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林向北把清凉油拿回去,毛蛋和毛妮都喜欢极了,清凉油的味道闻起来沁人心脾,涂抹在蚊子包上减轻了许多的疼。
丁杏杏看了看林向北,心中轻轻叹气。
他这人很多时候不爱说话,但其实还是很细心的,有了清凉油蚊子也少了许多,丁杏杏说:“明天我把这蚊帐补一补就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林向北起来做早餐,丁杏杏悄悄往他衣服口袋了又塞了两块钱,男人出门在外身上没钱肯定是不行的。
林向北匆忙拌了个面疙瘩,自己吃了一碗,留下的给媳妇孩子吃,然后就立即朝机械厂赶去。
机械厂离他们现在住的地方有四十分钟路程,他人高腿长走起来倒是不觉得累,毕竟在乡下的时候走路也走习惯了。
林向北到了机械厂找到了潘希明,原来潘希明还是个小领导,他是机房里的组长,帮林向北介绍的就是统计数据的活儿。
“我们机械厂啊最近的会计休产假了,工厂里许多数据都要找人统计,但是也确实只是临时工,只干两三个月的那种,我想着你们初来首都也需要一份工作,你先干着,我到时候再帮你想办法。”
一般人都会趁着这个机会努力表现,如果个人能力不错还是有机会的。
潘希明的意思就是这样,林向北也明白,便笑道:“谢谢您了,我会好好干的。”
高中文凭其实算是很不错的了,只是现在到处都需要关系,各个岗位都紧俏的,铁饭碗哪里有那么好混的呢?
潘希明帮着林向北进厂做临时工,可也没办法帮他更多了,林向北才进去就被排挤了。
负责统计书记的人自然不会把核心数据交给他,只大致分给林向北一些没什么意义的活儿让他跑腿。
比如统计上半年工厂里每个人的上班天数,工时,工资等等。
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资料堆在林向北跟前,他倒是眉头都没皱,沉下心来很快就整理了起来。
原本以为会要耗费两天的工作,林向北大半天时间就给弄完了。
他把整理好的资料统计下来递给严书记的时候,严书记一愣:“弄完了?”
“是的严书记,您检查下看看。”
机械厂负责文职工作的严书记对这个才来的关系户非常看不上,以为林向北是糊弄工作,可他翻翻那些资料,分门别类整理的确实是非常好,且林向北的一手字十分让人惊艳。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看的字呢!
严书记心中更加不舒服,这个林向北到底是什么来头?
他扔过去几张纸:“那你帮着写一个宣传稿,这不是快到中秋节了吗?机械厂需要在厂区报纸上恭贺中秋。”
写文章可是一件难事儿,这本身是机械厂宣传部门的活儿,严书记可以说是纯粹为难林向北。
能写的出来文章的人,会来做什么临时工吗?
可是也就半个多小时,林向北递上来一篇文章:“严书记,您看看。”
严书记拿过来一看,第一句就让他眼睛瞪大。
“古语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值中秋……”
他深吸一口气,抬眼看看林向北,这小子到底什么来头啊?!
“这是你写的?还是哪本书上抄写的?我是让你自己写!”
林向北笑笑:“是我写的,但如果您觉得不满意,我就再写一篇,您可以亲眼看着。”
严书记冷笑一声:“那你写!”
他注视着林向北,而林向北刚刚写了一篇文章其实觉得不满意,这个时候有机会写第二篇,他思如泉涌,拿起笔来在纸上嗤嗤嗤写了起来。
那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字都异常俊逸,而他写出来的内容比第一遍还要好看。
每一句都非常好,严书记内心震撼。
他认识的人不多那也不算少,至少一整个机械厂的人他都认识,但写字这么好看,文彩还这么好的真的不多见!
严书记从下意识地排出林向北,到想利用林向北完成更多的工作,脸上神色也变了。
“你这下子倒是不错,写得还可以啊!”
林向北学习能力非常强,他在文职方面简直可以一把抓,原本严书记等人还不放心他,可每次遇到什么困难,找到林向北他都能给迅速解决,短短几天时间,林向北在厂区就很受欢迎了。
潘希明对此很高兴,见面的时候拍拍他肩膀:“好样的,你好好干,说不定也能留在厂里得!”
可林向北却脸色有些怪异,他低声说道:“潘大哥,我看了厂里的数据,怎么你们那个厂房的数据对不上呢?”
潘希明一愣:“怎么回事?”
“你们所用的材料数量非常大,但是产出的机械产品数量却根本对不上。”
这话让潘希明一愣:“这不可能呀!”
但事实就是如此,林向北冷静地跟潘希明分析了一番,潘希明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只怕是有人搞他们!
而林向北也想起来丁杏杏的叮嘱,早起时她曾说了几句。
要他去工厂之后多注意细节,观察机械厂有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但也不要轻易地跟别人说起来。
林向北仔细看了看,还真的发现了不得了的地方。
那账目做的极其隐晦,加上账目繁琐,乍一看是看不出来的,他是瞧着有古怪,这才反复对比,就发现了潘希明那个厂房里数据的错误之处。
潘希明咬咬牙:“这是有人要搞我!”
但既然发现了,他就肯定是要想办法还击的,但这件事林向北已经帮了他大忙,潘希明拍拍他肩膀:“你不用管了,兄弟,我会处理好的,真的多谢你了!”
第二天潘希明就骑着自行车去了一趟林向北家,他送了一袋子大米过来。
“这回要不是你,我过阵子就要倒大霉了!之前休产假的那个会计肯定是故意搞我,我已经联系了人把账目清算了。向北兄弟,这口袋米算我的心意。”
林向北和丁杏杏不收,可潘希明热情的很,最终只能收下了。
他们也知道,潘希明是看他们日子不好才特意送米的,这份恩情自然也要记下来。
丁杏杏熬了一锅地瓜干大米粥,熬得浓稠,鲜香可口,吃下去肚子里舒舒服服的。
毛妮舔舔嘴巴:“好想天天吃这样的粥呀。”
林向北笑起来:“等爹多挣钱,你就能天天吃了!”
丁杏杏灵机一动:“这粥你们觉得好吃吗?”
爷仨齐齐开口:“好吃呀!”
丁杏杏想了又想,忽然就一拍桌子:“那我早上卖粥怎么样?”
大城市上班的人多,很多人早上也来不及做早餐吃,尤其是那些工资高的有钱人,如果单位门口有卖粥的吃起来不就正好吗?
她越想越兴奋,林向北上班拿固定工资,她要是能做点闲散生意不也能补贴家里吗?
其实林向北不太支持,他怕丁杏杏带着孩子又做生意太累了,可丁杏杏那性子他也拦不住,第二天一大早丁杏杏就出摊了。
她的粥熬得很香,又粘稠浓密,地瓜干的清香和红糖的甜蜜搅和在一起,一口一口吃下去都是美味,温度也刚好适合吃,买一碗站在路边端着一口气吃完,肚子饱饱的去上班正合适了!
毛蛋和毛妮乖巧的很,纷纷帮助丁杏杏招呼客人,丁杏杏只准备了一锅粥,竟然不到一个小时就卖完了。
看着手里的钱,她欢喜极了,这一锅粥的成本也就两把米,几块地瓜干,外加一点红糖,一块煤球。
但是这一个早上却赚了两块钱呢!
如果每天都来,一个月岂不是能挣六十块钱?!
想想这个丁杏杏就开心,豪气地对毛蛋和毛妮说:“想吃油条不?娘给你们买!”
“想!娘真好!”俩孩子高兴得都蹦起来了。
不远处的梧桐树下,丁玉兰牵着宝珠站在那里。
宝珠皱眉:“娘,二婶和毛蛋毛妮怎么也在这里?”
最近丁玉兰日子可不好过,林向南改名之后也丢了工作,因为没有了首都大学的毕业证工作不好找,然后又决定下海创业,靠着一张嘴拉了一个投资伙伴,但如今手里没钱,只能勒紧裤腰带。
她心情烦躁,早上带宝珠出来捡破烂买,大热的天走了十里路,还没捡到几块塑料呢,俩人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