转依旧一如既往地有亮眼的转中加速。
就在黎楷松了一口气,往后退了两步做好了转身去找男伴的准备时,陶予思本赛季在任何比赛里都从没有出现过问题的3F-3Lo却出现了意外。
黎楷听到周围的惋惜声后猛一抬头,只来得及看见陶予思单手扶冰,指尖从冰面擦过。
她立刻收回脚步。
要是不看到最终结果,她都不能放心比赛。
谢过幕后,走下冰场的陶予思抿着嘴,脸上不见一分喜悦——即便她事实上,获得了同梯队女单梦寐以求的实时技术分。
作为最后一位出场的女单运动员,陶予思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加拿大与美国的两位选手。
在节目内容分上稍显欠缺的她,今天的表现似乎并不足以超越短节目总分只相差不到一分的她们。
很显然,陶予思并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失误击碎整个国家队团体夺金的美梦。
陶予思出分前,黎楷连大气都不敢出。
大屏幕上排名出现的一瞬间,黎楷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太好了!陶予思的成绩插进加拿大与美国选手的中间,排在了第四位。
华国团体队攒下7分 。
虽然不及预期,但在有失误的情况下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怎么样?”在运动员检录处和黎楷汇合司安恪脸上全是紧张,但语气中又透露着一点急切。
这就让黎楷不是很能猜出自己的男伴究竟想不想听到上一场比赛的结果。
她思索了一番,考虑要不要用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告诉司安恪,但每每感受到相握的手中反常的冰凉倒让她有些开不了口。
摆好开场姿势,在音乐响起的前一刻,黎楷终于下定决心,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
“谢天谢地,还好他们有咱们俩。”
第102章 奥运:团体赛(二) 国家队在今天……
国家队在今天上午的比赛里称不上是最稳妥, 罗澄和陶予思两人一共给国家队积了16分,华国团体队总积分暂列第三。
这显然不是他们最终的目标。
而始终在关注花样滑冰的观众们,也不敢将希望压在伤愈后首次登上国际赛场的黎楷和司安恪。
尤其是当他们在六练还剩一分钟有余的时候就离开冰面时, 众人的不安更甚。
只是电视转播上的选手信息栏消失的瞬间, 音乐一经响起,两人舞姿里喷涌而出的力量感轻易让所有人都暂时忘了这份担忧。
取而代之的, 是关于奥运会现场转播的一些讨论——
“我穿越了,楷妹不是两年前就17了吗……为什么刚才我选曲栏上隐约看到的还是17?”
“同问?我记得很清楚, 我cp明明差两岁。刚才信息栏上打出来雀哥和楷妹差了4岁”
“改年龄被爆了, 还罚掉四大洲铜牌”
“???”
“嘘——前面的你号没了”
“等一下, 但楷妹她当时已经上高中了啊?为什么我的关注点在……她为了改年龄还跳级了?”
“啧啧, 王者的世界我们是不会懂的。”
而赛场上的黎楷和司安恪已经完全投入到自己的比赛中了。
伴着忽而放柔的歌声,黎楷依靠核心的力量, 从司安恪背后翻下,滑出第一个技术动作。
在整个赛季的打磨之下,修改过后的动作不仅更赏心悦目, 添加的难度无疑是在争取更高的技术分。
下一节的重音落下之前,司安恪单手勾住黎楷的后背将她带离冰面, 顺着旋转产生的向心力把黎楷横悬与冰面。
黎楷则单脚落冰, 顷刻间调整成了一个侧燕式旋转的姿态, 单手拉住男伴, 让他加入了这个旋转。
黎楷和司安恪单手相握、各出一足, 在他俩之间创造出了一个不可见的圆心定点。无论是加上了提刀的姿态变换, 还是变刃换足的方向转换, 都没能让它移动分毫——哪怕是一个人在旋转,也很难像这样如图钉般扎在冰面上。
联合旋转的结尾,司安恪起身双手刚扶住黎楷的肩, 看上去他还没用什么力,黎楷已经双腿悬空,用小腿勾住了司安恪的浮足。
这一瞬间的柔软,为的是下一秒力量感的爆发。
两人的对角线接续步以一个小跳为起点,干脆的上肢动作不同于两人以往缓慢优美的风格,精准到位的舞蹈让黎楷和司安恪有充足的时间定格,让最佳的姿态展现在裁判与观众眼前。
虽然他们选择了一套不相握的接续步,却人人都能从中看出两位运动员间的联系。
或是一个双双伸手却错过的动作,或是两两靠近的冰刀却又立刻远离的弧线,一个眼神、一个侧身,都是他们艺术表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