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大长公主费力地摇了摇头。
就像太后说的,她这一生,成,是因为性格强势果决,败,也因为这过于强势又执拗的性格。
至死她才承认,这件事,她确实做错了。
然而,她再错,也没想过叛国。
能死在战场上,是她的幸运。
没什么遗憾的。
对李氏,对柴家,她问心无愧。
唯一愧疚的,只有柴驸马,她的夫君。
晋阳大长公主拼着最后的力气,从怀中取出一个青铜扣,那是当年,江上初遇,柴驸马用来给她系披风的。
“给你……祖父……”
“告诉他……此生,我有愧于他……来生,不再做夫妻……”
柴阳接过青铜扣,连同她的手一起握住,“祖母您撑住,军医马上就来了,等您大好后,亲手交给祖父……”
晋阳大长公主扯出一丝笑,最后看了柴阳一眼,无力地垂下头。
“祖母!!!”柴阳抱着她,声嘶力竭。
李玺冲下城楼,飞身上马,“儿郎们,犯我国土者,杀!”
“杀!”
“杀!”
“杀!”
振奋人心的吼声,响彻皇城。
第139章 责任·成长
李玺没有杀过人, 他下不去手。
他挥着鞭子在救人。
那些穿着大业甲衣的,不管将军还是小兵,他都救。
其实, 他的出现, 对大业兵士们来说就是莫大的鼓舞。
未来的太子和他们一起拼杀!
整个长安城就是他们的后盾!
有人扬声高喊:“护佑太子!护佑长安!”
——在兵士们心里, 已经把李玺当成太子了, 他当之无愧。
一时间,士气大振,杀声震天。
突厥兵将节节败退。
有人骑着马冲出城楼, 染血的红缨枪上挑着一个人头, 不顾刀枪剑戟冲入阵中,嘶声大喊——
“突厥大王子人头在此,尔等速速投降!”
喊话的是柴阳。
他手里拿的是晋阳大长公主用了四十多年的“巾帼缨”。
晋阳大长公主刚刚咽气, 柴阳来不及悲伤, 他不能让祖母白死。
突厥兵看到自家大王子的头, 顿时乱了套,有人调转马头, 落荒而逃, 也有人冲杀过来,用突厥语喊着——
“杀了大业太子!为大王子报仇!”
这些人是大王子的亲兵, 即使侥幸回到突厥也会被可汗杀死,为大王子殉葬。对他们来说, 只有杀掉李玺才能有一线生机。
死亡的威胁激发出他们的斗志,一波波突厥兵如恶狼一般扑向李玺。
还有人冲到城门口,用攻城车将门死死堵住,不让大业兵出来救援。
谁都没想到,突厥大王子还在这里埋伏了一队弓箭手。李玺一靠近城门, 突厥兵就躲在暗处放箭。
看着飞龙卫一个接一个地挂了彩,李玺急了。
“不进城了,就在外边打!”
“往北跑,跑出他们的射程!”
“铁盾兵出来两个,去,把那些孙子给我引出来!”
一道道命令发下去,果断又冷静。
只是,形势依旧不大好。
这支突厥兵原本是突厥大王子安排在这里伏击皓月的——是的,虽然皓月和突厥大王子临时结盟,但彼此并不信任。
皓月安排了人手,打算事成之后杀掉大王子,抹去自己勾结突厥的证据。突厥大王子也安排了人伪装成普通百姓埋伏在城外,试图杀死皓月,独占长安。
也是赶上李玺倒霉,遇到了这批杀手。
这些人用的不是普通的弓箭,而是射程远、杀伤力大的驽箭。
李玺边打边跑,被敌人逼到了土坡上,几乎成了活靶子。
无花果急了,“这样下去不行,不然干脆往城门口冲,只要能冲过去,就能保住阿郎!”
飞龙卫们立即道:“好,我们将小王爷护在中间,拼了!”
“拼个屁拼!”李玺断然拒绝。
当他听不出来吗?
这些人是想用自己的身体作盾牌,为他挡箭,等他到了城门,身边能喘气的绝对超不过仨!
飞龙卫们互相看看,郑重道:“小王爷,咱们的命不值钱,这几个月能跟在您身边,值了。今日能将您平安送进城,这辈子也算没白活!”
“在我这,是命就值钱。”
“走着,逃命去!”
李玺抹了把脸上血迹,长鞭一甩,往最高处冲去。
突厥兵穷追不舍。
突然,对面传来沉重的马蹄声,烟尘滚滚,似乎有很多人。
无花果失声道:“该不会是突厥援兵吧?”
李玺也慌了神,老天爷呀,不会让他这么倒霉吧?
正要找个地方躲起来,就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穿着甲胄,手持长矛,踏破滚滚尘烟,御马而来。
他跑得很快,身体微微前倾,风沙扬起了他盔上的缨穗,尽管看不清脸,李玺还是一眼认了出来……
是书昀兄!
是他的书昀兄!
“书昀兄!”
突厥兵什么的,算个球!
他的书昀兄都来了,管他弓箭手还是驽箭手,全都得死翘翘!
两马相会,双双扬起前蹄。
马上之人也踏着足蹬,立了起来。
“书昀兄!”李玺放开缰绳,不管不顾地扑过去。
魏禹长臂一展,将人勾到身前。
下巴上长着胡茬,脸上染着风霜,深邃的眸底有无奈,也有宠溺。
“就知道你不会好好在宫里待着。”
“就知道你不会好好去河北,我这不就出来接你了么。”小福王咧着嘴,不带心虚的。
相视一笑,各自心安。
他们身后,训练有素的骑兵们翻过高坡,将穷追不舍的突厥兵团团围住。
弓驽被踩在马蹄之下的时候,突厥兵们还没反应过来。
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换成他们躺平挨打了?
明明就要抓住大业未来的太子了!
魏禹回来了,李玺的状态立马不一样了。
腰也不直了,鞭子也不甩了,话也变多了,也会告小状了,还要黏黏乎乎地靠在自家男人怀里耍威风。
比如,把刚才追他的那些突厥兵绑成串,挨个踹一脚。
他们没有立即回城,而是去和李鸿汇合了。
“臭爹也回来了?”李玺问。
魏禹边走边解释:“赈灾的车队出发后,原本走的官道,只是刚到晋州就被大雪所阻,我同恭王商议后,决定绕路。”
李玺呲了呲小白牙,“不是你同二哥商议吧,是二哥都听你的吧?”
魏禹笑笑,“恭王也是看在虫虫的面子上,才对我礼让一二。”
“那是。”李玺戳了戳他布满胡茬的下巴,“接着说。”
正是这个决定,才让长安免遭大难。
魏禹在山间看到凌乱的脚步,还有打猎的痕迹,脚印很深,猎的又是山猪、黑熊这样的猛兽,不像普通山民,更像穿甲的兵士。
魏禹不放心,叫人悄悄前去打探,这才发现了山坳里的那支突厥兵。
寥寥数语,就让魏禹推断出突厥兵改变了路线,攻打榆关只是幌子,实际借道西突厥,试图暗中潜入中原。
魏禹立即预料到长安城的危局,又通过白鸽给李鸿报信。
李鸿命主力前去西北阻拦突厥大军,后又和魏禹各带着一队人马,折返长安。
刚好赶上了。
魏禹救了李玺。
李鸿把残余的突厥兵截在了长安城外。
李玺站在山坡上,见识到了李鸿在战场上的模样。
不像他面对群臣刁难时的气愤难言,不像他在太后跟前的恭顺放松,也不像和郑嘉柔谈情说爱时的傲娇又黏人,更不像被亲儿子气得吹胡子瞪眼的模样。
战场上的他,勇敢果决,大杀四方。
敌血飞溅到脸上,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他没有以杀人为乐,却也决不手软,眼神始终是坚韧冷静的。
偶尔也有泄露出隐藏的悲痛,比如,有大业兵士为了替他挡箭受伤的时候,眼睁睁看着大业兵士被杀,却来不及救的时候……
这样说或许不合适,但李玺当真觉得,臭爹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
前一夜,他体会到了做一个好皇帝有多难。
这一刻,又看到了他连“阿爷”都不愿意正经叫一声的这个人多厉害。
他的亲生父亲,是足以令他崇拜的大英雄。
这一战,从除夕打到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