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重组家庭(322)

“嗯,等一下。”赵恪四下瞅了瞅,打开一个袋子,拿网兜装了两瓶肉罐头,几个苹果给她。

苏梅提着东西刚走到半路,远远便见宋志国夫妻提着两瓶酒两只老母鸡走了过来。

苏梅等在路边,笑道:“正要邀了你们过来吃饭呢。”

“单位忙,”简莲笑道,“不然早早就过去帮你准备饭菜了。”

“我也没咋忙,”苏梅带着两人往回走道,“饭菜都是茶大娘做的,我也就洗个菜,帮忙递个碗碟。”

说话间,到了拖拉机旁,车上的东西都已搬进屋了,赵恪摇动车子正要往前开一点,让开大门好过人。

苏梅引着人进院,给大家互相做了个介绍,赵倬和江硕拍拍身上的灰,跟宋志国握了握手,一人掏了五个红包,挨个儿塞给几个孩子。

和暄已经知道红包里塞的东西叫钱,是可以买奶糖和糕糕的好东西。

接了红包被塞进了自己罩衣的小兜兜里,怕丢了一会儿便扯开兜兜看上一眼。

那小模样逗得大家大笑不已。

江硕走到李力强身边,伸手拍了拍小家伙的肩膀:“方才看你搬东西,挺有力的,训练过吗?”

“没有专门训练过,”知道江硕是京市来的,在看他一身军装,气质凛然,宋志国便以为他是童子军的考核官,遂在旁小心地答道,“平常也就跟我跑跑步。”

江硕冲宋志国点点头,继续问李力强道:“想不想当兵?”

李力强双眸陡然一亮:“想!”

自小姑姑就不断地在他耳边说,他爸如何如何厉害,他若不牺牲,家里的生活会怎样怎样。那时,他就想走出山村,去军营看看他爸生活过的地方。来到这里后,每每听宋爸说起他们的军营生活,他都热血沸腾,恨不得融入其中。

“那……”

“江硕!”赵恪冷冷的声音传来,江硕激灵灵打个寒颤,不敢吱声了。

队长修理起人来,那酸爽他至今难忘。

吃完饭,宋志国带着赵倬、喻兰去单位入职,简莲看屋里的东西堆着,还没来得及收拾,忙带着孩子们先走了。

赵恪抱着闺女扯了江硕去院里说话,茶大娘和苏梅将一些大件的东西规整了下,剩下的衣服什么的没动。

不时,夫妻俩提了这个月的口粮回来。

赵恪看看表,问两人:“什么时候上班?”

赵倬调在了保安队,喻兰被分配在了高中教书,都给了一周的时间安家。

“那锁上门,跟我们过去住几天。”赵恪说着斜晲了眼江硕,“你呢,回京市还是跟我走,选一个。”

任务还没展开呢,江硕自然不甘心就这么灰溜溜走人,“那还用说,好不容易见你一面,怎么也得切磋切磋在走啊。”

赵倬、喻兰进屋拿换洗衣服和给大家买的礼物,苏梅接过赵恪怀里的和暄,狐疑地打量了江硕几眼,“怎么有时间过来了?”

江硕刚要张嘴,赵恪便警告地瞪了他一眼,江硕只得打哈哈道:“过来看望一位复员的战友,正好在火车上遇到了大哥大嫂,便跟着过来看看你们。”

“啊~”和暄剥了半天没将糖纸剥开,往她妈手里一塞,张着嘴,似一只嗷嗷待哺的鸟雀。

苏梅立马顾不上江硕了,一把捏碎里面的糖,然后打开糖纸捏了一小点喂给和暄,剩下的重新包好塞到她兜兜里。

江硕在苏梅家一连住了两天,每天不是被赵恪押着跟他一起沿江巡视,帮忙收拾两座宅子,就是被汪师傅支使着晾晒干菜、熬制肉酱等,哪有时间见李力强。

刘家人到了。

赵恪、赵倬、汪师傅和江硕提起苏梅和茶大娘装备的一筐筐干菜腌鱼大米白面玉米酱等,一一放进架子车里。

放好东西,拿麻绳捆好,扶着妻女上车坐好,赵恪转身进屋三两下收拾了江硕的东西,提出来道:“走吧,我送你去佳市坐火车。”

“我……”

赵恪厉眸一扫,江硕拒绝的话就噎在了喉咙里。

车子到了前进农场,赵恪停车找杨场长借了两辆卡车,和赵倬一人开一辆,送江硕的同时,正好接了人回来。

苏梅抱着和暄接过副场长递来的表格,照着上面的安排,开着拖拉机将米面吃食送到一座座新建的房子里。

然后请了人,将家具锅碗水缸等一样样安她画的效果图给各家规制好。

“苏同志,”大牛嫂背着孩子,提了一篮子鸡蛋过来道,“中午你打算怎么安排,让大家吃食堂还是准备自己开火。”

吃食堂省事,自己开火省粮。

“吃食堂,”人太多了,苏梅他们就几个人,做不过来,“我家赵局长前天给食堂送了只羊,十只鸭子,四五百斤鱼。开饭了,你记得带着孩子过去。”

“不、不用……”

“这么客气,”苏梅笑道,“那你这篮鸡蛋我可不敢收。”

大牛嫂一噎,竟找不到话反驳:“成吧。”

刚送走大牛嫂,葛大嫂便带着孩子们过来问要不要帮忙。

“这边都好了,我们去食堂看看准备的怎么样了吧?”

“成。”

锁了门,苏梅抱起和暄,带着葛大嫂和孩子们一起去了食堂。

第244章

几人过去,饭菜都已好了,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香味,孩子们直咽口水。

大师傅自豪地掀开一口口铁锅:“苏同志看看怎么样?四菜一汤,羊一锅,鱼一锅,鸭一锅,案板上摆的是野菜蘸水,这一锅是蛋花汤,主食有二米饭和玉米面窝窝。”

土灶柴锅,浓油赤酱,是城市小煤炉烧不出来的味道。

刘舅舅等人吃得满头大汗,去了一身寒气,再抿一口米酒,说不出的舒坦。

饭后,苏梅抱着和暄领着大家去安置,赵恪递了个竹篮给大师傅:“我和苏同志等会儿还要回去,就不帮您收拾了,刘家刚来急着规整行李,也帮不上忙,还请见谅。”

大师傅瞟了眼,两瓶西凤,一个柚子,一串芭蕉,一壶两斤的芝麻油,还有一个红封,这礼不轻,却不是他想要的。

抬手一挡,大师傅拒绝道:“赵局长,实话跟你说吧,我接下你这活,要的不是吃食钱财。”

“您说。”

“杨场长家的酱我尝了,那滋味真好,听小葛说是你们家送的……”

大师傅的话没说完,赵恪便明白了,放下竹篮笑道:“明儿我让人给你捎来。”

“哈哈……爽快,”大师傅笑道,“跟你舅舅他们说,缺了什么吃食调料成来找我了。”

“好。”

……

刘舅舅拿着住宅单子,带着人跟着苏梅一连走了三家,算是看出了名堂,宅子的规划、房间的布置几乎是一模一样,不同的只是院子的大小,房间的多少。

刘家晟接过妻子怀里的和暄,似笑非笑地看着苏梅:“你设计的?”

“嗯。”

刘家晟举起手里的单子敲了她一记:“你倒会懒省事!”

“挺好的!”几位伯母嫂子看得却是十分满意,该有的都有了,一进屋暖融融的,灶上烧了两大锅热水,浴桶就放在杂物房,放下东西拎出浴桶,一家人挨个儿洗个澡,铺上被褥就能睡。晚上饿了,厨柜里放着米粮肉菜,自己动一下手就吃上了,想省事那就更简单了,拿了饭盒粮票去趟食堂,别的不说了,玉米面窝窝和杂鱼汤是不缺的。

整体看着虽说跟花城不能比,可也不见得差到哪里去,吃得舒服,住得暖,大环境下一家人还能齐聚在一起,有学可教,有事可做,有工资福利拿,没有埋没了学识,真的真的挺好,而这一切,全赖两个小辈伸手相助。

感谢的话说出来他们都嫌轻飘飘的没有诚意,一众长辈便以第一次见和暄为借口,分分掏出了见面礼。

什么玉饰书画金银饰物毛线尺头等等,苏梅接过刘家晟递来的藤箱装了满满一箱。

“拿回去藏好了。”刘家晟叮嘱道。

苏梅无言片刻:“知道要藏,你们还千里迢迢地带过来?”

“你家几个孩子,大家独独没见过和暄,这不是想着既然过来了,就给和暄补上出生满月周岁的礼物吗。”

“每月寄的东西不是礼啊?”说来和暄长到这么大,身上穿的衣服鞋袜,就没有苏梅做的几件,不是茶大娘和她娘家几个嫂子做的,就是秦淑梅喻兰和花城的各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