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海棠无香(54)

作者:狸花猫小姐 阅读记录 TXT下载

2、有名有姓的名贵品种,都是现在的菊花品种,帅旗无可争议的头牌,只是猫觉得颓得很,花心还像乒乓球......

3、帅旗得名传说是有人拍南满张大帅的马屁,很好很形象,猫借给魏元齐拍黎大帅的马屁一用。

☆、咏黄花竞相邀宠 品异香黯然神伤

众人皆簪完了花,宫人又奉酒而上,君臣就立于这花前,再同饮了一回菊花酒。

刚放下酒盏,却听有一女子娇声道:“陛下,今日簪花,饮酒,臣妾有一咏菊之诗献上,以助雅兴。”

如意看去,却是扶玉殿的章弄月,以前在武安王府里就见过,那时纤云之下,便是她了,如今湮没在后宫众艳之中,没听过什么响动,今日不知怎么,倒款款而出了。

章婕妤施了礼,将一纸裱好的冷金笺小品呈上,元齐伸手接了过来,缺是一首黄花诗,遂念道:“

土花能白又能红,

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元齐读罢,心中惊叹,平日里宫中,赏花吟诵自是不少,不过多是填字凑句,虚浮泛泛之作。

像今日这般志坚傲俗,心气高远的上品,实为少见,又见那字铁划银钩、一气呵成,又岂是章弄月这样,只知道争宠的后宫嫔御可以作得出的。

“这是你写的?”元齐抬眼望向章婕妤,仍是问了一句。

“臣妾才薄,纵然有心附庸风雅,又哪里能写得出这样的好句子,只是听闻陛下要行菊花之宴,特意去求了人作的应景之诗,以献陛下。”章弄月秋波婉转,脉脉含情,娇声相答,她好久都没有机会,站在近前这么和元齐讲话了。

“谁作的?”元齐顺着话问道。

施德妃听闻,微微一笑,她等的就是皇帝这句话。

“是尚宫局的于掌籍所作、所书。”

“好诗!想不到朕这宫里,还有这般才女!你们都看看,这样好的句子,只怕你们读了那么多书,却都作不出吧。”说着,便将那笺递给了楚王、襄王等人逐一传看,又心有所思,随口感叹了一句:“如此才情,屈居掌籍,倒可惜了。”

陆贵妃冷眼旁观弄月献诗这一出,嘴角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心里记下了元齐这句话。

众人传看了一回,自然交口称赞,元齐拿回诗笺,嘱王浩收好,向章婕妤道:“弄月,你有心了,朕就赐你和那掌籍,每人一套新制的御用文房四宝。”

“臣妾谢陛下恩典。”章婕妤飘然拜谢,大喜过望,得意万分。

元齐转过身去,欲领众人回亭内落座,却不意一眼瞟到了如意,不禁骇了一跳,怎么插了那么多菊花,正中还有个大紫花球!也忒恶俗了点罢!

众人见皇帝瞩目,也都顺着看去,自然不免惊叹了一回,人群外围都能隐隐听到窃窃私语,时不时渐起的低微讥笑之声。

施贤妃也看了如意这满头菊花,心中却暗骂:果然是豁得出,不择手段!这般做作,不过就是为了喧宾夺主,博君上关注吧!

忙向身边的沈充媛使了个眼色,沈窈会意,手捧一卷轴,向前走出,倒不用一贯撒娇发嗲的语气,换了淡然沉稳的声调,道:“太后,臣妾也有一物进献。”

元齐并众人“刷”得一下,又把眼神换到了沈充媛的身上。

如意一看是沈窈,便向清河公主嘲讽道:“妙云你看,刚演完了帅旗、献诗两出好戏。这又来一折,你倒猜猜这一回又是要讲些什么?”她见这沈窈刚放出来,就不安分,又想到自己挨过的打,难免心中忿恨。

“罢了,你就谢谢她吧,不然还不都盯着你看,太夸张了知道么?”妙云笑着用纨扇往头上比了一下,反向如意打趣道。

如意挑了挑眉毛,撇了撇嘴,不再说话,只随众人一起注目,看这花容娇艳的美人要在皇帝面前如何邀宠。

沈充媛却故意不去看那魏元齐,只稳稳地走到张太后面前,拜道:“太后,臣妾前些日子在阁内静思,拜读了老君的道德经,颇为感切,特意诚心抄了好些遍。今日选了其中最用心的,献于太后,太后参道深悟,臣妾不求别的,只求太后以后能多教我参悟之道。”

张太后听闻,自然十分高兴,夸赞道:“好啊,像尔等这般青春年少的妙龄女子,能静心参道的,实属难得。这经书哀家十分喜欢,以后,可常去广圣宫与哀家一同参悟。”

元齐在一边看着,见沈窈一改往日骄横之态,倒多了温良贤淑之意,心中感慨,想来她是已静思悔过。

又觉得自己禁了她这么多日子,一眼都没去看过,到底有些无情了;那事说起来终是下人所为,也未见得一定是她指使,那倒真是迁怒于她了。

想着这些,便忍不住在一边,唤了她一声:“窈儿!”

“陛下……”沈充媛缓缓转身,向元齐浅拜,却不低头,只望着他,娇艳不输三春之桃,清素又若九秋之菊。

“喏,后宫第一美人,如何?”如意向妙云耳语道:“我见犹怜,何况某人!”

“是个尤物,只是,终不及某人。”妙云低声评论,另有所指。

元齐见之,难免心动,随口提道:“充媛既然抄了好些道德经,也给朕进一卷吧?朕也与你一同悟道参道。”

“是臣妾疏忽了,自当奉上。”沈充媛领了旨。

“陛下也是向道之人,如此甚好!”张太后见皇帝明明是心有别思,却借了参道之名,难免有失亵渎,便笑着向元齐道:“走吧,我等都回座上去罢。”

“好。”元齐说罢,便领众人回往亭中,转身之际,不免又瞥见了如意,皱眉之外,不知为何,又忍不住偷偷多窥了几眼,倒也不觉得如乍一看时那么刺眼了,似是还挺别致的。

众人重新落座,继续吃喝谈笑,仙韶院又献了几曲清雅的丝竹助兴,及到饮宴将要结束之际,元齐开口道:“今日赏花、饮酒,宴乐幸甚,朕有一物,赐予座上诸位,权作留念。”

说罢,一摆手,六名宫人各捧着一个紫色锦缎包裹的小盒,散发出浓烈的香木气息,奉于座下六人的案上。

“这是大食进贡的蔷薇水,共只得十瓶。如今秋风渐起,花落无情,且散与卿等,可留芳香四时常熏。”元齐介绍到,原来这是黑衣大食通过海路向大魏进贡的西域奇香,十分珍贵,除了亭中六人,天光台上的美人们却也全都没有这份殊赏。

“原来这就是大食蔷薇水,我原只在书上读到过,今日方见实物。”楚王说道:“显化五年,占婆国王遣使者来朝,曾向梁帝贡过十五瓶西域蔷薇水,据传就是得自大食。书上所言:若以洒衣,虽弊而香不灭,经十数日而不歇。”

“有这么神么?”魏妙云不以为然:“我大魏合香也用蔷薇露啊,不过是采蔷薇花,蒸气成水,屡采屡蒸,积香而成罢了。哪有滴洒就能留香十数日,真那样,我等还制香作甚?”

“却不一样,这是大食国花露,异域蔷薇,花气馨烈非常,非我朝蔷薇可比。”伯俭继续说着他从书上看来的传说:“不信你打开看看。”

妙云闻听,便将锦缎包裹打开,是一个小巧的香木宝函,再轻轻打开,里面盛放着一只晶莹剔透的谈蓝色刻花长颈琉璃瓶,长止大半手掌,虽以蜡密封其口,仍不绝香氛散溢而出,不一时,整个亭中便充盈着透彻的蔷薇香气。

“果然是不一样,这瓶子也好美。”妙云取了琉璃瓶拿在手中,仔细把玩,众人闻到那香气,也都纷纷赞叹不已。

梁如意嗅得此香,确是有似蔷薇芳香,又不尽相同,只是这个气息自己今日,定不是第一次闻到,为何竟如此熟悉,可又一时也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终是如此陌生。

显化五年……贡梁帝……如意细细回味着伯俭的话,那是父皇,只是自己才刚出生,当不会闻过,那又是何时呢?

突然间,脑中闪过一念,想了起来:是了,那是在房州,自己七岁之时,这是母后身上的香气!是自己那素昧平生的亲生母亲,给自己留下的最后的气息……

如意轻舒了一口气,视线模糊,到底是哀伤之情,无穷无尽……

“陛下,哀家乃修道之人,清净为主,却是不用这等花香的。”张太后闻了这扑鼻芳香之气,却觉得不够清淡幽扬,与静修之道有违,故将原盒奉回元齐:“此物这么珍贵,在我这终究是浪费了,陛下留着自用罢。”

上一篇:双玉下一篇:吾妻甚娇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