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事多去小区里跟王姐,何姐她们聊一聊。”季父知道季母又有点钻牛角尖,去聊聊,聊聊就知道黎夏有多好了。
季母白了季父一眼,她能不知道,她这两个老邻居,早就是现代版的祥林嫂了,一个儿媳妇拖着家里父亲兄长两个赌鬼,一个还没嫁过来,就撺掇着男朋友算计父母的房子存款,儿子也是个叉烧,居然真跟着一起算度。
院里别家有儿子的,也都不是那么如意的,就是问题没有这两家大而已。
这一对比,就越发衬得黎夏好了。
果然,晚饭后两口子下楼溜达,跟邻居一闲聊,都是跟他们表示羡慕的。
季父季母这辈人,先是响应国家号召晚婚晚育,生得早一些的还好,生得晚些的,孩子还没长大,又赶上计划生育。
他们这样的单位管得严格,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
这婚嫁上,就格外麻烦,要么找的对象家里人口多负担重,要么找个同是独生的,娇生惯养,不说委屈,就是半点累都不愿意受。
像是黎夏这样,在季父养伤的时候,寄这寄那,从学校回来也是大包小包地拎东西的姑娘是真的不多。
光是这份能惦记着长辈的心,就还挺难得的。
当然,这跟大家不了解一些内情有关,但撇开所谓内情不提,黎夏是真的挺好。
季母听得笑容满脸,但一个家属院,有人心眼好单纯地羡慕,觉得季家福气好,也有人会嫉妒,总要说几句刺耳的话心里才舒服。
“这是没结婚,没结婚肯定要好好表现,结了婚还不定怎么样呢,我看那女孩子长得就挺厉害精明的,你们也别高兴得太早!”对方阴阳怪气地说完,还提醒季父季母,“女孩子太漂亮也不是好事,你们得看牢了些。”
这话怎么就那么刺耳呢?
季母气得连身边的季父都不顾了,上前揪住人衣领就质问,“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是不是,不会说话就闭嘴!……”
第360章 苦不堪言
知道黎夏今天要回家,陈新春从早上就开始盼了,没事就背着手到门口去溜达一圈,黎漾几个小的也总往外跑。
黎南倒是一派镇静,“大姐肯定要在景铭哥家里吃过中饭才回来,着急也没用。”
说是这样说,一听到黎夏回来的消息,第一个冲出去接人的还是他。
但等走近了,他又有点不太敢往前。
“怎么,现在才怕我揍你?”黎夏看着黎南,心里是又气又心疼。
黎南这才期期艾艾地蹭过去。
以前那个小小的少年,现在长得比她都要高了,黎夏想伸手揉弟弟的头,结果发现自己够不到,想改成拍肩,黎南自己矮下了身子。
黎夏的手落到黎南的发顶,眼眶微湿,爸爸,你看到了吗?弟弟现在好好的,成为了一个十分优秀的人。
“别卖乖了,我不生你的气了。”黎夏轻轻落上去,重重地揉了一把。
黎南顶着个鸡窝头冲黎夏傻笑。
“姐!”黎漾蹦到黎夏面前,眉开眼笑地看着黎夏。
黎漾长相更像杨望湘,明明是相似的脸,黎夏看到杨望湘只觉得厌恶,看到黎漾则是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喜悦,“怎么又瘦了?”
“姐,我现在抽条呢,你没发现我长高了吗?”黎漾两年吃得特别多,但都光长个了,现在不比黎夏矮,过不了多久,就该比黎夏高了。
陶然和陶桃也上前来,陶桃还是乖巧腼腆的样子,喊了大姐后,就跟在黎漾身边,不时满是喜悦地看黎夏一眼。
“大姐!”陶然嘻嘻哈哈,喊了人后,就凑到季景铭那边,和黎南一起帮着拎行李去了。
陈新春上午都快把家门前的地给踏平了,现在黎夏回来,他反而没走在最前头,而是和老伴手拉手站在门口,慈爱地看着黎夏。
奶奶还是以前的模样,变化不大,但陈新春是真的老了很多,瘦得厉害。
“回来就好。”看到黎夏,陈新春只说了这么一句。
黎夏回来,不光是家里人欢喜,街道上也不少人家过来串门,他们街道飞出去的金凤凰,街坊邻居都稀罕着呢。
这几年他们走出去,只要一说他们这里出了个理科状元,哪个不羡慕。
连带着他们这边的老房子都涨了些价格,风水好是一个方面,黎夏之前上的那个学校,教学质量也是真的不错。
“小南可惜了,他要是晚一年考,肯定又是一个理科状元。”有邻居爷爷跟陈新春感叹。
黎南高二就参加考试,还考到这么好的大学,就差几分,就是头名了。
街坊们知道后,都觉得挺可惜的。
“话也不能这样说,孩子能考上,何必再浪费那一年的时间,早点学出去参加工作也挺好的。”另一位邻居爷爷反驳。
陈新春就乐呵呵地听着,“孩子的学习他们自己做主,我都支持。”
热闹了半下午后,邻居们渐渐散去,黎夏才有时间跟家里闲话家常。
她这才知道,陈新桂年十五过完没几年,就过身了。
“你学习忙,不要来回折腾,我让小南不跟你说的。”陈新春老归老,但人还没糊涂,陈新桂没了,他去帮忙,但没必要叫黎夏来回奔波。
反正有黎南参加丧礼,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至于陈林秀,他又离婚了,后来娶的那一个,嫌弃他没本事赚不到钱,离婚跑了,留下个孩子给陈林秀养。
陈林秀哪里会是养孩子的主,以前跟梅芬生的三个孩子,他完全就是甩手掌柜,反正现在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第361章 置业
日子再苦,也是自己选择的。
有人先甜后苦,也有人苦尽甘来。
黎夏回家没两天,梅芬就抽空过来了一趟,陪着她一起来的,还有陈正。
陈正现在已经完全是个大人的样子了,说话做事都有的浓重的社会习气,不过看到黎夏他还是挺腼腆的。
以前他调皮不懂事,后来现实教他成长起来,他记得他们兄弟三个被爷爷奶奶赶出来时,是叔公给了他们一口饭吃,是黎夏在照顾他们。
他们母子三个走投无路的时候,也是黎夏帮了他们一把,这些他都记得,会永远地记在心里。
梅芬胖了不少,但看着却年轻了很多,整个人红光满面,她现在生意做得不错,从一个小摊子,后来做到门面,现在又在另一条街上开了分店。
租金太贵,每年见风长,下一步,梅芬想买门面。
不过买门面得从银行贷款,她有些拿不定主意,这次过来是来看黎夏,也是跟黎夏来讨主意的。
“梅姨,你真是太有眼光了。”黎夏夸她,“你跟我说说,想买哪一块,为什么想买那里。”
既然是来讨主意,梅芬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她把自己的考量和分析都跟黎夏说了,“我现在就是拿不定主意,河东那个价格便宜,河西那个太贵了,说是会发展,几年也没见到发展。”
要是钱够,梅芬就两个都买了,但这不是没有么。
黎夏听完梅芬的话,就知道她其实是偏向河西那个,那个面积大地方新,政府也确实在大力开发中,但未来不明。
上辈子,那一块的发展很不错,江省几个旧的商场就是建在那边,配套的步行街火了很多年。
当然,以后的旧商场,是现在还未投入建设的新商场。
虽然后来步行街没落,但人流量从来不少,门面不愁租不出去。
要是运气好,梅芬能买到后来征收建大型综合商场的那块,资产能翻好几倍。
“河西那边离大学城近,梅姨,你的消费主力,除了刚出社会的学生,也可以是在校大学生。”黎夏笑着道。
梅芬卖价格不贵的衣服和小饰品,这两样东西除了出社会不久,经济实力不强大的新职场人会喜欢,学生也很喜欢,甚至消费潜力比毕业生更大。
毕竟毕业生可能还需要租房吃饭,但学生花的大多是家长给的生活费,不知道赚钱不易,花起钱来会更痛快。
梅芬卖的衣服都是从南边进过来的,每次进货都很辛苦,和本地批发市场的衣服有明显区别,质量要好一些,也更时髦。
现在还好,等再过几年,上大学的都是独生子女,生意会更好。
梅芬一听就知道黎夏给的建议是什么,她当下拍板,“那就买河西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