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子荣华路(431)

作者:九天飞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杜尘澜的大名他是听过的,今年的新科状元郎,不论是朝廷,还是坊市,都有许多他的传闻。而状元被钦点为修撰,这是朝廷的惯例。

“两位大人,这里已经整理妥当。若是您二位无事吩咐,那下官这就告退了。”刘孔目觉得屋中的气氛有些怪异,见安置地差不多了,立刻对两人提出告退。

“也没什么事,刘孔目自去忙吧!”付原等了半晌,又看了眼默不作声的王林芝,而后笑着对刘孔目说道。

刘孔目不禁松了口气,这位王大人的脾性有些古怪,但对方最近似乎寻到了靠山。因此,他也不敢将人得罪了。

王大人不为难他,他就要谢天谢地了。只希望新来的杜大人与付大人一样,是个平易近人的性子,刘孔目在心里祈祷着。

......

“从今日起,你就是我翰林院的官员了。听皇上时常夸赞你,说你文采了得,故才钦点你为状元。想来也是学识渊博,文采雯然。不过,既然成为了翰林院官员,那日后自当勤恳兢业,孳孳矻矻,为朝廷效力。”翰林院学士于晋升打量了杜尘澜一眼,而后劝勉道。

“是!下官定当努力进取,克勤克俭,不敢有丝毫懈怠。”杜尘澜恭敬地行了一礼,随后应道。

“嗯!”于晋升对杜尘澜谦逊的态度还算满意,他见过不少年少成名之人,都多少带着几分矜骄。眼前这少年倒是不骄不躁,也难怪皇上对他这么看重。

“另,本官十分厌恶搬弄是非、妄口巴舌之人。希望你日后能谨言慎行,莫要无故挑起事端。虽是少年人,但也不可妄言。已经入仕,便不可再恣意妄为,为官本分尽职才是首要。”

于晋升此刻脸色微沉,神情十分严肃,望着杜尘澜的眼神也是几分压迫。

杜尘澜连忙表态,“下官是新晋官员,唯恐多生事端,自当讷言敏行。只是下官笨嘴拙舌,就怕惹了他人不快。不过请大人放心,下官绝非扶瑕擿衅之人。”

刚见着这位于大人时,对方的态度还算和蔼。只是这后两句,却是对他的警告。杜尘澜之前打听过这位于大人,这些年为官的口风还算端正,并非小人。

他唯一能想到的,是已经有人在这位于大人面前搬弄是非,告了他的黑状。因为刚才他明显已经能感觉得到,对方这几句不是一般的告诫。说得很是郑重,就是冲着他来的。

于晋升闻言眯了眯眼,这是说若惹了别人的不快,也不是他主动挑起的?好一张利嘴,于晋升又重新打量了杜尘澜一番。

“这两日本官让刘孔目带你熟悉一下翰林院,至于差事,等过两日再布置。你才刚入翰林,有些差事还得找人指点你。”

于晋升不打算为难杜尘澜,皇上已经摆明了要重用杜尘澜了,他何必与杜尘澜过不去?

他虽是太子近臣,但也只是正五品。杜尘澜得了皇上的青眼,日后前程差不了,他可不想给自己树敌。朝堂中的是是非非,他一个五品小官掺和不了。只要无人将火引到他身上,那就与他无关。

“多谢大人指点!”杜尘澜见于晋升端茶送客,连忙出告辞。

他甫一出屋子,就看见一名身着绿袍的男子正站在屋外看着他走出来。

杜尘澜看了一眼对方的官服品级,不是九品,就是不入流,想来这位就是于晋升口中的刘孔目了。

“下官翰林院孔目刘攥见过杜大人!”刘孔目见着杜尘澜出来,立刻上前行礼。

刚才匆忙瞥了一眼,一声青袍穿在对方身上,却衬得对方肌肤白纸若曦,潋滟的眉目如朝阳照射下的湖光山色,令人炫目。

这杜大人果然如传闻一般,是个好相貌。只是瞧着眉眼有些冷峻,不好相处的模样,他心中不禁打起了鼓。

“原来是刘孔目!”杜尘澜微微一笑,也打量了一眼此人。年过三十,脸颊圆润,肌肤白皙,笑起来脸上还有一对酒窝,让人观之和善可亲。

“之前大学士于大人吩咐过下官,说是这两日由下官陪您熟悉一下翰林院,下官便在此候着。”刘孔目见着杜尘澜语气和善,态度也算和蔼,终于松了口气。

“有劳了!”杜尘澜点了点头,这翰林院大大小小不少官员,这两日必然是要去走访一番的。

“您应该还未去自己的班舍吧?下官先带您去班舍看看吧?”

杜尘澜跟着刘孔目往自己日后办公的地点走去,一路上他问了不少问题,对方都耐心解答了,对他也算热忱。

“您现在所在的班舍中有两名修撰大人在了,咱们翰林院之前散馆,没留下多少官员,目前史官修撰就只有您和王大人、付大人。您三位暂且安排在一间班舍,不过那班舍很大,不会妨碍您和两位大人做事。”

许是见杜尘澜有些好说话,这刘孔目便比之前少了些拘谨,话也多了些。

杜尘澜从他的信息中听出了两个信息,三人一间班舍,不管多大的屋子,日子久了,难免会有些矛盾。

第六百二十一章 上任2

修撰最主要的任务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讲经颂史,草拟文稿等,都与史书和卷宗息息相关,平日里查阅的书籍不会少。如此一来,三个人一间屋子,也不知能不能铺展地开。

既然这位刘孔目这么说,那便说明已经有人介意此事了,否则不会单独提出来解释一番。

只可惜他们只是从六品,还不到单独分一间班舍的资格。

且刘孔目说翰林院修撰目前只有三人,可翰林院修撰的事务不少,难道仅仅靠他们三人?那任务得多繁重?

对于另外两个同僚,杜尘澜在来之前已经打探过二人的家世。

王林芝祖上是书香世家,祖籍在汉道府,说来与靖原府也不远。原先还是当地望族,只是后来有些没落了。

如今在朝为官的王氏族人,也只有一位外放在西娘府,任知府之位,这是族中三代以内唯二出息的两人了。在汉道府,王氏家族早已经从书香世家除名了,不过是顶了个名头。

至于品性,杜尘澜觉得在接触之前,还是不宜多下定论。

另一位名叫付原,祖籍江南应江府。家境殷实,祖上曾是耕读传家。听闻良田百亩,家中还有个小小的榨油作坊。

“这两位大人在翰林院的资历不浅了吧?本官乃是新晋官员,日后还得虚心向他们求教才是。”杜尘澜不经意地问道。

“王大人是三年前升任的,之前乃是翰林院检讨。当年他是二甲进士出身,三年之后散馆成了检讨。上次翰林院再次散馆,因平日里引锥刺股、兢兢业业,差事上也很妥帖,这才连升两级,成为了修撰,当真是一大喜事。”

刘孔目咂巴着嘴,语气里满是艳羡。连升两级,谁不羡慕?谁不眼红?

杜尘澜看了刘孔目一眼,虽对方极力掩饰,但语气中的酸味杜尘澜还是能听得出来的。

看来这位王林芝背后有靠山,否则不会连升两级。杜尘澜是不信什么办事妥帖,这才连升两级的。这满朝文武百官,还找不出个兢兢业业的官员来?

更不要说这位应该也没什么建树,杜尘澜打听来的消息,便知此人平日里做事也只是寻常。若非有人撑腰,绝不可能升品级这么快。

但之前却没查到王林芝与哪方派系走得近,看来还得细查。

不过听刘孔目这酸溜溜的语气,杜尘澜便知道连升两级,恐怕也是难以服众的。

“那王大人着实厉害,日后本官有何不明之处,也得多多向他讨教。”杜尘澜随意敷衍了一句。

“呵呵!王大人确实有才干!”刘孔目揉了揉鼻子,那位王大人眼高于顶,可不见得会怀疑搭理您呢!

不过这位得皇上看重,也不定王大人也要给几分薄面。

杜尘澜见刘孔目神色有异,便知对方应该不好相处。不过他也只是笑了笑,没再问下去。

这位刘孔目也是个人精,第一次见面,就算想对他示好,也不可能背地里嚼舌头,说其他官员的是非。

“付大人在翰林院待了九年了,当年下场参加了馆选,成了庶吉士。这么一说,下官倒是想起自己了,也在这翰林院待了十个年头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