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思辞之卫子夫(185)

远离了长安,并不代表这那个孩子就能永远平安,他是太子唯一的血脉,天子未曾下诏废了她姑母的后位,那个孩子就是大汉唯一纯正的嫡系血脉,如此尊贵的血统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明里暗里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这一点当今的天子比她清楚,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让那个孩子有任何闪失。

刘彻当然知道太子的根意味着什么,可是他想听到的不是这个,他捡起地上的石头,一一在坟冢前堆砌起来,说道:“我知道你是希望那个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只要我在一天,就不会让那个孩子再受到任何伤害,就是我不在了,也还有霍光,你放心吧!”

九儿知道他在跟姑母说话,也没再打扰他,悄悄地退远了些,又看向霍光道:“子孟,那个孩子真的能平安么?”

“当然!”霍光立刻应道:“阿嫂勿忧,当年的事已经过去了,陛下不会让那个孩子受到任何伤害,我更不会!”

“可……只要平安就好了么?”九儿抬头仰望苍天,像是在跟霍光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那么多人都要白死了么?”

当然不能白死!霍光攥紧了拳头,心里暗道,老天瞎了眼,他的眼睛可不瞎,那本该属于太子的一切,怎可在太子家破人亡以后,还要拱手让给其他人?卫家的人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以霍去病为代表霍家也不愿意看到!可这话霍光只能默默放在心里,不能对任何人讲,包括他的大嫂。他回头看了一眼刘彻,这么多年了他对这位皇后只字不提,没想到今天会不顾众人的反对过来祭拜,他很想知道刘彻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终结(番外)

刘彻还在捡地上的石头往坟前堆砌,自顾自的说道:“前些日子,我病的很重,太医们都无计可施,说我活不了多久了,我当时听完之后,感觉终于要解脱了,求了那么多年的长生不老,熬死了那么多助我求仙的方士,没想到最后我自己却过的生不如死,子夫,你说我是不是很可笑?”

“可当我看见那个孩子的时候,我感觉好像看到了据儿劫后重生的样子,他让我又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他的眼睛大大的,鼻梁很高,和据儿小时候长的很像,我想等他长大一些,把原本属于据儿的东西都给他,这样也算对据儿有个交代了,可惜我没机会了,到了我这个年纪,很多事情也回天乏术,我等不了那么久了。那个孩子的身份太特殊了,我给不了他最好的,就最好什么都不给,让霍光将他送走,最大程度的减少他的存在,这样才能让他不被人忌惮,护他平安。”

“很多事情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说不清谁对谁错了,你有你的迫于无奈,我也有我的无可奈何,恨也好,怨也罢,都到此为止吧,我很累,这个皇帝当到现在也当够了,下辈子,我不当什么皇帝,你也不要当什么皇后了,咱们就做一对寻常夫妻好不好?”

手上的石头还没放下,底下刚垒起来的几块石头就已经稀里哗啦的倒了下去,刘彻愣住了,许久,他又无奈的笑了起来:“子夫啊,你总说孩子们的倔脾气是随了我,可是你知道不知道其实你比我更倔,他们都是随了你了。”

刘彻扔了手上的石头,站起身来双手叉腰仰天长叹,说道:“行吧,不想见就不见吧,你在那边自己多保重,我走了!”

看到刘彻起身准备走了,霍光立刻迎了过去,刘彻驻足思忖了片刻,又对九儿道:“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有些事做错了就是做错了,敢作敢当,才是一国之母该有的担当,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挺好的,很适合她,你们有空了就多来看看她吧!”

“陛下”,九儿微微一笑,说道:“今日在姑母的坟前,九儿有一句话想问陛下,陛下可知我阿翁当年到底是怎么死的么?”

刘彻身体一怔,转过头来看九儿,许久才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当年我陪令仪去看望先太后,无意间听到了陛下和先太后的对话!”

刘彻缓缓低下头,说道:“那件事是朕对不起你,也对不起你姑母!”

“陛下对不起姑母的,何止这一件!”九儿注视着刘彻,因为有了他刚才那句话,所以她才敢为她的姑母发出这样的控诉。

刘彻顿了顿,没有说话,也无话可说,回过头看了一眼坟冢后,带着霍光离开了。

目送刘彻离开,九儿在坟前跪了下来,默默将那些石头还原。

那是元光五年,陈氏废后不久,因为是太后给陈氏的诏书和卫卒,差点害死姑母,天子和太后在长秋殿大吵,被她无意撞见,那时她才知道她的阿翁是被田蚡因为一己私欲暗害才染上瘟疫最后不治身亡的,从而也间接害死了她的母亲和弟弟。她之所以将这件事隐瞒下来,一是因为天子已经逼死了田蚡,也算替她报仇了,二是天子以此事恐吓太后,要太后善待她的姑母,为姑母的后位铺路。为了能让姑母顺利的当上皇后,也为了不让这件事影响到他们的夫妻感情,她选择隐忍,没有告诉姑母。她不说,天子和太后自然也不会跟姑母说,所以她的姑母到死都蒙在鼓里,以为那次的瘟疫只是一个意外。

后来看着卫家日渐显贵,皇帝对卫家也不错,她本来想把这件事烂在肚子里,让所有不愉快的往事都烟消云散,可现在姑母死了,太子也死了,所有人的希望都落空了,当初的那些牺牲也变得毫无意义,她不能继续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当做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她替阿翁不值,也替姑母不值,更替整个卫家不值!

从桐柏亭回来的当晚,刘彻便旧病复发陷入昏迷,太医均束手无策,一众内外朝臣侍候在殿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虽然传言说天子属意立少子,但小皇子的名分至今未定,天子的心性向来难以捉摸,若在此时有何不测,到底该由谁来继任下一任天子?

偏殿内的霍光看着那副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一言不发,天子赐图的时候谁是成王不言而喻,可现在……依然还是他吗?天子不说,没人知道!霍光的内心是复杂的,他希望这个结果能变一下,可他做不了主。

三日后,天子终于醒了,霍光强忍心中的悲痛,伏到天子榻前:“陛下如有不讳,谁当嗣者?”

刘彻呼吸粗重,不管他有多不想面对这个问题,今天都不得不面对,他闭上眼睛道:“君不明白之前所赐图画的含义吗?立少子,君行周公事!”

霍光的心底一沉,俯首下拜:“臣不如金日磾。”

金日磾心中惶恐,立即顿首:“臣是外国人,不如霍光,这样会让匈奴轻视大汉!”

金日磾和霍光两人在争论什么,刘彻根本听不进去,他无力的举起手,挥手示意他们出去。

一个时辰后,立年仅八岁的少子刘弗陵为太子的诏书传出……

一天后,天子诏命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辅佐幼主,又以搜栗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四人皆于天子榻前拜受。

诏书颁完以后,刘彻让其余人退出,独留霍光在殿内,说道:“还有两道诏书在尚书处,待朕死后方可颁下,其他的君自行安排!”

“唯!”霍光含泪点头。

“光……”刘彻想了许久,又说道:“汉家江山朕托付给你了,还有那个孩子…朕也托付给你了……”

“光……奉诏!”霍光泣不成声。

刘彻轻轻闭上眼睛,眼角滑下一滴泪来,沉默了许久,声音极低的道:“还有件事要交给你去办!”

霍光起身,俯身贴耳过去,听他吩咐。

……

未央宫麒麟阁

霍光立在一个红木匣子旁,手里拿着一幅画,画上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儿正在蹴鞠,颠球颠的得心应手,阳光灿烂的笑容将他蓬勃的朝气完全展示出来。霍光看着画,不禁湿了眼眶,怔了片刻后,他又木然的去取匣子里其他的画,这回拿到的是一个女子的画像,高挑的身材,姣好的面容,眼睛一睁一闭,带着淡淡的笑意,显得她俏皮可爱,霍光也笑了起来,正待去看第三幅画的时候,身旁来人了。

“大将军,您要的画取来了!”黄门令将画奉上。

霍光将手里的画放回匣子里,把盖子盖好后,才去取黄门令递过来的画,展开画像后却不禁蹙眉,虽然知道这是一副烧过的画,但头部已经烧没了,上半身烧了一半,只有下半身还完好,能从着装看出来画的是名女子,但认不出来是谁,好奇地问黄门令:“这上面画的是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